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夏天,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位從小酷愛繪畫、專攻中國古代繪畫的專家,多年來一直渴望能在浩如煙海的古畫中發現些許未解之謎,為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霖燦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對宋元時期的藝術尤其癡迷,每每臨摹古畫,總能從中品味出前人筆墨間的神韻。這天,他決定再次細細研究一幅被認為是明代大家董其昌所作的【溪山行旅圖】。
這幅巨制高達兩米,描繪的是行人在山間溪澗中穿行的景象,氣勢磅礴,筆墨精妙。然而,李霖燦總覺得畫中透著一股北方山水的韻味,與董其昌的風格略有不同。他戴上放大鏡,仔細審視畫中的每一處細節,希望能找到蛛絲馬跡。
就在李霖燦的目光掃過畫面右下角一棵松樹的葉子時,他突然感到一陣眩暈。那片造型奇特的樹葉間,似乎有什麽東西閃過。他揉了揉眼睛,定睛再看,竟發現樹葉的縫隙中隱約可見兩個字!
李霖燦的心跳頓時加速,他小心翼翼地將放大鏡對準那片樹葉,屏住呼吸仔細辨認。在微弱的光線下,兩個模糊的字跡漸漸浮現出來——"範寬"!
"天哪!"李霖燦忍不住驚呼出聲。範寬,北宋山水畫大師,開創了北方山水畫派,對後世影響深遠。如果這幅畫真的是範寬所作,那將是多麽驚人的發現啊!
李霖燦激動得雙手顫抖,他反復確認那兩個字的筆跡與畫中其他部份的用墨如出一轍。他清楚地記得,按照北宋的規矩,畫家極少在作品上簽名,只有最傑出的大師才有此殊榮。範寬想要在傑作上留名,卻又不便明簽,所以才巧妙地將名字藏在樹葉之中嗎?
這個發現讓李霖燦興奮不已,他立即將訊息告知了院長。院長聽聞此事,也驚喜萬分,立刻組織專家團隊進行鑒定。經過反復比對和分析,眾專家一致認定,"範寬"二字確為原作者親筆所書,這幅【溪山行旅圖】正是北宋大師範寬的真跡!
這一發現震驚了整個藝術界。原來,這幅被誤認為是明代作品的巨制,竟是北宋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它氣勢恢宏,筆墨精妙,向世人展現了北方山水的雄渾壯美,堪稱北宋繪畫史上的裏程碑。
李霖燦的發現不僅填補了中國繪畫發展史的重要空白,還讓人們對古代繪畫與畫家有了更加立體和全面的認識。這正是他加入故宮的初衷,也是他未來將繼續努力的方向。
這次意外的發現,讓李霖燦更加堅信,中國古代藝術中還蘊藏著無數未解之謎,等待著後人去發掘。他暗下決心,要繼續挖掘博物院收藏的國畫珍品,揭開更多塵封已久的秘密。
果然,一個月後,李霖燦又在一幅被認為是元四家作品的山水人物畫中,發現了隱藏的簽名,證實這其實是五代畫家李公麟的遺作。半年間,他接連有三件大發現,為學界解開了多年疑團,成為了業內最受矚目的新星。
李霖燦深知,他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名利,更是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讓後人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古代藝術的魅力。每一次發現,都讓他感到無比欣喜和自豪。
看著眼前這幅終於回歸真相的【溪山行旅圖】,李霖燦不禁感慨萬千。他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範寬,佇立在北方的崇山峻嶺間,用手中的畫筆描繪著大自然的雄奇壯美。那些藏在畫中的秘密,靜靜地等待了幾百年,終於在這一刻被發現。
這一刻,李霖燦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文物研究者的使命和責任。他知道,還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著他去揭開,還有更多的歷史等待著他去還原。而這,正是讓他為之興奮和癡迷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