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書法博士說,現在很多人在行書方面想取得一些成就,但是,自己見過一些人的行書作品,總是顯得格調不高,仔細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還是把書法的基礎沒有打好。那麽,如何才能在行書書法上打好基礎?這位博士給行書愛好者提供了一本有用的字帖,它就是懷仁集王羲之的聖教序。
【集王聖教序】又稱【懷仁集王聖教序】,因碑額刻有7尊佛像,亦稱【七佛聖教序】,全稱【懷仁集晉右軍將軍王羲之書聖教序(附心經)】。碑文行書,30行,行80余字。唐鹹亨三年(672年)十二月立。這是一本行書字帖,是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最好教材。但是有些人說,這個集字並不是王羲之所書,而是把王羲之以前的作品集過來所形成的,它最大的缺點就是缺少了書法的連貫氣息。
但是,這位博士認為,盡管如此,它卻給後世提供了學習王羲之書法的筆法和字形特點,雖說是缺少了帖學一類的書寫感,卻也讓我們找到了王羲之書法存世的字跡,這本身已經很是了不起了。它為我們提供了王羲之所存書法的基本典範,成為後世學習王羲之行書書法的有力教材。
為什麽要用王羲之的這個集字作品來提升行書書法水平?他說,這本字帖是真實的王羲之所寫的字形, 我們在學習時,不要只覺得它有缺點,但如果真正地能把每一個字的字形和筆法學過來,這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因此,學習這本字帖時,要著重把握了兩點:筆法和字形。只要在這兩方面打好基礎,後面再去學習任何一個人的行書,那就是事半功倍了,因為許多人的行書也都是來自於王羲之書法的。由此可見,這本【聖教序】才是行書書法的正脈所在。
但是,一些書法愛好者對此也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現在許多書法家所創作的作品,根本就看不出與王羲之書法有關系,都是以表現藝術性為主的,還有必要花費時間去學習王羲之書法嗎?也有人覺得,學了王羲之書法,但現在的書法家並沒有按照王羲之書法風格來寫,而更多的是以醜為美,看來【聖教序】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對於這樣的觀點,這位書法博士給出了這樣的答復:王羲之書法只是我們學習並打好基礎的關鍵,而那些書法家所創作的作品,並不可能完全要遵循王羲之書法風格的,註意,我說過,學習王羲之書法,就是要學習它的用筆和字形,而這兩個方面歸納起來就是用筆,有什麽樣的用筆,就有什麽樣的字形,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還不一定能理解到位。例如,寫隸書時,我們就是按照隸書的用筆寫字,因為筆法是隸書的,所以就會寫出隸書來,學會了用筆,今後創作時,筆法就會隨意發揮了。
這裏有一個重點問題,那就是筆法的隨意發揮。很多人在學習初期,用筆一定是很嚴謹的,必須要把古人的字臨摹得很像,這是學習古人筆法的重要時期,只要把這個筆法學到手了,在以後的創作中,你就可以盡管隨意發揮,而此時,就不可能顧上字形如何了,因為這都是筆法所需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