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蓓團隊想做的是,以他們所擅長的綜藝方式,為厚重的文博系統做出一部簡單輕松的行業劇。
作者 | 郭儀(長沙)
今年八月底,張一蓓接到任務時,【萬物友靈】這個名字還沒有定好,但每集的時長已經被規定為半小時,於湖南衛視730檔和芒果TV播出。
圍繞湖南省博物院做一個小體量文化節目,預算有限,時長有限,還要兼顧內容的厚度與趣味性,這是張一蓓團隊面臨的挑戰。
8月底接到制作綜藝的任務,11月28日,【萬物友靈】開播,12月6日,全六集完播收官。當我們12月7日在辦公室見到張一蓓的時候,她告訴我們,現在團隊正在寫12月20日左右要上線的綜藝衍生小節目【友靈造辦】的劇本,並會同步在小芒的周邊商城和湖南省博物院的線下文創店鋪上架實體周邊。
由湖南省委宣傳部牽頭,與湖南省博物院合作的同時,聯動其它知名博物館,短短一個季度,張一蓓團隊如何做出一部在每期三十分鐘內涵蓋劇情、綜藝、古裝情景劇、紀錄等多種形式的節目?
她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傳統文化的復興洪流,年輕的現代思想與塵封的古老意誌不斷碰撞,總是能為文博領域帶來一抹亮色,也成為張一蓓團隊制作【萬物友靈】的底色:靈動、青春、朝氣。但張一蓓想做的不止於此:「我們想在這個形態裏面去探索文化類行業的偶像劇。」
早期,大家討論過是否要直接做成紀錄片,但當下文物相關的紀錄片和內容節目層出不窮,張一蓓團隊要做一點新花樣——在厚重的內容中融入輕松愉悅的綜藝效果,開啟觀眾進入文物世界的大門,用懸念劇情引導他們進入並沈浸這個世界。
博物院探秘小分隊的設定就此誕生:五個性格迥異、因為不同的原因而來到博物院實習的年輕人,在一次「夜晚捉賊」的行動中,遇見能感知文物情緒、擁有一個獨特胎記的文物修復師郭小宇,從而開啟了一段探秘各種文物背後故事的實習生涯。
每一集都是相對獨立的文物解謎故事,同集穿插相對應的文物故事情景劇,現代劇情主要在調研解讀,古代劇情主要展現還原故事情節。
而將這些故事串聯起來並留下無限懸念的,則是在每一個文物故事被發掘之後,小分隊的五個人身上依次出現的胎記。
1.人設
張一蓓慣用貼近演員本身和行業日常的人設。
十二年前,她制作的【少年進化論】中,五小只才十三四歲,那時,張一蓓在節目裏創造了平行時空,並給每個人包裝了一種身份。如今,在【萬物友靈】中,張一蓓又將五人召集起來,又給了他們每人新的身份:名校文博專業畢業生、海歸留學生、百萬粉絲up主、文玩世家二代、熱愛遊戲的工科男。
上文所提到的張一蓓腦海中有一部文博行業的「偶像劇」,她所說的「偶像」,並非愛情,而在於將年輕人的真實視角圓融進文物歷史故事當中,用青春的表達增色。
當初【少年進化論】的五小只不僅在各自的現實領域中長足發展,化身【萬物友靈】裏的五人小分隊後,讓粉絲直呼「五人合體,我的青春有售後。」
其中,葉子淳的身份是UCLA歷史系碩士,這正是他的現實經歷,只是專業不同。在【萬物友靈】中,葉子淳從最初西方體系下的單一視角到最後的改變,也取材自張一蓓對他本人的生活觀察和所感受到的真實變化。
最後,葉子淳拿到哈佛全獎歷史博士的offer,卻選擇繼續在博物院實習一年的劇情上,編劇們有過分歧:劇情太不合理,怎麽會有人放棄一片坦途的專業學習呢?
「其實是基於我們對葉子淳的現實觀察。」張一蓓回憶道,「他很喜歡自己的專業,是近幾年考到這個專業的唯一一個華人小孩,老師也很喜歡他。我們本來以為,疫情結束後,他會立即飛回去完成學業,但後來,我們發現他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好奇,不急著回去讀書,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去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國家。」
劉俊麟喜歡盤串、收集老煙鬥,張一蓓將他的業余愛好融進了節目內容中,為他打造了一個愛好收舊物、手上總戴著手串的文玩世家二代的角色。
劉俊麟劇照
「盡管人物的家世背景和劉俊麟的現實生活不一樣,但角色的外在表現很貼合他的日常形象。」
演員郭柯宇所飾演的文物修復師郭小宇,則是文博行業無數從業者的縮影。整日埋首在故紙堆裏,文物即是她的世界,她又是幸運的,能遇見發現其才華的伯樂們,才能執拗又天真地保持著那份對文物最天然的敏感。
在【萬物友靈】的人物關系裏,郭小宇的人物氣質本是一個出世的掃地僧,而吵吵鬧鬧闖入她清凈世界的五人小分隊,在一場又一場的「破案」中,拉著她進入俗世的生活。
郭柯宇接到劇本的時候,很快就答應參演了,還為每一期準備了很多套衣服。
但文物修復師郭小宇的人設帶了孤僻的色彩,所以在前五期,郭柯宇的造型都是以黑白灰組成。直到第一季收官,隨著劇情的發展,郭小宇在五人小分隊的感染下逐漸活潑,造型上才有了大改觀:現代裝搭配馬面裙,外搭一件綠色的宋錦外套。
這件宋錦外套是郭柯宇的好朋友——一位宋錦非遺傳承人——的作品;馬面裙是節目組搭配的。
郭柯宇劇照
2.做別人沒做的
我們反復探討節目內容的過程中,張一蓓也反復說:「偏門嗎?其實並不。」
【萬物友靈】的前五集裏,五人小分隊和文物修復師郭小宇依次解開了動物形青銅器、長沙窯執壺、馬王堆帛書、冠人俑和絲織品、西晉青瓷對書俑的情緒謎團。
湖南省博物院的藏品浩如煙海,從上百萬件藏品裏,選擇這些文物作為第一季的主要內容,張一蓓團隊在選材時的考量是「選其他節目沒展示的鎮館之寶」。
提到馬王堆漢墓,繞不開辛追夫人和她的素紗襌衣。和博物院專家一起研習、籌備的過程中,張一蓓團隊將目標轉移到辛追夫人身邊、擁有超凡執行力的大管家身上——他不僅是籌備了辛追墓葬的重要人物,還為辛追夫人四處搜羅能工巧匠而制成傳世衣衫。
第四集裏,展出冠人俑的展櫃燈突然有了無法解釋的故障,郭小宇和小分隊對冠人俑及馬王堆漢墓的絲織品進行了調研,由此展開辛追夫人、大管家、制衣工匠的故事。同集的古裝情景劇裏,辛追夫人吩咐大管家制衣後,大管家分別找到了繅絲張、甘繡娘、印花樊、許染匠等各類能工巧匠,眾人耗費不少心血,才終於制成可傳世的絲織品。
這不是孤例。
第一次和湖南省博物院開會討論選品的時候,團隊報的藏品中有長沙窯出土的瓷器,當時就有老師發出疑問:「為什麽選擇長沙窯?」
長沙窯劇照
相比大家耳熟能詳、皇家禦用、享譽海內外的其它名瓷,長沙窯所產出的瓷器,三五文錢就能買一個,平凡又普通。
但另一個角度的敘事性和看點充足:長沙窯是唐朝外銷的頭把交椅,國內外的老百姓都愛用。
「就好比現在大家都愛用抖音和快手,同樣都是下沈路線,為什麽不能用長沙窯當素材?這是一種時代的生態。」
——而且,如果未來與具有獨特瓷器優勢的博物館合作,節目也會繼續向觀眾展示各色瓷器。「這和長沙窯不沖突。」她補充道。
於是,劇情由此展開。
劉俊麟在古玩一條街鑒寶時,發現了一片黑石號沈船上的瓷片,其上寫了幾行古波斯語,五人小分隊和文物修復師郭小宇開始在博物院內尋找能對上古語的蛛絲馬跡,找到了一件出品自長沙窯、其上有相應情詩的執壺,引出了一段波斯商人和唐朝制瓷女孩之間的淒美愛情。「以詩飾瓷」的長沙窯特色也水到渠成地被觀眾記住。
【萬物友靈】的選材不只聚焦於衣物和用具的華麗,也在這件美麗物品背後,為之付出心血卻被湮沒在歷史長河的無名者們。
3.小成本,參與者共創
【萬物友靈】預算有限。張一蓓很坦誠。
「第一季節目裏的音樂,我幾乎全都用的五小只自己創作並演唱的歌曲。」這是張一蓓和五人協商好的,也能縮減一筆音樂版權費用的開支。
節目體量雖小,張一蓓可以也樂意做「小而美」的內容,但在有限的預算下,她也不得不同時考慮資源分配的問題。
插曲【末日前,傍晚】,由葉子淳寫詞、編曲、演唱,張一蓓聽完後,本想把這首歌用於長沙窯,是為波斯商人與唐朝少女之間的末日之戀。
但如果要充分表達出這一集的情緒,那就必須要拍到海的實景,才能有足夠的畫面,將戀人間的生離死別和千年後文物代替他們重逢的余韻拉得足夠綿長。
「但經費沒有那麽多。」張一蓓邊笑邊說,「後來有了對書俑的故事,也和這首歌相互適配,所以我就把它放在了第五集。」
對書俑劇照
此外,主題曲【我願】的旋律則改編自劉俊麟創作的七言絕句音律,再由張一蓓填詞,基本圍繞第一集豕尊和它分離流落的夥伴們而寫。
但張一蓓沒有因此減少音樂的分量,恰恰相反,湖南衛視730檔綜藝節目中,【萬物友靈】是第一個在僅三十分鐘的內容中就用了三首音樂作品來進行內容表達的綜藝。
除了小分隊五人組自己創作的歌曲之外,張一蓓還沿用了之前制作的國風綜藝【美好年華研習社】中的歌曲,在她所有的音樂資源範圍內,維持每期節目都需要的大量的音樂用量。
4.博物院綜藝IP
這是張一蓓第一次完全基於湖南省博物院來做一個完整的綜藝節目。
制作【萬物友靈】時,團隊可以進入博物院內和嶽麓書院進行拍攝,在朱元冰的節目vlog裏,他和小分隊的其它四個人穿著舊式學生服,新鮮又好奇地在拍攝間隙參觀博物院。
這也是長影片媒體和文博系統深度合作的先例。
以湖南省博物院為中心原點,【萬物友靈】還往外發散,聯動了不少博物館和文物: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銅官窯、湖南湘繡博物館、嶽麓書院、南京雲錦博物館等;第一集的尾聲,張一蓓團隊做了瑞獸特展,主角是豕尊和它的小夥伴們,為了更考據和真實,他們去了全國各地博物館拍攝珍品。
張一蓓認為,在湖南做這樣的文化類劇情短綜有獨特優勢:有媒體,有文物,膽子大。
目前,綜藝衍生小節目【友靈造辦】的劇本中正在創作中,一共6集,每集時長5分鐘以內,依然是熟悉的博物院小分隊五人作為參與嘉賓,和依據動物形青銅器做成的3D動畫一起,在新年交替之際,年輕偶像們會和小瑞獸發起祈福。
而【萬物友靈】的下一季也開始籌備,張一蓓團隊正和湖南省博物院準備一輪選品,並且,郭小宇身上、小分隊五人身上陸續出現的文物形狀胎記到底預示著什麽?第一季結束時,出現的三把故人之琴又會是什麽故事的開端?或許會在第二季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