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何紹基的隸書滋養了其他書體

2024-04-07國風

何紹基的隸書以其獨特風格和藝術成就在清代書壇占有重要地位,其特點與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融合與創新:

何紹基的隸書不拘泥於單一的傳統模式,善於將篆、北碑、行、草等多種書體元素融會貫通,形成了既有漢隸古樸雄渾之風,又兼具個人獨特創新的新風貌。這種跨體式的融合體現了他對隸書藝術發展的深度探索和個人化追求。

2. 筆法豐富多變:

何紹基隸書的筆法運用十分豐富,筆畫中蘊含著提按、頓挫、轉折、絞轉等技巧,體現出「八面出鋒」般的靈動與力度。他的線條既有隸書固有的平直厚重,又有行草書的流暢婉轉,形成剛柔並濟、變化多端的效果。

3. 結體寬綽自如:

何紹基隸書的結構布局開闊大氣,字形或方正嚴謹,或欹側生動,整體呈現出寬綽自如的特點。他善於處理字內空間,透過疏密對比、錯落有致的布白,賦予字形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內在生命力。

4. 意境獨到:

何紹基隸書作品富含深沈的文人氣息,意境獨到,往往能夠傳達出作者的情感寄托和文化修養。他的作品既有古穆淳厚、樸茂深沈的一面,又兼具俊邁飄逸的氣質,表現出與杜詩相似的沈郁頓挫之風,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5. 墨色與章法:

何紹基善用墨色變化,透過枯潤對比、濃淡交錯,增強了作品的層次感和視覺效果。在章法布局上,他註重行氣的連貫與字組的呼應,使整幅作品既顯規整有序,又不失靈動活潑。

何紹基的隸書對其他書體的創作滋養主要體現在:

對篆書的影響:

何紹基精通篆書,其隸書中融入篆書的筆意和結構特征,這種對篆隸結合的實踐有助於提升他在篆書創作中的創新意識,使篆書作品更具古樸與靈動之氣。**對楷書的啟發:

何紹基隸書中的筆法多樣性、結構變化以及對空間的敏感處理,可以為楷書創作提供新的視角和手法。楷書家可以從他的隸書中汲取豐富筆墨變化的靈感,以及如何在規範框架內賦予字形生動個性的經驗。

**對行草書的滋**:

何紹基隸書的流動性、節奏感以及對線條的自如掌控,對行草書創作有直接的啟發作用。學習他的隸書可以幫助行草書家提升線條的韻律感和筆勢的連貫性,增強作品的動態美感。

對整體書風的塑造:

何紹基隸書所展現的跨體融合、個性張揚的藝術追求,對後世書家在創作中打破體裁界限、追求個性表達起到了示範作用。他的藝術實踐鼓勵書法家勇於探索,敢於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形成獨特的個人書風。

綜上所述,何紹基的隸書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創新的融合手法以及深遠的藝術影響,不僅在隸書領域獨樹一幟,也對其他書體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分和靈感來源。

隸書【節臨淮源廟碑】四屏

立軸 水墨紙本

298×55 cm(每幅)

RMB: 3,800,000-4,800,000(4)

釋文:南陽太守中山盧奴張君,處正好禮,尊神敬祀。以淮出桐柏,始於大復,潛行陽口。立廟桐柏,春秋奉宗,災異告想,水旱請求。位比諸侯,受珪上帝。太常定甲,郡守奉祀,潔沈祭。從郭君以來,廿余年,不復身至,遣丞行事,簡略弗敬。君準則大聖。

題識:何紹基書時年七十有一。

鈐印:何紹基印、子貞(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何紹基】9、11印,474-475頁)

鑒藏印:何氏澀盦所藏

出版:【滄海一粟:古今書畫拾穗】,第40頁,歷史博物館(台北),2008年。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詩人、學者、書法家。道光十六年進士。鹹豐初簡四川學政,曾典福建等鄉試。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何紹基通經史,精小學金石碑版。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碑版而自成一家,篆、隸、楷、行、草諸體皆擅,造詣精深。

據何紹基孫何維樸記錄,何紹基自六十歲後自立課程專習隸書,臨習漢碑最為精勤,何紹基自稱「東京石墨皆我師」。遺存至今的何紹基隸書臨本有多種,以【張遷碑】臨本流傳最廣。

是件隸書四屏即是何紹基七十一歲時節臨【淮源廟碑】。此碑刊刻於東漢桓帝延熹六年(163)正月,立於南陽桐柏淮源廟。原碑風蝕嚴重,字跡漫漶不清,元至正四年(1344)二月,吳炳據原碑重書,具體見於清代孫星衍【寰宇訪碑錄】、畢沅【中州金石記】。何紹基所據拓本,便是元人吳炳重刻本。

何紹基臨習漢碑,註重遺貌取神,不斤斤於形似,註重透過碑刻攫取漢人隸書的奕奕神采。這件隸書通篇體勢嚴整,雄渾古樸。和拓本對照,明顯多了幾分道州風味。字形取縱勢,一反原碑方偏體勢。布局疏朗開闊,氣脈貫通。結字上,略微呈搖擺狀,化解了原碑平正呆板的匠氣,通篇給人以協調活潑的美感。在用筆方面,中鋒用筆,逆入平出。橫劃多左高右低,豎劃取彎勢,撇捺左右張開,從中可以一窺他的回腕執筆法。他在跋【張黑女墓誌】時曾說:「每一臨寫,必回腕高懸,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約不及半,汗浹衣襦也。」回腕法寫字來十分吃力,但這種執筆法能保持逆鋒頂紙,裹鋒執行,避免直率流滑,很好的表現了碑刻拓片的金石氣。何氏晚年研習隸書精勤,是件四屏當是其晚年佳作,再三觀摩,味之不盡,誠為藏家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