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參加了一個哈佛建築學長的藝術沙龍

2024-03-08國風

轉自:石頭的建築記

參加前 連連後退的我

參加了一個藝術沙龍

這個活動是Ezio推薦給我的,一個叫做「神奇的建築在哪裏」的公眾號發起的

發起人是個清華+哈佛雙重學歷的建築學長,聽上去就很厲害

而且我翻了翻內容,似乎篩選還挺嚴格的,文字超級多,我讀了好幾遍才搞清楚規則,要填問卷分享自己對這個話題的理解,還要去交流,然後這個話題,我連題目都沒看懂,我也沒讀過但丁

這個學歷+形式的壓迫感撲面而來,讓我這個學渣i人望而卻步

我當時想Ezio分享給我,還挺看得起我的

然後我就婉拒了,心想應該碰不到我看得懂的主題了,以及還要篩選和分享,應該也輪不到我

結果沒過多久,熱心友人Ezio就直接幫我引薦了

然後,這期內容又剛好是我感興趣的,【讓藝術更可及:博物館教育&戲劇體驗】,我就在朋友的熱情推動下硬著頭皮去參加了,還拉了一個在意大利生活了十年且喜歡小孩的朋友陪我去

這次主題我當時填的感受主要是三點,還很認真的打了草稿,最後發現問卷裏寫不了這麽多字,就寫在這裏吧

藝術在空間上是更可及的,博物館可能就在你的家門口。

我記得曾經聽過王澍老師的講座,他說一個城市,如果最後只能剩一座公共建築,那麽應該是什麽?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是政府,要有管理

但是他覺得有博物館的地方才叫城市

(這段可能時間久了理解有偏差,已經帶有我自己的認識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說的話,中國大部份小城市,都是沒有博物館的,但是上海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博物館,而且很多人喜歡去看,這是我喜歡上海的原因之一。

藝術不分高低貴賤,在階級上是可及的。

有個建築師叫做劉家琨,他為汶川地震喪生的的一個小女孩做了一個博物館,叫做胡慧姍紀念館,胡慧姍紀念館就是個很小的小房子,外部看沒什麽特別的,裏面全是粉色,陳列著小女孩短短一生中的一些東西。它的理念就是「尊重和紀念所有的普通生命」,這也讓我覺得非常動容。

藝術沒有階級,普通人也可以感受藝術甚至成為藝術的一部份。

藝術可能也需要在表達方式上更可及。

因為有了孩子,我看過一個關於別國教育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裏面提到芬蘭的教育,他們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美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的。在西岸美術館經常有兒童的互動展,我也有帶孩子觀看過幾次兒童的戲劇,甚至去看過夏加爾的畫展,但是孩子的表達是最直接的,有些他很喜歡,有些就要出去,對他們而言大自然是更舒適的存在。是不是可以把大自然當作一個巨大的博物館?是不是可以用小孩子更喜歡和更易感受的方式去表達藝術?

藝術就是去喜歡,去感受,去分享。」

參加中 感觸良多的我

沙龍時間有四個小時,我以為的沙龍活動是那種可能有點商業化或者為了交換人脈資源的,一度擔心內容不感興趣我會中途離場

但是結果被深深打動了,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

說幾個打動我的片段

第一位博物館教育的分享者說,他們嘗試過很多博物館的互動,比如他們的dream over活動,會邀請感興趣的申請者晚上來博物館過夜,大家可以帶著被子過來,晚上會有分享活動,然後根據每個人填的資料給大家推薦對應的一個展品,你就可以在這個展品前的地面上打地鋪睡一夜,睡前還會給所有參加者講一個關於他們面前展品的獨屬小故事,第二天早上還會有溫和的叫醒了解你是否有好夢

聽完我也想去參加,在博物館裏睡覺簡直不要太酷呀!

另外分享者還提到了藝術冥想,透過仔細觀察一幅畫,了解這幅畫給你的感覺,顏色,細部的形態,不同色彩的疊加等等,透過看一個藝術品的方式進行一次藝術冥想

我當時心想,那建築也可以來個建築冥想呀,看一個建築,旁若無人的推敲它的造型、色彩、遠近、手法,材料,以及和人的互動,和景觀的互動,和周圍環境的互動,觀察一個建築就是我最好的建築冥想

第二位分享者是關於兒童策展的,特別有能量和飽含熱情

像我作為一個建築設計師,很希望帶給孩子美育的影響和藝術的啟蒙,但是我本身又是理工科出身的,其實對藝術遠沒有了解到能夠告訴孩子

我想讓孩子了解策展過程也是了解看展的一個好方式

就如做建築設計,當你親自去做了一個建築類別的時候,你才會深刻了解它應該是什麽樣子的,背後有哪些難點,再去看同樣類別的建築的時候,會更知道觀察什麽

這位分享者還發表了很多我覺得很哲學的言論,比如世界是荒謬的

最感動我的是面對觀眾提問的時候,她說到做這些的初衷僅僅是希望世界更美好,然後控制不住的潸然淚下,看到她在堅定的做自己喜歡和認同的事非常觸動

第三位分享者分享了自己的配音愛好,她的可愛更多的是在她的本身和多變的聲音,這個真的只有線下看了

第四位嘉賓分享了她和自閉癥小朋友相處以及臨終關懷做誌願者的經歷,我想現場很多人都跟我一樣熱淚盈眶。感謝這個世界還有這麽多美好的人,讓我們在面對苦難的時候還能感受到溫情

最後還有AI的一段分享,是很多人共同制作的小影片

其實還有很多打動我的小細節,那就屬於在場感受的人才能體驗到了

參加後 不虛此行的我

原本四個小時的時間遠遠不夠,感謝友人的push,感謝覃師傅的發起和嘉賓的分享,讓我看到有這麽多人在做著那些熱愛的可能也不一定能賺錢的事情,讓我對自己的選擇和堅持多了更多的信心

發起人覃師傅提到,他邀請的嘉賓都是他感覺在 某個領域很熱愛並且會繼續做下去的人 ,這點就讓我感動了

以及後來看到了一下參與者們報名填寫的感想,果然高學歷含量極高

這種優質的、有情懷的、不盈利的活動,多來點吧!下次我還想來參加!

ps:今天還提到觀眾不愛提問的問題,感覺整體都很羞澀,但是大家都是有想法填過問卷才來到這裏的,如果下次能在活動前或者活動後用文字的方式分享大家對話題的理解並且交流,那麽更棒了。

pps:這次沒有想到認識了新朋友,第一次因為公眾號被人認出來

以及對方竟然有15個好友關註了,這算不算是更文帶給我的小小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