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戀綜嘉賓「中文燙嘴」引爆笑!觀眾調侃精英化:普通人看不懂了?

2024-09-13綜藝

最近,一場戀綜節目中的小插曲徹底點燃了網友的熱情。戀綜向來是制造話題的利器,俊男美女們在鏡頭前的言行舉止,無論是甜蜜互動還是言辭中的小曖昧,都能成為觀眾茶余飯後的談資。

然而,這次網友關註的並不是誰和誰暗生情愫,而是節目中 三位男嘉賓「中英文混雜」的對話引發的爆笑場面。

事情發生在新一季【心動的訊號】節目中,當嘉賓們在遊輪上的晚宴聚餐時,一位女嘉賓問道:「你們最喜歡(英國)的哪個城市?」本來是一個平常的閑聊問題,但令人意外的是,幾位男嘉賓的回答卻出乎意料。

當女嘉賓投擲問題後,第一位男嘉賓,長相酷似竇驍的帥哥回答道:「我喜歡Bir……呃,Southampton(南安普頓)。」

聽到這裏,大家還沒反應過來,接著下一位男嘉賓也開始了他自己的「 中文燙嘴 」時刻。

他稍作思考,略顯猶豫地說道:「我也挺喜歡曼……Manchester(曼徹斯特)的。」

這一瞬間,整個晚宴上的氣氛似乎稍顯尷尬,但真正炸開的卻是電視機前的觀眾。

看到這些素人嘉賓頻頻中英文混用,仿佛隨時在進行一場跨國商務會議,網友們立刻不淡定了,紛紛調侃:「難道在相親時,中英文混雜成了新潮流?精英們果然連表達喜好都與眾不同。」

這個「中英文混雜」的對話場景迅速成為網友們的玩梗素材,很多人開始模仿起這些嘉賓的言行,調侃素人嘉賓的「高大上」形象。有人笑稱: 「我平時不說南安普頓,還真不知道自己可以在相親場合上顯得這麽高端。

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網友們的幽默不僅停留在簡單的模仿上,更上升到了對戀愛綜藝中素人嘉賓的精英化現象的深度調侃。

看似一場平常的戀愛節目,實則折射出這些素人嘉賓與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很多觀眾也紛紛開始反思:「戀綜節目還是不是我們普通人能看的了?」

近年來,戀愛綜藝節目越發註重嘉賓的學歷、職業和生活背景。從最初的「 普通人找物件 」模式,到如今「 精英秀場 」式的戀愛對話,觀眾們感受到的是一種逐漸脫離普通生活的趨勢。

【心動的訊號】節目中,除了顏值線上外,這幾位嘉賓的高學歷背景和國際化生活方式讓很多觀眾產生了疏離感。

節目中的幾位男嘉賓,有著各類名校留學經歷,還從事著讓人羨慕的高薪職業。這次出糗的三位男嘉賓,恰好都有在英國留學的經歷,這讓他們的對話 充滿了「國際範兒」。

有網友指出:「 戀綜裏的素人越來越精英,難道我們普通人就不配在熒幕前談戀愛了嗎?能不能拍點二本看的戀綜? 」這句話成為了許多網友的心聲。

網友們的調侃雖充滿幽默,但也反映了戀愛綜藝逐漸失去「接地氣」特質的現實問題。戀綜,作為一種娛樂節目,初衷是為了讓觀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看到普通人在鏡頭前的真實情感。

近年來,節目組為了吸引眼球和制造話題,嘉賓的選拔標準越來越傾向於選擇那些高學歷、高收入、家庭背景優越的人。透過制造嘉賓的「光環」,節目組似乎試圖塑造出一種「 精英才配談戀愛 」的錯覺。

這次節目中的「中英文切換」場面,正好戳中了觀眾的反感點。大家並非對嘉賓的學歷或職業有意見,而是覺得這種「不自然的精英表現」讓戀綜逐漸失去了原本的親民感。

尤其是這三位嘉賓,他們的對話不僅讓人覺得脫離實際,還讓許多觀眾覺得自己與他們的生活相隔千裏,仿佛在看另一群人的「戀愛秀」。

觀眾們開始以玩梗的方式,嘲諷這些嘉賓的「裝」,比如調侃道:「 我的生活日常也可以精英化,我喝蜜雪冰城的時候,可以說成是‘Michelle ice city ’。」大家紛紛用這種自嘲的方式,將自己與戀綜中的嘉賓對比,試圖用幽默解構戀綜中的精英敘事。

越來越多的戀綜嘉賓呈現出高學歷、高收入、高顏值的「三高」標準,這本應是一種優點,但在大眾眼裏,節目反而因此顯得有些「懸浮」。許多觀眾反映,戀綜不再展示真實的情感碰撞,而是更像一場「精英聚會」,大家聊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是國際化的城市、名校的經歷和高端的消費習慣。

節目中一位男嘉賓自我介紹時提到的愛好是:「足球、高爾夫、爬山、潛水」,這讓觀眾倍感壓力,因為這與普通觀眾的日常興趣相差太遠。觀眾們的娛樂活動可能只是簡單的追劇、刷抖音和吃火鍋,這種對比反而加劇了他們對節目的疏離感。

網友們開始調侃:「 我們只想知道你們喜歡隆江豬腳飯還是沙縣小吃,為什麽你們總在討論哪家古著店讓你流連忘返? 」這種自嘲和玩笑背後,反映了觀眾對更加貼近生活的戀愛綜藝內容的渴望。

戀綜節目,作為近年來備受關註的一類綜藝,早已不再僅僅局限於展示嘉賓們的感情互動,而是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精英的秀場。無論是嘉賓的學歷背景,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節目似乎越來越偏離普通觀眾的期待。

像這次【心動的訊號】中嘉賓們的「中英文混雜」現象,表面上看是一個語言上的趣事,但背後隱藏的卻是當代綜藝逐漸精英化的現實。

隨著【心動的訊號】中的嘉賓頻頻展示出自己的留學經歷、精致生活和高端愛好,觀眾不禁要問: 這些「素人嘉賓」是否真的能代表普通人的戀愛體驗? 觀眾們吐槽的「中英文混雜」並不僅僅是語言上的笑點,而是嘉賓們展示出的精英化生活方式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感。

節目中,有幾位嘉賓提到自己在高中時期便去了英國留學,如今的職業背景也都相當「高大上」。其中一位男嘉賓自我介紹時提到自己是 教育機構的合夥人,還曾在TVB做過演員

他的愛好包括足球、高爾夫、潛水,生活方式充滿了國際化氣息。這樣的背景無疑讓人感到「優越」,但問題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對於大多數普通觀眾來說,顯得太過遙遠。

還有一位男嘉賓表示,他喜歡的城市是曼徹斯特,並詳細介紹了自己在英國的生活經歷。雖然他看起來非常自然地談論這些話題,但觀眾的反應卻相當微妙。

很多人調侃說:「 我們連北京上海都沒去過,怎麽接得住這種話題? 」這種脫離現實的內容讓觀眾開始質疑:戀綜節目是否已經成為了一個「精英秀場」,普通觀眾能否從中找到共鳴?

戀綜原本是為了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情感碰撞,但現在的節目似乎更像是一場「精英展覽」。嘉賓們透過展示自己的學歷、收入和生活方式,向觀眾傳遞出一種「遙不可及」的光環。

而這種光環沒有拉近觀眾與節目的距離,讓觀眾感到一種強烈的疏離感。

正因為這種距離感,觀眾們開始用玩梗和調侃來消解這種精英敘事。就像這次節目中的「中英文混雜」場面,雖然嘉賓們的對話顯得不合時宜,但網友們卻用一種幽默的方式進行了反向解構。

有人模仿嘉賓的語氣調侃說:「 我最喜歡的是Ken……KFC的Thursday,因為那裏的瘋狂星期四很有儀式感。 」這樣的玩笑背後,實則反映了觀眾對精英化生活方式的不滿。

還有人調侃道:「 我平時喝的奶茶也可以很高端,我叫它Michelle ice city(蜜雪冰城)。 」這種自嘲式的幽默讓人捧腹,但同時也戳中了節目的痛點:戀綜節目中的嘉賓已經不再是普通人,而是活在「上流社會」的精英。

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普通觀眾之間的差距,讓許多觀眾感到無法融入節目情境。

這種「消解」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觀眾對現實中階層差距的敏感。嘉賓們的生活看似光鮮亮麗,充滿了高端的消費主義符號,像是高爾夫、潛水、歐洲旅行等。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是難以觸及的。

透過調侃和玩梗,觀眾試圖將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生活方式「拉回地面」,以此來尋找一種心理平衡。

隨著戀綜節目的精英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觀眾們也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這些節目已經不再展示普通人的戀愛,而是一個關於精英階層的故事。

像【心動的訊號】這樣的節目,嘉賓們的背景已經不再是普通的白領或工薪階層,而是逐漸變成了金融業高管、設計師、品牌主理人等高收入職業群體。

節目組在嘉賓選擇上的傾向性也顯而易見,他們更願意選擇那些生活精致、背景優越的人物,而不是普通人。

觀眾們對於戀綜的期待,依然是希望看到真實、接地氣的情感互動,而不是被「精英化」的光環所籠罩。

在這種背景下,戀綜的精英敘事越來越像是一種消費符號,透過展示高學歷、高薪職業和精致生活方式來吸引眼球,但同時也逐漸失去了與普通觀眾之間的聯系。

戀綜節目組為何會選擇這種精英敘事?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 節目組認為高學歷、高收入的嘉賓更具「話題性」,更能引發觀眾的羨慕與討論。 這些精英化的嘉賓往往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和鏡頭感,更容易制造節目效果。

這種選擇的背後,實際上忽視了普通觀眾的感受。畢竟,大多數觀眾並不是活在精英圈層中的人,他們希望在節目中看到的是更加真實、接地氣的生活,而不是一場充滿奢侈與距離感的「精英秀」。

在這場關於戀綜精英化的討論中,觀眾們的聲音顯然不能被忽視。越來越多的觀眾表示,他們希望看到更多貼近現實的戀愛節目,嘉賓不需要有多高的學歷或背景,只需要是真實的人,展示真實的情感即可。

戀綜節目應該回歸到最初的初衷——展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而不是讓它變成一場「精英大秀」。

不是國產綜藝拋棄了普通人,是普通人率先拋棄了「用普通人的渴望給更優秀的人做嫁衣」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