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王陽明心學:致良知,良知是什麽?

2024-03-29國風

修覺當下境,體悟事上圓。

大家好,我是張三君。

王陽明說:「致良知。」

良知是什麽?

良知是心有一點靈明的那一點。

在龍場悟道後,王陽明說:「聖人之道,吾性具足。」

把所有的答案,指向了本心自性。

這也是心學的:「心」。

首先,王陽明說了:「心即理」。

後來,又教「知行合一」。

最後,又提出了「致良知」。

對於致良知,王陽明極其重視,把這三個字,當成是心學的畫龍點睛之筆。

王陽明說:我平生所說,也只致良知這三個字。

有人說,良知是直覺。

佛家說:「明心見性。」

孟子說:「盡其心,知其性。」

從性上來說,如果良知僅僅是直覺,對,但是,不全對。

良知是「性」的作用。而直覺只是心的一種作用,而且是具顯的作用之一。

性的作用,遠大於直覺這一點,能生出直覺,而不僅僅生出直覺。

更準確的說,直覺是良知生發的一個枝葉,良知是生出直覺的根。

良知不僅僅生出直覺,還生出道德,生出智慧,情感,知行等。

良知比直覺更廣,更大。

良知是明心見性的「性」。

性是心的作用,性是心的根。

在禪宗,把心比作一個明鏡,鏡中映照萬物,這個作用,就是性。也叫「覺」,「覺性」。

覺性更像是如何把外物裝入內心,這個作用和過程。

但是,

人心還有更多的「入世」的高級作用。

比如,

燧人氏發明了火,

有巢氏造出了房子,

倉頡造出漢字,

老子寫出【道德經】,

皇帝和宰相治理一個國家,

還有國與國之間打仗,

人還能開悟覺醒等。

這些都仰賴於更復雜的智能。

顯然,心有這些本能。

這些本能,更接近於孟子說的:「盡其心,知其性」的「性」。

孟子說:「不慮而知,是良知。不學而能,是良能。」

心有良知良能。

良知本能是知的根,知的底層邏輯。

知的根,就是良知,讓人認知世界。

知的根,人人心中都有。

所以,

良知是「性」的作用,

良知是心的本能,

良知是生出智慧,道德,知行,智能等的根。

良知是心和性,更深層次的根,是心和性的底層邏輯。

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

不錯。

良知執行時,能知善知惡,這是良知的一個具體作用。

王陽明說,「良知是心之本體。」

人心一點靈明,就是心所有認知,情緒,念頭原始起點。

而這一點靈明的第一邏輯,

用於事事物物上,讓人能心明。

用於事事物物上,讓心通達明照。

良知,用在認知上,就是智慧。

良知,用在生命情感上,就是道德。

良知,用在心性作用上,就是知行。

良知就是一切知行,智慧,道德的根。

但是,因為人的習心有私欲,有我執,有虛妄,所以,遮蔽了良知。

會讓人陷入痛苦和煩惱,不能自我實作,佛學也說:「無明」。

致良知,就是讓良知執行,不受私欲、我執、虛妄的遮蔽,

從而自心通達,

認知通,

情緒通,

念頭通。

所以,良知是人心靈明一點的那一點,

那個原點。

我是張三君,持續更新王陽明心學,儒道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