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非虛構」能跳出是非對錯,讓人回歸復雜|第20屆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2023-12-07綜藝

12月5日,迎著燦爛午後陽光,「不破不立——非虛構的可能在哪裏」主題論壇在廣州香格裏拉酒店的戶外草坪進行。

著名紀錄片導演周浩,騰訊網副總編輯、首席制作人陳曉楠,知名微博博主花總,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工作室負責人秦博,故事FM CEO寇愛哲來到現場,與觀眾分享關於「非虛構」的真實故事和心得體會。

觸達人的兩難和困境

論壇嘉賓都與「非虛構」結下不解之緣。

從【冷暖人生】到如今的素人訪談節目【和陌生人說話】第五季,陳曉楠一直走在「非虛構」的路上。「我覺得真實生活中的細節和普通人的命運,對我來說是特別迷人的。它可能會建構在深刻的母題之上,但每一個故事的細節、起伏總是不重復的,沒有任何濾鏡。這麽多年我好像一直做一件事,卻永遠有一種新鮮感,好像活過很多種人生。」她說。

碰到一個訪談人物,她覺得好像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去接近、逼近對方的生活。

秦博的團隊長年做深度新聞報道,他希望把片子做長一點,觸及生活的深度和廣度,因此他發現「非虛構」的迷人之處——它的復雜性,它能夠觸達到人的兩難和困境。他的團隊曾推出紀錄片【人間世】【人生第一次】等。

秦博認為,社會現實題材能夠跳出很多新聞報道難以掙脫的「二元對立」框架,它能跳出是非對錯的討論,讓人回歸復雜,把事情的原貌呈現出來,並站在不同角度討論。

創作非虛構作品經常要面臨平衡、取舍的難題。陳曉楠表示,立足於真實故事的訪談節目要讓人物用語言給觀眾演一場「電影」,回溯人生的某些片段、細節和感受。「所以我們非常糾結的地方在於,我們是否最大限度闡述人物內心的真實。」她說。

逼近情感的真實

秦博坦言,觀眾有消費故事的欲望,紀錄片會不會給拍攝物件帶來負擔是困擾許多導演、制片人的難題。

知名微博博主花總正在拍攝一部關於電信詐騙產業鏈的紀錄片,能不能播出、需不需要考慮播出後給當事人帶來的麻煩,這是他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有些素材我不知道該不該去記錄,想讓這個故事更好看的辦法似乎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冷血。」

「素人的故事無論在紀錄片裏還是在訪談裏,當他被擺到公眾平台上,當他的人生被審看的時候,我的精神負擔確實是越來越重了。」陳曉楠說。她曾經訪談過一位極度節儉的女性,當他們覺得故事已經被完整清楚地呈現,片子播出不到幾分鐘,故事的主人公就被網暴,「有的主題會對受訪者的人生產生很大影響,因此總要左思右想。」

周浩認為,「非虛構」是一種媒介,是在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我不認為把別人剝得‘一絲不掛’是做片子的目的。」

「非虛構」的故事真實與否,是另一個讓人爭論不休的問題。

寇愛哲認為,「非虛構」團隊要有足夠的媒介素養,要核實細節,保證事實不會偏差。但對於人物動機的理解往往容易美化。「我們紀錄的所謂非虛構、真實,那是事實上的真實。主人公如何理解這個故事、他的內心所想,不是我們輕易能掰開的。」

陳曉楠認為,素人訪談的好處在於對方沒有經過演藝訓練,也沒有職業訴求,「我們只能試圖去接近真實。當你用大量時間和耐心、特別細膩地記錄的時候,可能會逼近某種情感的真實」。

「我們所做的就是很笨重的事」

非虛構如何破圈?需要破圈嗎?秦博認為,「非虛構」不一定要談破圈,但創作者要持續地去想、去拍,要追求突破。花總則表示,流量有時候反而會給主人公帶來反噬。

「我越來越覺得我們所做的就是一件很笨重的事,要用一種很笨拙的方法。每當我用一個比較輕巧的方法,用一個話題標簽和目標倒推的時候,往往就達不到我要求的。我只能要求自己在故事挖掘方面不斷跟上最新的、人們最關心的話題,在這一方面不斷走得更深。」陳曉楠說。

「我現在對故事這個詞有點反感了。」周浩說。他認為,故事往往是按照大眾模式去設計的,如果做得太深,反而可能陷入其中,「所以我有時會覺得非故事性的敘事也許是一種更‘高級’的東西。」

周浩說,當大家都在討巧、博流量,如果還剩下那麽幾個人,還在用傳統的方法做一個匠人,反而是這個社會稀缺的。

文 | 記者 陳曉楠 黃宙輝 梁善茵圖 | 主辦方提供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文藝

校對 | 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