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五哈】做剪輯師團建觸碰了打工人的底線,強凹的正能量讓人尷尬

2024-07-11綜藝

一,【五哈】這檔綜藝節目自開播以來,一直牽動著觀眾的心。鄧超、陳赫、鹿晗三位在【跑男】時期積累的龐大粉絲基礎,為節目奠定了堅實的觀眾群。

當初得知三位要合作這檔綜藝時,觀眾們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前來支持。然而,第一季播出後,觀眾們的反應卻如過山車般起伏不定。

有人覺得節目很搞笑,也有人覺得有些無聊。帶著這種復雜的心情,觀眾們迎來了第二季。大家既期待又害怕,畢竟已經有了第一季的"前車之鑒"。

第二季的先導片可以說是相當給力,節目組很有誠意地連放四段,每段半小時的內容讓觀眾們心滿意足。但隨之而來的正片卻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觀眾心中的熱情。

前三期節目質素每況愈下,眼看就要跌入谷底。看完第三期後,相信很多觀眾都萌生了棄劇的想法。就在觀眾即將失去耐心之際,第四期節目迎來了轉機——鹿晗終於回歸了。

鐵三角合體,給節目註入了新的活力。觀眾們的等待似乎沒有白費,節目質素有了明顯提升。然而,好景不長。在最新一期中,導演的缺席又給節目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雖然這只是觀眾在節目中看到的內容,真實情況如何尚不得而知。但這種起起落落的節目質素,確實讓觀眾們經歷了一場情緒的過山車。

二,從滿懷期待到失望,再到重燃希望,【五哈】的觀眾們仿佛在體驗一場跌宕起伏的情感之旅。這種復雜的觀眾心理,也為接下來發生的"剪輯師團建"事件埋下了伏筆。

觀眾們對節目的態度變得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對節目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在【五哈】這個充滿變數的最新一期中,節目組策劃了一次特殊的"團建"活動,將綜藝的歡樂氣氛帶入了真實的職場環境。

由於導演的缺席,節目組臨時安排了三位脫口秀演員擔任關鍵角色:李誕成為代班總導演,程璐擔任代班總編劇,而徐誌勝則扮演了代班總場記的角色。

這三位脫口秀演員的加入,為節目帶來了密集的笑點。特別是徐誌勝,他的塑膠普通話和與鹿晗的互動,成為了本期節目的一大亮點,為觀眾帶來了不少歡樂。

然而,在歡笑聲背後,一個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的主題悄然浮現——"剪輯師團建"。在當前綜藝節目面臨整改的大環境下,【五哈】選擇以此主題來傳播正能量,看似是一個明智之舉。

畢竟,在近年來的很多綜藝節目和相聲小品中,致敬幕後工作者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表達方式。對於綜藝節目而言,後期剪輯師無疑是幕後功臣中的中堅力量。

帶著這樣的初衷,節目組來到了一家名為"某某影業"的後期制作公司。這家公司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曾參與制作過諸如【中餐廳】、【向往的生活】、【幸福三重奏】、【青春有你】、【創造營】、【親愛的客棧】等多檔爆款綜藝,在業內享有盛譽。

三,然而,當鏡頭對準這些日夜奮戰在剪輯崗位上的工作者時,一個令人意外的事實浮出水面:這些剪輯師並非【五哈】的員工,而是外包公司的工作人員。

這一發現,讓原本溫馨感人的團建活動,瞬間蒙上了一層詭異的色彩。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當【五哈】團隊進入公司後,所有的剪輯師似乎都在專註地剪輯【五哈】的片段。

但實際上,有些人的電腦螢幕上只是隨意放著一個素材,並沒有真正在進行剪輯工作。這種刻意營造的場景,不禁讓人懷疑整個團建活動的真實性。

這次特殊的"團建"活動,雖然為節目增添了不少看點,但也不經意間揭示了綜藝節目制作背後的一些復雜現實。它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追求節目效果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更多地考慮到參與者的實際感受?當綜藝的歡樂氛圍遇到職場的現實,會擦出怎樣的火花?這些問題,或許正是這次"剪輯師團建"給我們留下的深思。

當【五哈】節目組浩浩蕩蕩地進入後期制作公司時,鏡頭下的剪輯師們臉上掛著職業性的微笑,但他們疲憊的眼神卻難以掩飾內心的真實感受。

這些"幕後英雄"剛剛結束一個漫長的夜班,本該是他們休息的時間,卻不得不強打精神配合節目錄制。在鏡頭的拍攝下,每個剪輯師的電腦螢幕上都顯示著【五哈】的素材,看似都在專註地工作。

四,然而,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有些人的螢幕上只是隨意放著一個素材,並沒有真正在進行剪輯工作。這一細節,或許暴露了節目背後的刻意安排,也反映了這些剪輯師的真實工作狀態。

事實上,這家影視公司的業務範圍遠不止【五哈】一個專案。正如文章中提到的,他們同時在處理【中餐廳】、【向往的生活】、【幸福三重奏】、【青春有你】、【創造營】、【親愛的客棧】等多個熱門綜藝的後期制作工作,每一個都有嚴格的截止日期。

對這些剪輯師來說,參與【五哈】的團建活動意味著要耽誤一整天的工作時間,這些延誤的工作最終只能透過加班來補回。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剪輯師私下表示:"我們確實很榮幸能參與這樣的節目錄制,但說實話,我更希望能按時完成手頭的工作,然後好好休息一下。

連續熬夜後再參加一整天的錄制,真的很吃不消。"他的話語中流露出的疲憊和無奈,與鏡頭前不得不表現出的興奮和感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另一位剪輯師則無奈地說:"老板說這是難得的曝光機會,對公司有好處。但對我們來說,工作量只增不減,薪金卻沒有相應提高。

"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員工的心聲,也揭示了這次團建活動背後的利益考量。當五哈團隊到達公司時,他們發現這些剪輯師不是剛來上班,而是還沒有下夜班。

五,這意味著,這些工作人員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夜班之後,還要繼續參與一整天的節目錄制。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剪輯師真的能在如此疲憊的狀態下,還保持工作熱情和創作靈感嗎?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參與完【五哈】的團建活動後,這些剪輯師還要面臨接下來的工作。

如何在連續一天兩夜不休息的情況下,繼續完成高質素的剪輯工作?這無疑是對他們身心的巨大考驗。當【五哈】節目組滿懷熱情地"致敬"這些幕後工作者時,是否意識到自己可能正在加重他們的負擔?這種貌似溫情脈脈的團建活動,是否真的觸碰到了打工人的心弦,還是只是徒增了他們的壓力?當鏡頭照進現實,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幕後英雄的辛勤付出,更是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之間艱難平衡的真實處境。

在這場看似溫馨的團建活動背後,實際上是一場復雜的利益博弈。對外包公司"某某影業"而言,讓員工參與【五哈】的錄制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曝光機會。

公司的名字會出現在熱門綜藝中,這種宣傳效果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更重要的是,這次合作可能會鞏固公司與【五哈】節目組的關系,為未來的長期合作鋪平道路。

正如文章中提到的,"某某影業"不僅參與制作【五哈】,還承接了【中餐廳】、【向往的生活】、【幸福三重奏】、【青春有你】、【創造營】、【親愛的客棧】等多檔爆款綜藝的後期制作工作。

透過這次團建活動,公司有機會向業界展示其強大的實力和廣泛的業務範圍,potentially吸引更多的合作夥伴。然而,這種商業上的"雙贏"局面,卻是建立在員工犧牲的基礎之上。

剪輯師們不得不在疲憊的狀態下配合錄制,還要面臨隨之而來的工作積壓和加班。一位剪輯師無奈地表示:"我們理解公司的考慮,但真希望能有額外的補償,畢竟這不是我們分內的工作。

"對【五哈】節目組來說,這次團建活動本意是想傳遞正能量,致敬幕後工作者。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實際上給這些工作者帶來了額外的負擔。

六,一位節目組成員事後反思道:"我們本想表達對他們工作的尊重,沒想到可能適得其反了。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未來在策劃類似活動時要更加慎重。

"這種情況也反映了當前職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同時,員工的實際需求往往被忽視。公司為了商業利益,員工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接受一些超出工作範圍的要求。

這種現象,恰恰觸碰到了許多打工人心中的痛點。正如文章所說,這就好比你在一家飯店包桌吃飯,然後非要叫廚師出來喝一杯。

表面上看是在致敬和感謝,實際上卻可能打擾了對方的正常工作節奏。這種利益博弈的結果,讓原本應該充滿正能量的團建活動,變成了一場尷尬的表演,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如何真正尊重和保護員工的權益?首先,節目組選擇與非自家員工進行團建,這本身就與團建的本質相悖。

正如文章所指出的,團建活動原本是為了增進公司內部員工之間的了解和凝聚力,而【五哈】卻把外包公司"某某影業"的員工牽扯其中,這種做法難免讓人感到不倫不類。

其次,剪輯師們被迫在鏡頭前表現出興奮和感激,這種刻意營造的氛圍與他們的實際感受形成了強烈反差。正如文章中提到的,這些剪輯師剛剛結束夜班工作,本應休息,卻不得不配合節目錄制。

一位參與錄制的剪輯師私下透露:"我們確實感謝節目組的認可,但如果能選擇的話,我們更希望能安靜地完成工作,然後好好休息。

"更令人尷尬的是,為了配合節目需要,部份剪輯師甚至需要假裝在進行【五哈】的剪輯工作,而實際上他們可能正在處理其他專案。

七,這種為了節目效果而進行的"表演",某種程度上反而背離了致敬幕後工作者的初衷。文章中還提到,這些剪輯師在參與完團建活動後,還要面臨接下來的工作。

如何在連續一天兩夜不休息的情況下,繼續完成高質素的剪輯工作?這無疑是對他們身心的巨大考驗。一位資深媒體人評論道:"在追求正能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現實。

真正的正能量應該建立在尊重每個人實際需求的基礎上,而不是為了表現而表現。"這次團建活動雖然打著致敬幕後工作者的旗號,但實際上卻可能給他們帶來了額外的負擔。

這種表面的正能量傳播,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整個活動充滿了尷尬和不適。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節目效果和社會影響力的同時,更應該切實考慮到被致敬者的真實感受和需求。

正如文章所指出的,這個事件觸碰了打工人的底線。團建活動本來就是現在打工人最反感的一項活動,而這次活動更是讓外包公司的員工參與了其他公司組織的團建,這無疑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八,這個事件提醒我們,在追求正能量、致敬他人的同時,更應該切實考慮到被致敬者的實際感受和需求。真正的尊重,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的溢美之詞,而應該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如何在追求收視率和社會效益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展示正能量的同時不流於形式,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而對於每一個職場中的個體而言,如何在復雜的利益關系中保護自己的權益,如何在不同角色之間找到平衡,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