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懂釉者才算懂瓷:一篇文章讀懂各代名釉

2024-07-07國風

瓷器上的釉水是以石英、長石、硼砂、黏土等為原料制成的物質,

加以水稀釋,塗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燒制成有玻璃光澤。

現在我們透過對「釉色」和「釉面」的特征對照,

區分出「化學釉水」與「礦質釉水」的從而對瓷器鑒定的方法之一。

宋官窯青釉龍紋盤

宋官窯青釉龍紋盤

1、宋代名釉

影青釉: 釉色青白中帶有深淺不一的淺湖色;

表面晶瑩潤澈,透明性強。

宋代景德鎮著名瓷釉。

(註:施以影青釉的瓷器叫做「影青瓷」,瓷質堅硬,釉色似白而青,暗雕花紋的話,凹凸交接處因著釉略厚,釉色泛青;

器身平整處著釉較薄,青中透白)。

也叫「隱青」或「映青」。

影青釉屬「鐵系釉」,以鐵為著色劑,生坯上施釉適合厚度為1至1.5毫米,燒成溫度為1250℃至1300℃。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凸雕花卉紋尊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劃纏枝花卉紋大瓷梅瓶

2、元代名釉

釉裏紅: 一般研磨極細後,用於彩繪材料,

和元代的「青花料」共同構成「紅」和「藍」色料

(註:釉裏紅的用法等同於青花料的用法,

但是和其它顏色釉的用法相比較來說差異較大,

原因就在於它的呈色難度比其它顏色釉都要大)。

釉裏紅也叫「元紫」或「鈞紫」。

一般人把釉裏紅歸屬為「銅紅系釉」,以銅化合物為著色劑。

釉裏紅繪制在生坯上後,需再罩上一層與之匹配的青白釉以1280℃至1320℃溫度燒成。

元 釉裏紅孔雀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

元代 釉裏紅纏枝牡丹紋罐

(註:一般情況下,很多人都把產生於宋代、盛行於元代、並在元代成為名貴品種的釉裏紅看作是顏色釉的一種,

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釉裏紅不是顏色釉,而是一種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色料。

釉色紅黑之中泛紫;

在高溫窯火中易流動,呈色及其不穩定。

是元代景德鎮著名的釉下彩繪色料。

元 釉裏紅秋水紋匜

3、明代名釉

甜白釉: 在色調上溫潤如玉,清甜滋潤,故稱「甜白釉」。

明代永樂朝景德鎮的著名瓷釉。

(註:甜白釉和青花料相容性好,且在色澤上既能有效襯托青花發色效果,

又能和青花的藍色相映成趣,

在一定程度上說為成就明代青花的歷史地位功不可沒)。

又稱「填白釉」。

甜白釉屬「鐵系釉」,以鐵為著色劑,

生坯上施釉適合厚度為1至1.5毫米,燒成溫度為1250℃至1280℃。

明永樂 甜白葫蘆形綬帶耳扁壺

明 永樂 甜白三系竹節把壺

澆黃釉: 在色調上黃潤光滑,如葵花初開之色。

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著名瓷釉。

多用於刻有花紋的瓷胎,黃色純正且透明性強,刻畫的花紋清晰可見。

也稱「嬌黃釉」。

澆黃釉屬「鐵系釉」,以鐵中的赭色為著色劑,

在生坯上施釉適合厚度為1至2毫米,如有藏品想送拍咨詢可聯系福羲彭先生:壹三玖,零貳三零,零肆零捌,其他勿擾。燒成溫度為1250℃至1280℃(註:在素燒坯上施澆黃釉900℃左右的溫度在紅爐亦可燒成)。

明弘治黃釉金彩犧耳罐

明晚期 嬌黃錐拱獸面紋鼎

祭紅: 是明代宣德朝成功創新的著名瓷釉

(註:由於當時燒造這種紅色釉是為了裝飾大明皇權的祭器,

其他任何器皿上都不被允許使用,是皇權唯一可以使用的瓷釉,

所以被叫做「祭紅」)。

在色調上深沈安定,不脫口,無浮光也沒有流淌現象,

口底有都有燈芯邊——這個「燈芯邊」在鮮紅釉面的襯托之下顯得輕松舒緩。

(註:清【歷代名瓷圖譜】中對祭紅的說明文字:……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

明宣德 【寶石紅僧帽壺】

明宣德 【寶石紅僧帽壺】

明宣德 【寶石紅僧帽壺】

景德鎮方言中「祭」和「醉」發音一樣,所以又把祭紅叫做「醉紅」,同樣因為方言的原因。

還有把祭紅叫做「極紅」或者「雞紅」

(註:又由於這種紅色釉濕潤溫和,鎮民們又把祭紅稱作「霽紅」;)。

明代晚期,祭紅開始被允許在其它器皿上進行裝飾,

但是祭紅釉對燒成條件的敏感性極大,因此成品率極低,成功燒造之後身價高。

(註:歷史上歷代官窯在配置祭紅釉時,都不惜工本,使用珊瑚、瑪瑙、寒水石、玉石、珍珠、黃金等,但是極少有成功作品存世)。

祭紅釉屬「銅紅系釉」,在生坯上施釉,以1250℃至1320℃的溫度燒成

明宣德 紅釉印花龍紋盤

明宣德 紅釉印花龍紋盤

鐵銹花: 在色調上呈鐵銹般的金屬光澤,釉色中有經常盛開一些「金屬花紋」,故名「鐵銹花」。

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著名瓷釉。

屬黑色瓷釉。

(註:【陶雅】記載「紫黑之釉,滿現星點,燦然發亮,其光如鐵……」)

屬「鐵系釉」,且含鐵比例較高,在燒成過程中不受火焰氣氛的影響,呈色很穩定

(註:還原焰燒成時色澤暗黑發綠;氧化焰燒成時色澤偏赤帶褐;

停火冷卻過程中仍會長「鐵銹花」,其形多如霜花)。

生坯上施釉厚度1-2毫米甚至更厚

(註:厚薄不影響燒成穩定性,產生不同發色效果而已),

燒成溫度為1250℃至1280℃。

元末明初磁州窯鐵銹花黑釉梅瓶

4、清代名釉

桃花片: 一種濃淡相間的淺紅色,頗似桃花、海棠紅色調,

故稱「桃花片」或「海棠紅」,也稱「美人醉」或「美人祭」。

清代康雍時期盛行的著名瓷釉。

其色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呈色變化大,是色釉裏最難燒造的瓷釉之一

(註:因其呈色千變萬化極難掌握,按照呈色效果得名不同:

呈淡色時稱做「粉紅」或「豇豆紅」;

呈粉紅又略帶灰色時稱「乳鼠皮」;

呈色最為艷麗時才叫「美人醉」;

呈粉紅又略帶綠點時叫「胎果青」;

呈粉紅又略有積塊時被叫做「孩兒臉」)。

桃花片屬「銅紅系釉」,是顏色有發生「窯變」現象的典型代表性瓷釉。

一般在生坯上先施較薄的青白釉,再施桃花片釉,最後罩一層白釉,以1250℃至1280℃溫度燒成。

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

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 底部

清康熙豇豆紅釉太白尊

郎紅: 在色調上發類似於紅寶石般的鮮艷紅色。

清初郎廷極督陶期間景德鎮著名瓷釉。

又稱「寶石紅」或「郎窯紅」

(註:據說郎紅釉的形成有偶然性,

是在仿明「祭紅釉」時因配置誤差或者燒成控制不當,

陰差陽錯燒制出「郎窯紅」瓷釉,從配釉、工藝、燒成等情況推測,

這種推測有相當的可信度)。

郎窯紅屬「銅紅系釉」。

郎紅釉也是極難控制的瓷釉之一,是容易發生「窯變」的代表性瓷釉之一。

在生坯上均勻施釉,以1300℃至1320℃的溫度燒成。

清康熙霽紅釉筆筒

清康熙霽紅釉筆筒

清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