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儲能溫控行業專題報告:儲能溫控乘風而起,液冷技術鋒芒顯現

2024-06-20綜藝

(報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證券,張雷、陳明雨、曹宇)

1 溫控為儲能系統安全守門員,主動調節溫度保障高效能

溫控系統系電化學儲能系統重要組成部份。作為新能源體系的關鍵環節之一,電化學 儲能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執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電化 學儲能系統主要由櫃體、散熱系統、PCS 儲能變流器、電池組、EMS 能量管理系統、儲能 高壓箱、消防系統、安全輔助系統等組成。其中散熱系統起到保障儲能系統處於最佳執行 溫度區間、防止系統熱失控的重要作用。

溫控系統對電化學儲能系統安全性至關重要。隨著儲能裝機量快速提升,儲能電池系 統單體的容量及功率也在快速增大,高功率的密度對散熱要求較高,同時儲能系統內部容 易產生電池產熱和溫度分布不均勻等問題,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大,據 GGII 不完全統計, 近 10 年來全球累計儲能安全事故接近 90 起,其中 2022 年全球儲能安全事故達 17 起, 2023 年達十余起,因此溫控系統對於儲能系統的壽命及安全性非常重要。

儲能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內部電芯失效,引發電池與模組的熱失控,最後引起整個儲能系統的著火或爆炸

電芯熱失控引發的故障呈現的現象基本上是先起火再爆炸:例如 2019 年發生在美國亞 利桑那州的 McMicken 電站和 2021 年中國北京豐台電站事故均是在起火後發生爆炸;這種 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單個電芯失效,引發內部化學反應,釋放熱量(放熱反應),溫度持續上 升,且傳播到附近的電池和模組,引發火災甚至爆炸。電芯的失效模式一般由過充或控制 系統故障、熱暴露、外部短路和內部短路(可由各種情況引起,如壓痕或凹痕、材料雜質、 外部物體滲透等)引起。

2)外部輔助系統故障引發的儲能系統故障

由輔助系統故障而引發的整個儲能系統故障一般發生在電池系統的外部,可能會發生 外部元器件的燃燒或冒煙,當系統及時監測與響應後,不會對電池系統的電芯產生失效或 熱失控的影響。在 2021 年 Vistra Moss Landing 1 期和 2022 年的 2 期事故中,由於當時在 偵錯階段,故障監控和電氣故障安全裝置被關閉,無法及時響應,才產生了冒煙與火災。 這種火焰燃燒通常從電池系統外部開始,最後才會蔓延到電芯內部,所以不會發生劇烈的 放熱反應與可燃氣體聚集的情況,通常不會發生爆炸。且如果此時噴淋系統能及時開啟, 也不會造成大面積的設施損壞。

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的本質是濫用條件觸發電池內部的鏈式副反應。儲能用鋰離子電池 熱失控機理可以總結為:在濫用條件下電池溫度異常升高,首先觸發電池內部負極表面的 保護層(SEI 膜)的分解,電解液的還原/氧化反應,電池內部溫度逐漸升高。在 150-160℃, 隔膜開始收縮和熔化;然後發生內部短路,內部電解液蒸氣壓增大,副反應產氣導致安全 閥開啟。隨著電池溫度的升高,發生鏈式放熱反應,負極的活性鋰會與電解液反應並產生 巨大的熱量,觸發磷酸鋰正極釋放氧氣並與電解液發生反應釋放熱量。電極中剩余的鋰與 黏合劑在更高的溫度下反應,進一步提高電池溫度直至發生熱失控。上述鏈式反應的反應 順序和反應溫度區間因電池材料體系和熱失控觸發方式等因素的變化而呈現一定的差異 性,但本質上是上述鏈式反應相互交替、疊加所導致。

鋰電池最佳工作溫度為 10~35℃,儲能溫控成為儲能系統安全性保障的關鍵一環。綜 合考慮鋰電池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普遍認為鋰電池的最佳溫度區間為 10~35℃,溫度 過低會導致電解液凝固,阻抗增加,溫度過高則會導致電池的容量、壽命以及安全性降 低。儲能系統具有電池容量大、功率高、散熱要求高的特點,且儲能系統內部存在電池易 熱和溫度分布不均勻的問題,這些特性決定儲能系統必須進行熱管理,否則將影響電池的 效能,甚至引發熱失控,造成安全事故。2022 年 4 月,國家能源局釋出【關於加強電化學 儲能電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亦從政策層面明確要求強化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安全管理。

2 儲能溫控市場快速增長,液冷效能優勢突出

2.1 儲能溫控技術路線較多,風冷和液冷實作產業化套用

儲能溫控技術包括風冷、液冷、熱管冷卻和相變冷卻四種。風冷是以空氣為介質進行 熱交換。主要特點為結構簡單、成本低,但散熱速度和效率較低,適用於電池產熱率不高 的儲能專案;液冷以液體為介質進行熱交換,主要特點為散熱速度和效率更高,但結構更 復雜、成本高,同時需要考慮冷卻介質泄露的風險;熱管冷卻依靠管內冷卻介質發生相變 來實作換熱,主要特點為散熱速度和效率高於液冷,冷卻介質泄露風險低,但成本更高; 相變冷卻透過相變材料吸收熱量,並結合風冷/液冷系統匯出熱量。主要特點是結構緊湊、 接觸熱阻低、冷卻效果好,吸收的熱量需要依靠液冷系統、風冷系統等匯出,但相變材料 占空間、成本高。

風冷式溫控系統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空氣冷卻主要分為自然冷卻和強制冷卻,自然冷 卻是利用自然風壓、空氣溫差、空氣密度差等對電池進行散熱處理;強制冷卻是透過機械 手段對電池進行冷卻降溫處理,其通常以通風的方式實作冷卻。兩種冷卻方式所涉及的冷 卻結構簡單、便於安裝、成本較低,但並不能滿足電容量較大的儲能系統散熱,且進出口 的電池組之間的溫差偏大,即電池散熱不均勻。目前,常見的大型儲能貨櫃在標配液冷 的同時往往也會增設風冷機組以降低箱內濕度,減少電池模組和附屬器件因凝露滲水而受 損的可能性;同時,風冷規避了水冷的漏液風險,適合為復雜 BMS 電氣系統進行散熱以 保障安全性。

液冷式溫控系統按接觸方式不同,可分為冷板式和浸沒式兩種。液冷指在發熱端與機 組蒸發側間以冷液作為載體的冷卻換熱形式,水側媒介一般使用乙二醇水溶液。液冷主要 分為冷板式和浸沒式兩種,冷板式液冷是把裝有迴圈流動冷卻液的冷卻板放置在電芯下 方,利用液體對流換熱轉移電池工作時產生熱量,給電芯接觸部位降溫。浸沒式液冷是將 儲能電池直接浸沒在冷卻液中,電芯與冷卻液直接接觸,完全與氧氣隔離,實作對電池直 接、快速、充分冷卻降溫,確保電池在最佳溫度範圍內執行,能有效延長電池的使用壽 命,整體提升儲能電站的安全效能。

熱端及相變材料冷卻方式散熱能力較強,仍處於研發階段。熱端冷卻及熱管冷卻是利 用介質在熱管吸熱端的蒸發帶走電池熱量,熱管的放熱端透過冷凝的方式將熱量發散到外 界中去,從而實作冷卻電池的目的。相變材料冷卻是利用其本身的相態轉換來達到電池散 熱的目的,對電池散熱效果影響最大的是對相變材料的選擇,當所選相變材料的比熱容越 大、傳熱系數越高,相同條件下的冷卻效果越好,反之冷卻效果越差。

2.2 液冷較風冷效能更優,成為儲能溫控主要套用路線

液冷較風冷更位於電池最佳溫度執行區間,且系統溫差更小。據艾邦儲能分析,某風 冷系統在執行時,溫度區間為 31-38℃,液冷系統參考廠商 A 是 30℃、廠商 B 是 30℃,正 常電池最佳執行溫度為 30-35℃,在電池執行溫度上,液冷可維持更低的溫度,更具有優 勢。液冷系統溫差方面,廠商 A 小於 5℃、廠商 B 小於 3℃,風冷系統溫差小於 7℃,液 冷溫度差小於風冷,而電芯工作溫度差大會導致電芯一致性變差。

同等條件維持同等溫度,風冷的功耗顯著高於液冷。以英維克產品為例,在制冷量 3KW 情況下,液冷的換熱能力是風冷的 6 倍,即風冷空調全力制冷 6 小時,液冷機組只需 要制冷 1 小時,就可達到相同效果。從風冷功耗件來看,風冷主要功耗件為空調+電氣倉風 扇,液冷功耗件主要為液冷機組+電氣倉風扇(部份廠家為整機液冷)。

液冷全生命周期經濟性更高,且同等尺寸能量密度液冷提高約 50%。據 EESA,以浙 江地區工商業儲能(系統容量 2000kWh;兩充兩放)為例:風冷儲能電站初建成本 1.33 元 /Wh,專案執行周期 10 年;液冷儲能電站初建成本 1.35 元/Wh,專案執行周期 12 年(液 冷較風冷系統電池壽命提升 20%)。經測算,風冷方案專案 IRR 為 13%,液冷方案專案 IRR 為 15%,故專案全生命周期下液冷方案經濟性更高。

主流廠商密集推出液冷儲能系統產品,產品效能較風冷有較大提升。相較於風冷產 品,新推出的液冷產品在能量密度、電池壽命上有了顯著提升。寧德時代釋出全球首款 5 年零衰減且可大規模量產的「天恒」儲能系統,采用仿生 SEI 和自組裝電解液技術,容量 達 6.25MWh,比亞迪 MC Cube-T 新一代魔術方塊系統,采用新一代超級安全儲能專用長刀電 池,單電芯能量最大提升 11%,容量達 6.432MWh。未來在整合商產品豐富度提升、部份 液冷專案落地驗證數據後,終端業主對液冷方案接受度將逐步提升,其滲透率有望迎來快 速提升。

電芯單體容量增長趨勢明顯,液冷散熱效率更高更匹配下遊需求。一方面表前大儲項 目規模不斷增大,所需電芯數量不斷增多;另一方面電芯單體容量增長趨勢明顯,超 300Ah 的大電芯產品已陸續推出。專案規模與單體容量兩重增長,使得儲能系統對溫控的 散熱效率和溫差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具備更高散熱效率的液冷將更加匹配下遊需求。 從近期大儲專案冷卻系統采購來看,液冷占比大幅提升,未來液冷滲透率有望不斷提升。

熱管理成本占比低下遊價格敏感度小,原材料規模化有望帶動液冷成本下降。在儲能 系統產業鏈中,電池成本占比約 55%,PCS 成本占比約 20%,BMS 和 EMS 合計成本占比 約 11%,熱管理成本根據所選溫控技術方案的不同,成本僅 2-4%,下遊價格敏感度較低。 據 EESA 統計,2022-2023 年液冷儲能系統價格分別為 1.515 元/Wh 和 1.275 元/Wh,早期 液冷系統初裝成本高於風冷系統,但目前液冷儲能系統中標價已出現低於風冷的情況。 液冷主機、液冷板在液冷儲能系統成本中占主要比重。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液冷系 統主要包括水冷板、水冷管、水冷系統、換熱風機等,2021 年整套液冷系統方案中,水冷 主機系統(包括液冷板)占比最高,約占成本的 68%,其他結構包括換熱器占比 10%,管 路占比約 8%,輸入電源占比約 2%,其他 12%。未來隨著液冷市占率的不斷提升,液冷系 統液冷板、進出水口接頭等通用件成本有望進一步壓縮,帶動液冷系統成本降低。

溫控系統由液冷替代風冷,液冷內部不斷叠代。根據 EESA 分析,未來風冷將逐步被 液冷替代,液冷市占率提升的同時將會使冷卻液價格不斷下降、液冷技術不斷提升,進而 冷板式液冷有望逐步向浸沒式液冷更叠,隨著儲能專案單位時間產熱量的不斷提升,對熱 交換效率的要求將不斷升高,以貨櫃為管理目標的外置熱管理可能會是進一步降本和發 展的方向。

預計 2026 年全球儲能溫控市場空間達 126.78 億元,2023-2026 年 CAGR 為 53.05%。 儲能行業高景氣,拉動儲能溫控市場高速增長。我們預計 2026 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 445GWh,2023-2026 年 3 年 CAGR 為 62.33%。2026 年全球儲能溫控市場空間達 126.78 億 元,2023-2026 年 CAGR 為 53.05%,其中,2026 年液冷溫控市場規模為 120.10 億元, 2023-2026 年 CAGR 為 60.37%。

3 溫控器材受益多領域需求拉動,高端領域壁壘高格局優

溫控器材底層技術為精密溫控技術,多領域均有旺盛需求。各類廠商基於制冷行業通 用技術、底層技術融合匹配,形成了產品套用層面的核心技術及工藝,使產品貼合下遊場 景套用需求,具有明顯的專用性特征。基於溫控技術同源性,溫控產品廣泛套用於數控機 床、儲能系統、激光器材、半導體器件制造器材、數據中心等領域。

熱誤差顯著影響數控機床加工精度,溫控產品保障其高效工作。數控機床加工精度通 常受幾何誤差、夾具誤差、刀具磨損誤差以及熱誤差等影響,其中熱誤差占比約 40%~ 70%,對加工精度影響最為顯著。工業制冷器材利用傳熱和制冷的原理,可對工業裝備產 熱部位進行冷卻,主要套用於電主軸、伺服電機、液壓站、電控系統的溫度控制,是數控 機床安全、高效工作的必要保障。

數控機床下遊套用廣泛,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中國目前是世界機床行業最大生產國和 消費國,2022 年產值、消費占全球比例為 32%和 34%,數控機床下遊套用廣泛,包括汽 車、航空航天、模具、工程機械等,在國內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新興行業快 速發展帶動下,上遊數控機床產業蓬勃發展,2023 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 4090 億元,同比增長 6.93%,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 年中國數控機床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4325 億元,同比增長 5.75%。

激光器材套用領域廣泛,溫控工序不可或缺。激光加工工藝包括切割、焊接、熔覆、 3D 打印、表面處理、打標等,廣泛套用於鋰電池、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為先進制造所 必需。激光器材對加工速度及精度有較高要求,激光系統執行中不斷產生熱量,溫度過高 會損壞激光器關鍵部件,因此工業溫控產品作為重要部件不可或缺。

激光器材套用迅速普及,中國激光器材產值保持較快增長。2023 年,激光器材在工 業、資訊、商業、科研、醫學等領域的套用占比分別達到 62%、22%、7%、5%和 4%,未 來工業激光器材將依然是推動激光器材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2023 年中國激光器材市 場銷售收入 994 億元,同比增長 13.47%,隨著制造業的發展,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 2024 年中國激光器材市場規模將達到 1121 億元,同比增長約 12.78%。

半導體器件制造器材執行過程中溫控精度要求高,半導體溫控器材市場規模持續增 長。半導體器件制造器材包括單晶爐、晶圓成型器材、拋光機、光刻機、刻蝕機、離子註 入機、清洗機、薄膜沈積器材、引線鍵合機、晶圓劃片機等,是一種極其精密的機電產 品,系統的溫度波動大小關系到半導體產品的良品率和精度。半導體器件制造器材專用溫 控器材是針對其高精度、高可靠性而設計開發的專用器材,能夠不間斷的提供溫度可控的 迴圈液,保障半導體器件制造器材腔室所需的工藝加工溫度,滿足溫度變化範圍大、負載 瞬間變化、設定溫度隨時改變等工況要求,能夠達到±0.1℃甚至更高溫控精度,主要套用 於刻蝕、PVD、CVD 等半導體器件加工工藝過程。據 QY Research 數據,2018-2022 年全 球半導體專用溫控器材市場空間由 5.08 億美元增長至 6.99 億美元,復合增速達 8.29%。

AI 推動 GPU 功率提升,液冷成為制冷必然選擇。據 CDCC 報道,由於新增 GPU 功 率快速提升,制冷成為嚴重挑戰,液冷成為必然的選擇,根據大廠采用 p00 或以上類別 GPU、非 p00 類別 GPU、挖礦和企業套用等場景,綜合來看,2023 年和 2028 年全球範 圍內采用液冷的數據中心凈新增容量預計為 0.19GW 和 9.10GW,CAGR 為 116.58%,滲透 率從 2023 年的 1%快速提升至 31%。

數據中心轉型液冷,預計 2023-2028 年中國液冷伺服器市場 CAGR 達到 45.8%。算力 需求高速增長催化數據中心加速建設執行,在算力需求高增和數據中心承載能力有限的背 景下,單機櫃功耗有持續提升趨勢,單機發熱量提升帶來的效率降低和故障率提升,催生 出更強的溫控需求,液冷技術相比風冷可有效節能且具備更高安全性,有望持續提升市占 率。根據 IDC 數據,2023 全年中國液冷伺服器市場規模達到 15.5 億美元,與 2022 年相比 增長 52.6%,其中 95%以上均采用冷板式液冷解決方案。IDC 預計,2023-2028 年,中國液 冷伺服器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45.8%,2028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02 億美元。

4 客製化能力重要性凸顯,頭部企業優勢顯著

儲能溫控領域目前的參與者主要是數據中心溫控企業、工業冷卻器材企業和汽車溫控 企業。基於溫控領域底層技術相似性,其他行業的溫控廠商可以利用平台化研發優勢將現 有降溫技術套用場景延展至儲能溫控上,如以數據中心溫控起家的英維克和申菱環境,以 工業領域溫控見長的同飛股份和高瀾股份,擅長車用熱管理的松芝股份和奧特佳,三類廠 商相繼切入儲能溫控賽道,搶占初期儲能溫控市場,儲能溫控市場格局初顯。

儲能溫控行業集中度較為分散。目前儲能溫控系統行業處於發展初期,市場集中度較 低,已初步形成以英維克、同飛股份、申菱環境為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格局。SPIR 數 據顯示,2023p 中國儲能溫控企業排名前五的為英維克、同飛股份、申菱環境、高瀾股 份、松芝股份,市場份額分別為 16.3%、7.6%、5.4%、2.5%和 2.3%。

整合商選擇儲能溫控供應商較為謹慎,前期驗證門檻促使品牌效應和先發優勢明顯。 儲能溫控環節事關安全,儲能系統整合商對供應商的整體驗證流程較為謹慎,新供應商開 發需要比較長的前期驗證,一般會根據候選供應商的發展規模、產品能力、合作客戶等進 行初篩,考察其研發能力、物料管控能力、過程管控能力、服務能力等,經過初審後進行 送樣、整改,最終滿足條件後作為準入供應商,下小批次訂單,再逐步上量。部份產品需 要涉及海外 UL 認證等環節,進一步拉長供應商開發過程。

儲能溫控系統客製化程度高,需具備多類嚴苛場景下的保供能力。不同套用場景、不 同儲能系統整合商的儲能系統要求及技術方案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儲能溫控系統並不是 標準化的產品,而是通常需要針對不同專案的具體要求或不同廠商的技術方案進行客製化 設計。在某些嚴苛的高海拔、高寒地區,需要廠家專門進行產品研發,以確保儲能溫控產 品的可靠性和效能,此外,溫控廠家還需要根據下遊客戶的產品特性、能量密度等推出適 合的配套溫控產品,以保障產品交付能力,持續繫結大客戶。

頭部廠商上下遊整合能力強,具備較強的先發優勢。無論是風冷還是液冷系統,其所 采用壓縮機、風扇、管路、泵閥等零部件大多為標準化的器件,儲能溫控廠商的核心競爭 力在於整體系統的設計與整合能力,與下遊電池或整合商客戶之間存在較強的黏性。一方 面,儲能溫控廠商在產品/方案計環節就需要與客戶保持深度溝通,從而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另一方面,儲能系統整合商也更加傾向於那些已形成長期合作關系、產品可靠性得到 實際專案驗證的溫控廠商。因此,從技術積累和客戶關系的角度出發,起步較早、專案經 驗豐富的頭部儲能溫控廠商將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

5 投資分析

5.1 英維克:精密溫控龍頭,數據中心+儲能雙輪驅動

精密溫控龍頭,數據中心、儲能多點助力。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精密溫控節能解決方案 和產品提供商,產品廣泛地套用於數據中心、算力器材、儲能系統、通訊網絡、電力電 網、電動汽車充電樁、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器材散熱,並為客車、重卡、冷藏車、地鐵等 車輛提供相關車用的空調、冷機等產品及服務。

業績穩健增長,盈利表現出色。2021-2023 年,公司分別實作營業收入 22.28、29.23、 35.29 億元,同比增長 30.82%、31.19%、20.72%;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05、2.80、3.44 億 元,同比增長 12.86%、36.69%、22.74%。2024Q1,公司實作營業收入 7.46 億元,同比增 長 41.36%;實作歸母凈利潤 0.62 億元,同比增長 146.93%,主要系機房溫控及儲能溫控收 入增長拉動。

AI 驅動公司數據中心液冷收入快速增長。2023 年,AI 帶動液冷需求快速增長,公司 憑借「端到端、全鏈條」平台化布局優勢,液冷業務交付進度加速,2023 年公司數據中心機 房及算力器材的液冷收入約為 2022 年 4 倍。截至 2024 年 3 月,公司在液冷鏈條的累計交 付達 900MW,同比新增交付 400MW。公司 Coolinside 液冷全鏈條液冷解決方案中的多個 產品已獲一些主流的算力芯片產商、頭部算力器材制造商認可並獲得規模采購套用。尤其 是液冷電子散熱鏈條產品,如算力器材的冷板,已開始批次發貨。

國內儲能溫控龍頭供應商,在行業內率先交付 5MWh 高密度大容量儲能全鏈條液冷 解決方案。公司是國內最早涉足電化學儲能系統溫控的廠商,長年在國內儲能溫控行業處 於領導地位,也是眾多國內儲能系統提供商的主力溫控產品供應商。2024 年 1 月公司在行 業內率先交付了針對 5MWh 高密度大容量儲能系統的 BattCool 全鏈路儲能液冷解決方案, 相容了全變頻 XFreeCooling 高效自然冷卻技術,實作全年能效比 AEER 高 30%以上。2023 年公司儲能板塊的營業收入約 12.2 億元,較上年度同比增長約 44%,對公司業務的貢獻繼 續提升。

5.2 同飛股份:工業溫控器材龍頭,多領域拓展開啟成長空間

公司深耕工業溫控領域,儲能溫控打造第二成長曲線,多領域布局保持有利競爭。公 司 2001 年創立以來,一直深耕工業溫控領域,成為國內工業溫控器材龍頭企業,主營業務 為液體恒溫器材、電氣箱恒溫裝置、純水冷卻單元、特種換熱器四大板塊,下遊套用場景 除數控機床與激光器材、電力電子裝置、工業洗滌器材等傳統領域外,還包括電化學儲能 系統、半導體制造器材、氫能裝備等新興領域。2021 年開始,儲能行業迎來快速且持續的 增長,公司儲能業務營收占比持續提升,2023 年公司儲能業務營收達 9.04 億元,占比達 49.0%。

儲能溫控持續發力,2023 年業績穩健增長。2021-2023 年,公司分別實作營業收入 8.29 億元、10.08 億元和 18.45 億元,同比增長 35.46%、21.48%、83.13%;歸母凈利潤分 別為 1.20 億元、1.28 億元、1.82 億元,同比增長-3.84%、6.56%和 42.69%,2023 年歸母凈 利潤增速低於營收,主要系新增員工較多、差旅及展會費用增加、研發支出增加和新器材 投入使用折舊增加所致。2024Q1,公司實作營業收入 2.74 億元,同比增長 0.57%;實作歸 母凈利潤 514 萬元,同比下降 81.88%。

公司技術同源切入儲能溫控領域,技術先進獲多項榮譽。公司透過多年技術積累,形 成智能裝備+電力電子+數據中心三大板塊鼎立的態勢,公司液冷采用三大優勢技術:大流 量設計、自動補水設計、長效防凍液,液冷溫控系統單位價值量顯著提升。2024 年,公司 一舉斬獲 2024 年度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獎、2024 年度中國儲能產業最佳液冷技 術解決方案獎以及 2024 年度中國儲能產業最佳溫控技術解決方案獎等多項榮譽。

公司透過專案建設和產線最佳化提升儲能溫控產品規模化生產水平。公司目前已經建設 投產多條液冷和空冷生產線,實作年產液冷溫控產品 12 萬套、空冷溫控產品 20 萬套的生 產規模。與此同時,公司布局了精密智能溫度控制器材專案廠區、智能流體控制器材專案 廠區、儲能熱管理系統專案廠區,現有產線產能 30GWh,在建專案產線產能 50GWh, 2023 年將達成產能共計 80GWh,能夠滿足快速增長的儲能溫控市場。

德意市場高景氣帶動海外收入快速增長,積極拓展國際工業溫控業務。2021-2023,公 司海外業務收入分別為 0.40 億元、0.61 億元和 0.86 億元,同比增速 124.05%、54.26%和 41.51%,在國內機床復蘇緩慢情況下連續三年實作高速增長,主要系公司積極拓展海外業務所致,其德國全資子公司 ATF 立足德國,開啟通往國際合作的視窗,有望深度受益於德 意市場高端數碼機床增長。

5.3 申菱環境:深耕專用空調,積極布局儲能溫控+數據中心液冷

公司深耕專用空調,數據服務及工業板塊穩步增長。公司主營產品為數據服務空調、 工業空調、特種空調、公建及商用空調和解決方案及增值服務。2021-2023 年,公司分別 實作營業收入 17.98、22.21、25.11 億元,同比增長 22.55%、23.53%、13.06%;歸母凈利 潤分別為 1.40、1.66、1.05 億元,同比增長 12.61%、18.49%、-36.91%,2023 年利潤下滑 原因系海外拓展、新業務投入、舊廠房拆除及應收賬款減值損失等。2024Q1,公司實作營 業收入 4.94 億元,同比增長 6.78%;實作歸母凈利潤 0.50 億元,同比增長 21.92%。

深入推進產品研發,積累了廣泛的客戶資源。公司擁有超高能效、環保綠色工程、智 能控制、極端環境保障、防爆防腐、抗震抗沖擊六大核心技術體系。在儲能領域,公司推 出了儲能系統整體頂置式空調、儲能系統分體式列間空調、儲能系統整體嵌裝式空調、儲 能系統房間式分體精密空調。2023 年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實作了同比約 227%的快速增長。 公司透過眾多重大專案的成功實施,已在業內積累了豐厚的品牌效應,客戶包括華為技術 有限公司、中國移動南方基地、港珠澳大橋、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三星越南工廠等。

5.4 高瀾股份:熱管理器材專業供應商,三駕馬車驅動成長

國內熱管理器材專業供應商,數據中心+儲能+特高壓三駕馬車驅動成長。公司主要產 品為直流輸電換流閥純水冷卻器材、新能源發電變流器純水冷卻器材、柔性交流輸配電晶 閘管閥純水冷卻器材、大功率電氣傳動變頻器純水冷卻器材、數據中心液冷產品、儲能液 冷產品。儲能液冷領域,公司已儲備鋰電池單櫃儲能液冷產品、大型儲能電站液冷系統、 預制艙式儲能液冷產品等相關技術和解決方案,目前相關產品具備批次供貨能力。

業績逐步好轉,數據中心+儲能收入貢獻明顯。2021-2023 年,公司分別實作營業收入 16.79、19.04、5.73 億元,同比增長 36.72%、13.40%、-69.89%;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0.65、 2.87、-0.32 億元,同比增長-20.29%、344.39%、-111.10%。2023 年公司業績虧損主要原因 系 2022 年 12 月出售東莞矽翔部份股權,2023 年不再納入並表(繼續持有 17.81%股權)。 2024Q1,公司實作營業收入 1.79 億元,同比增長 18.53%;實作歸母凈利潤 562 萬元,同 比扭虧為盈。

5.5 朗進科技:軌交溫控小巨人,儲能溫控帶來發展新機遇

城軌空調國內龍頭,拓展熱泵烘幹與儲能溫控。公司主營業務為軌域交通車輛空調、 新能源汽車空調及智能熱管理產品、空氣能熱泵烘幹器材、數碼能源智能環控產品及其控 制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售後維保服務。公司積極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加大了熱泵烘 幹、新能源汽車、儲能、數據中心領域的產品研發和市場布局。2021-2023 年,公司分別 實作營業收入 6.76、7.71、9.02 億元,同比增長 15.76%、14.05%、17.06%;歸母凈利潤分 別為 552.08、-5799.21、-317.13 萬元。2024Q1,公司實作營業收入 1.26 億元,同比增長 11.94%;實作歸母凈利潤-2178.92 萬元,同比降低 12.29%,主要原因系銷售確認的季節性 導致 Q1 收入確認不及預期,虧損規模擴大。

公司儲能溫控產品出貨超 10GWh,大容量儲能溫控產品技術先進。公司完成數十個 百兆瓦級新能源基地及國內重大示範儲能電站專案液冷和風冷溫控產品配套,累計出貨突 破 10GWh,新一代 60kW 液冷和空冷產品陸續批次交付,公司產品透過海外 UL、CE、 CSA 等相應資質認證,並榮獲儲能行業十佳配套供應商等獎項,得到行業使用者全面認可。 是行業內首家批次交付 5MWh 大容量儲能系統專案的精密溫控解決方案與產品提供商,率 先完成國內首個 200MWh 儲能電站 5MWh 平台配套交付。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