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連刷三集!胡歌0片酬出演,這部國產片憑什麽拿下9.9高分?

2023-12-05綜藝


「如果出去旅遊,你會帶走自己上廁所用過的廢紙嗎?」

一檔綜藝節目將胡歌和劉濤這個荒誕的爭論搬上了熒幕。

作為資深的環保主義者,胡歌認為人們應該把用過的紙巾收集起來,在可以丟棄的地方丟棄;

劉濤站在向公眾傳播環保理念的角度,認為這一行為很多人難以接受。

「廁紙之爭」 以雙方的互相理解告終,一場環保之旅也悄然拉開了帷幕——

由胡歌、劉濤、陳龍三位著名演員組成的「瑯琊榜三人組」奔走中國各地, 他們一路前行,親身參與公益環保的實踐,只為宣傳環境保護的理念,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弓境的行動中。

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垃圾?

人類活動對動物和生態環境將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人類與動物、人類與自然、動物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什麽樣的?

……

這些關於環保的問題, 【一路前行】 正試圖給出答案。

01

與我們有關

你知道自己一天能產生多少生活垃圾嗎?

或許我們從沒認真統計過。

三位嘉賓開始了 「收集一周垃圾」 的任務。

當結果擺在面前,大家才發現,自己一周產生的垃圾數量,遠遠超出想象。

外賣餐盒、快遞包裝袋、貓糧罐頭…… 不斷積累的垃圾數量讓眾人很是意外。恰好過生日的劉濤收集到的垃圾更誇張,大大小小的禮物包裝紙、包裝盒很快塞滿了一個大布袋。

我們好像生活在一個塑膠制作成的世界裏,塑膠滲透到衣食住行的每一個方面。

走進超市,目之所及全都是塑膠制品——包裝袋、一次性餐盒、塑膠拖鞋、塑膠玩具……

對這種便宜又耐用的材料,我們是如此習以為常,以至於幾乎忽略了它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事實。

而塑膠,恰恰是最難降解的垃圾。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回收處理,它們將被填埋在地下,破壞土壤結構;如果被焚燒,就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彌漫在城市上空,誘發各種疾病。

我們享受著現代化生活帶來的便利,消耗著看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卻忽略了必須承擔的後果。

野生動物距離城市似乎很遙遠了。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與它們接觸的方式,好像只剩下動物園。

但是, 生命比人們想象得更加頑強,即使是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它們也能找到立足之地。

在中國最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大量的貉出沒於小區綠化帶。

於是,復旦大學保護生物學研究組和其他有關機構共同發起了「貉口普查」活動。

對收集到上海本地貉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 貉的糞便裏有不少來源於人類剩飯剩菜的辣椒皮。 至於植物果實、昆蟲、鳥類、魚蝦等貉的自然食物,卻很少發現。

甚至,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截毛線手套,如果手套再大一點,可能引起貉的腸梗阻。

這些都表明,這些「城市貉」的飲食結構十分依賴人類。

人類文明的迅速發展侵占了本該屬於動物的那部份生存空間,這無疑是違背自然規律的現象。

幾千公裏外的三江源自然保育區,人和動物的相處模式截然不同。

這裏是2022年度優秀接待家庭東尕雲塔家。身為農業牧業都精通的藏民,一家人一直生活在這片凈土,與各種珍稀野生動物為伴。

雪豹,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機會親眼見到,東尕雲塔的女兒桑周拉姆卻能笑著說:

「我們從小跟雪豹一起長大。」

在這裏,環保不再是簡單粗暴地把人類排除在動物世界以外。

東尕雲塔在牧區勞作了一輩子。他自己養牛、種菜,也把農牧的經驗傳授給兒女,給他們提供一條可能的道路。

近年來,藏區很多年輕人走進了城市 ,包括東尕雲塔的兒女。

東尕雲塔決定尊重他們的選擇,但他仍對牧區的將來隱隱擔憂。

胡歌也在思考著牧區的現在與未來——

如果人都離開了,牧區會怎樣發展?

「沒有人家居住的地方,看不到這麽高的草。」

東尕雲塔回答。

在他的觀念裏,牧區因為有人的存在而得以繁榮興盛。人類飼養的家畜可以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自家養的牛羊,被雪豹吃掉了也不心疼。

當地藏民用傳統的智慧維系著生物鏈的運轉,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與動物相處的另一種可能。

「自然保育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它和當地人隔絕起來。」

北京大學自然保育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呂植說。

本來,人就是自然界萬千生靈的一種。

三江源的藏民,真正做到了與自然和諧共生。

02

世代傳承的守護

在可可西裏自然保育區,節目組認識了一位特殊的巡護隊員——秋培紮西。

秋培紮西這個名字可能很少有人聽過,但他的舅舅索南達傑卻是家喻戶曉的英雄。

「191,192,193……」

數數的聲音從小鹿悠閑散步的畫面外響起。

鏡頭一轉,觀眾才驚恐地發現, 這聲音竟然是偷獵者在清點戰利品。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可可西裏盜獵最為猖獗的時候。 這段幾十年前的影像畫質模糊,一個個藏羚羊頭和遍地的藏羚羊屍體卻格外清晰。

一張張羊皮被隨意拋起,然後重重落下,堆成一座小山。

滿地動物屍體觸目驚心,本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的地方卻變成了人間煉獄。

時任西部工委書記的索南達傑一直奮戰在守護可可西裏的第一線,與盜獵者鬥智鬥勇。他曾12次進入可可西裏無人區,調查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藏羚羊。

1994年,為保護藏羚羊,索南達傑與18名持槍偷獵者對峙,被可可西裏-40℃的風雪塑成一尊冰雕。

犧牲時,他還保持著握槍的姿勢。

秋培紮西的父親紮巴多傑,也因為長期開展反盜獵活動招致盜獵者的仇恨,在家中被子彈擊中頭部犧牲。

如今,雪域高原養育的年輕一代蓬勃成長,秋培紮西繼承了父輩的事業,繼續守護這片純凈的土地。

這是家族前赴後繼的使命,也是藏民世代傳承的榮譽。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可可西裏已十幾年沒有槍聲,但新的問題隨之出現——

垃圾。

沿著可可西裏巡護線前進,一行人來到了卓乃湖保護站。

這一帶是藏羚羊繁殖的地方,每年繁殖季,巡護隊員都要在這裏駐守兩個月,確保藏羚羊群平安繁衍。

可可西裏純凈的自然風光長期以來一直吸引著各地遊客。他們來到這裏,帶走美麗的照片,卻留下一地淩亂的垃圾。

保護區境內的109國道沿線,目之所及的沙地裏埋著各種各樣的垃圾:食品包裝袋、飲料瓶、拖鞋、碎玻璃瓶……

五顏六色的垃圾和遠處藍天綠草的高原風光顯得格格不入。

對動物來說,無論是誤食塑膠袋,還是被碎玻璃劃傷,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但對人類來說,防止災難性後果發生,僅僅需要不亂丟垃圾這麽簡單。

「天是藍的,湖是藍的,草是綠的,大地是寧靜的,野生動物是安詳的。」

秋培紮西坐在草地上,深感今天寧靜祥和的可可西裏來之不易。

這樣的人間天堂,值得所有人用心、用行動去守護。

03

唯有行動,才有希望

來到青藏高原,節目組原定的計劃是讓嘉賓們跟著巡山員深入可可西裏腹地,近距離觀看野生動物。

他們要去的地方,是連巡山員都鮮有涉足的最原始的山林。

秋培紮西也坦言:

「有可能你踩下去的那一腳,就是人類在這個地方留下的第一個腳印。」

胡歌猶豫了。

進入可可西裏當然是一次難得的體驗,也能讓青藏高原的環境保護問題引起更多人的關註。

可是, 一旦進入,這片純凈的、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野生動物天堂也將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公眾視野裏。

有節目組帶頭,越來越多的人會來到這裏,即使他們無法深入可可西裏,也必然對周邊地區產生影響。

這樣,節目宣傳對可可西裏的環境保護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所以,該不該進山?

一番爭論後,節目組作出了決定——

導演跟隨攝制組進山拍攝,嘉賓們留在保護站做其他環保工作,這樣,既展示了可可西裏的自然風光,也提醒觀眾,這片聖地不應該被打擾。

換一種方式宣傳環保,既是對野生動物的尊重,也是對大自然負責。

「尊重自然」 的理念在玉樹藏族自治州昂賽鄉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裏是瀾滄江的源頭,生活著以雪豹為代表的數量眾多的大型貓科動物。

只有特許經營的家庭才可以接待外來的遊客,每年接待的遊客數量也有限制;保護區也為遊客制定了必須遵守的守則,避免打擾野生動物。

因為這裏是動物們的家。

更多時候,人類的存在是為了動物服務的。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人類的保護行動共同造就了這片野生動物天堂,陳龍站在東尕雲塔家門前,舉起望遠鏡就能看到不遠處山崖上跳躍的巖羊。

除了接待遊客,當地牧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協助山水自然保育中心進行野生動物族群監測。

他們長期生活在這裏,對動物生活習性了如指掌,也知道哪個地方動物出沒的機率更高,放置紅外線網絡攝影機的任務自然落在了他們身上。

「山水(自然保育中心)拿什麽打動他們,能夠動員那麽多人一起義務地放這些(相機)?」

陳龍笑著問。

「這裏的人不會問我們為什麽要保護,他們覺得就是應該做保護,這是他們該做的事情。」

昂賽工作站的負責人秦璇回答。

在牧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昂賽鄉建立起了完善的野生動物監測系統,遍布山林的紅外相機為人們帶回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影像資料, 昂賽鄉也第一次在鄉的範圍內把雪豹的數量數清楚。

保護野生動物的希望之光,正閃爍在雪域高原之上。

一行人的環保之旅仍在繼續,環保的理念也隨著節目的播出而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熟知。

正如動物學家珍·古道爾所言: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環境保護是全球性的重大議題,但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卻是生活中再細微不過的小事 ——

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做好垃圾分類、空調溫度調高一度……一件件小事匯集在一起,會產生巨大的環保能量。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不再有垃圾遍地,不再有偷獵盜伐,野生動物都能無憂無慮地生活在自然家園裏。

而這些,需要環保的理念真正成為所有人的共識,需要全人類共同的努力。

地球是人類和動物唯一的、共同的家園, 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照顧好這個美麗的星球 ,給子孫後代繁衍生息的機會,也給地球上所有生命以希望。

我們在環保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因為, 保護動物、保護弓境,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