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紳回到年少讀書之地,題寫一首七律,毫無雕琢,卻顯得筆力千鈞

2024-09-07國風

光陰就像從草葉上滑落的水滴,無聲無息;光陰仿佛由天宇中飄逝的流星,一閃而過。 有時只是偶感不適,就讓人感慨身姿不如當年那樣矯健;有時感覺煩躁不安,也會令人懷念年少時的無憂無慮。

古代很多學子年少苦讀,只為追求夢想中的美好生活,由於太過專心於學業和前途,反而容易忽略身邊的美景。可是多年之後,人們卻會驚奇地發現,那段珍珠般的時光,早已深深地銘刻在心。下面進入讀詩時間:

憶題惠山寺書堂

唐 · 李紳

故山一別光陰改,秋露清風歲月多。

松下壯心年少去,池邊衰影老人過。

白雲生滅依巖岫,青桂榮枯托薜蘿。

惟有此身長是客,又驅旌旆寄煙波。

李紳,安徽亳州人,長大後曾在江蘇無錫的惠山寺讀書。李紳曾多次科考落第,直到35歲時才終於金榜題名。不過他的仕途卻比李商隱、杜牧等才子輝煌得多,不僅當過三年宰相,而且還是五朝元老。

提起李紳,大家都熟悉他的名作【憫農】 ,也了解他在此後曾醉生夢死。詩人晚年非常懷念往昔歲月,為了找回年少時的溫馨記憶,他還特地回到當初讀書之地。這首詩就創作於這一時期,抒寫了作者心中的無限感慨。

開篇便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感慨,「 故山一別光陰改,秋露清風歲月多 。」詩人離開惠山之後,便再也未曾回到往日寒窗苦讀之處。彈指一揮間,就過去了幾十年,詩人回想當年,自己曾在惠山寺度過了十幾個寒暑,那些清風拂面、霜寒露冷的畫面,依然覺得歷歷在目。

李紳難忘年少時曾徜徉於山間小路,那裏雖然泉水叮咚、鳥語蟬鳴,卻反而顯得極其寧靜。年輕的才子在文字裏感受到一種力量,也從中獲得了自信,內心充實和強大,眼界也變得更加寬廣。

松下壯心年少去,池邊衰影老人過 」,這兩句承接首句的「光陰改」三字,刻畫生動,展現出短暫人生的前後對比。詩人年少時經常在古松下讀書,那時他壯誌淩雲,豪情滿懷,似乎建功立業不過是探囊取物那麽簡單。

而今他縱然實作了兒時的夢想,也享受過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可是時光一去不復返,更無法用財富交換易逝的青春。此時他步履蹣跚地經過一灣清澈見底的小池,水面上投下他蒼老而又憔悴的身影,他的心中一定思緒萬千。

頸聯轉而描述惠山寺書堂周圍的景象,「 白雲生滅依巖岫,青桂榮枯托薜蘿 。」峰巒綿延起伏,白雲變幻不定,薜荔和女蘿纏繞著高大的桂樹,每一年都會經歷榮枯和盛衰。

惠山寺是古老的禪宗道場,香火旺盛,僧侶眾多,雖然多次遭受戰火的洗禮,依然不斷地吸引著帝王將相和騷人墨客前來觀賞和賦詩。

那些莊嚴肅穆的廟宇,參天聳立的蒼松,還有香氣四溢的桂樹、青碧曲折的綠植,無不牽動著作者的情思,腦海裏又好像依稀浮現出當年在此讀書的情景。

惟有此身長是客,又驅旌旆寄煙波 」,詩人嘆息人生就像一場長途跋涉,無時無刻不在客旅之中。結束了在書堂的短暫逗留,詩人又要登上插著旌旆的客舟 ,再次踏上煙塵籠罩的漫漫征程。

李紳回到年少讀書之地,題寫一首七律,毫無雕琢,卻顯得筆力千鈞。風華正茂的青春值得人們回憶,越是接近暮年,越是難以忘懷那段像薄紙片一樣飛逝的歲月。

回首往事,既有遺憾,也有歡愉,可是一切都無法重新來過。與其悲傷愁怨,不如坦然自若,錯過了無須後悔,身邊的美好則要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