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今天,高淳民歌唱響國家大劇院!

2024-05-13綜藝

5月12日

【四月裏來好風光——

蘇南高淳民歌講唱會】

在國家大劇院舉辦

講唱會由國家大劇院主辦,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和南京市高淳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承辦,南京市高淳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南京市高淳區音樂舞蹈家協會、中國藝術人類學民間藝術與影視傳播專委會協辦,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江蘇省音樂家協會、江蘇省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江蘇省南京市音樂家協會為指導單位。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蘭靜,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中心新聞專題部副主任唐經剛,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李倩,江蘇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何超,江蘇省民協主席陳國歡,江蘇省文聯三級調研員、民協副秘書長唐華偉,南京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誌平,南京市民協秘書長杜占軍,南京曉莊學院副校長顧勤,以及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區文聯主席劉敏,男高音歌唱家梁召今、權高明、李亞東出席活動。

講唱會上,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天彤作為主講人,向大家介紹了江南聖地、中國首個「國際慢城」——南京市高淳區,並對高淳優美旖旎的自然環境、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和百花齊放的民俗文化進行了細致講解。

張天彤教授還以對談的方式與青年男高音、藝術學(民族聲樂)博士、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教師郭燕龍,省級非遺代表性專案高淳民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九林共同講解了高淳民歌的體裁特征、演唱風格和潤腔特色。另外,張天彤教授特別邀請了劉敏對高淳的民俗文化以及非遺工作進行了簡要介紹。

民歌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口頭流傳的歌曲。高淳民歌源遠流長,【吳越春秋】中記載的高淳民歌【河上歌】距今已 2500多年 。高淳民歌大體上可分為生產號子、田牧歌、節日歌舞、風俗音樂及其他幾類,包括插秧歌、耘田歌、牧牛歌、哭嫁歌、民謠等。

現場,高淳民間藝人孔慶剛、谷順福、朱克報為大家帶來了【春歌頭·重打鑼鼓重開台】【十繡荷包】【無心插柳柳枝青】【車水號子】等民間曲藝。

來自高淳區音樂舞蹈家協會紅樹林高淳民歌演唱團的楊國平、沈雲、夏小玲等基層文藝工作者們,表演了【風吹楊柳水上漂】【采菱角】【打麥調】【迎春花開枝頭香】和【高淳秧歌】等高淳當地傳統經典的民歌曲目。

其中【高淳秧歌】入圍 第十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終評 ,躋身 全國前十 ,這是江蘇省唯一代表作品參加全國評選,其已成為國內較有影響力的民歌之一。

郭燕龍演唱了【賣花謠】【五月栽秧】【一粒下土萬擔糧】【放羊山歌】【四月裏來好風光】等高淳民歌。

【五月栽秧】描繪的是人們農忙栽秧的場景,曾多次登上央視舞台,唱響了全國,現已成為高淳明晃晃的文化名片。

【放羊山歌】等是由郭燕龍在原生態高淳民歌基礎上改編而來的新歌,充分保留了歌曲原有韻味,且詞曲更優美,充分體現了高淳民歌的傳承、發展和創新。

壓台節目【打夯號子】由各位演唱人與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的學生們共同演唱。伴著堅定而有力的歌聲和觀眾們熱烈的掌聲,演出圓滿落幕。

高淳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方文化孕育了儲量豐厚、清麗柔婉又不失高亢嘹亮的高淳民歌,讓高淳民歌呈現出語言美、行腔美、曲調美、音色美和情韻美的韻味特征,成為蘇南地區頗具特色的代表性民歌。

張天彤教授在總結中指出,高淳方言賦予了高淳民歌獨特的魅力,高淳民歌的襯詞、襯句雖然短小,但填至歌曲中,顯得豐富飽滿;由於高淳地理環境的影響,使其在唱法上呈現出「直多顫少」的特點。

張天彤教授還表示,高淳民歌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既有對高淳世俗風情和民眾生產勞作的描寫,也有對美麗風光的點染,還有對美好親情的贊美,是高淳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朵絢麗的藝術之花。

本次講唱會展演了高淳地區的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等不同體裁的民歌,讓觀眾們切身地感受到高淳民歌的水鄉音韻及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演出結束後,許多觀眾仍然不願離場,紛紛與主講人、演唱者交流互動。這種學術講解與現場展示結合的方式,讓觀眾在觀賞節目的同時,也對傳統民歌有了更多的思考與體悟。

高淳民歌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不僅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展現了高淳民歌的韻味和魅力,也助推高淳民俗文化煥發新活力。作為中國民俗文化的「富礦區」,高淳區將以此為契機,加大挖掘、整理與積累高淳民間文化,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講述好本土故事、傳播好高淳聲音,進一步提升高淳知名度、美譽度,為高淳高質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記者:孔陽婷、魏 淳

編輯:金 芮

校對:楊黎霞

責編:陳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