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文文半夜上廁所時突然昏倒,蘇醒時左邊臉都摔青了,嚇得她急忙給助理打電話,讓對方帶她去醫院。
奇怪的是,當時她的媽媽就睡在樓下,她寧可給助理打電話,也不願意麻煩媽媽。
從醫院回來後,她依然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媽媽,媽媽也沒有問 「你半夜和助理出去幹嘛」? 甚至於直到現在,媽媽也不知道她曾經昏倒在廁所裏。
於文文解釋 「不想麻煩媽媽,讓她擔心」 ,但這個觀點被情感專家黃菡嚴重懷疑,「 單從麻煩(人)這個角度來講,那我肯定找我媽」。
如果知道了於文文的成長經歷,就會理解她為什麽如此「獨立」,和媽媽如此「生疏」。
一個人在三亞過年
去年春節,於文文一個人在三亞過年,和媽媽也沒聯系,彼此不知道對方在哪裏。
對此,於文文的好朋友李莎旻子感到不可思議。
於文文假裝無所謂,生硬解釋說: 「我們不過年,從小在國外。」
於文文的確是很小就在國外長大,可她的媽媽出國是離婚之後的事情,又怎麽可能不過春節?
於文文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後來媽媽去國外打工,把她也接了出去。
為了給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媽媽一個人打3份工,支持女兒讀書,還要學音樂。
2014年,於文文一個人背著吉他去了中國台灣發展,自此開始了自己的獨居生活。
時至今日,她已經一個人生活了10年,和父母之間也形成了另類的相處方式:
媽媽快60歲了,享受自己的生活,談戀愛、環遊世界......想女兒時會提前告知一聲,然後過來看望她。
爸爸自從離婚後,和於文文的聯系就不多,上一次聯系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
從小沒有感受家庭的溫暖
於文文去李莎旻子家做客,李莎旻子的父母做了一桌子家常菜,歡迎她的到來。
在飯桌上,於文文羨慕地看著李莎旻子一家3口,互相給對方夾菜,其樂融融。李莎旻子的父母還吐槽女兒即使搬出去住,還會給媽媽布置任務,「今天我想吃什麽菜」。
於文文忍不住對李莎旻子說: 「很幸福啊」。
在後來的備采中,於文文自曝: 即使父母沒有離婚時,她的家裏也沒有爸爸媽媽互相給對方夾菜的場景,氣氛總是很冷;父母離婚之後,媽媽又忙於工作,她幾乎一個人生活,大部份時候靠外賣養活自己。
於文文嘴很硬, 「我對李莎旻子家的生活,不能說完全不羨慕,但換了一種氛圍,你就享受另一種氛圍就好了」。
可是當她從李莎旻子家回來,一個人推開沈重的房門,立刻抱起了自己的貓, 「弟弟,幾個小時不見,你就想我了吧?」
於文文養了好幾只貓,其中一只已經陪伴了她10年,還有一只是家裏的貓生下的第5代小貓崽。
她坦言, 「我希望在某一個城市,有個家等著我,我喜歡有人等你回家的感覺」, 這些貓對她而言,就是家人般的存在。
從沒有怨恨過媽媽
黃菡問於文文: 「是不是因為從小就沒感受過來自媽媽的溫情,所以你現在感覺也就不需要和父母的情感交流?」
於文文模棱兩可地回答: 「我不知道,可能吧,但我一定有親密的同性朋友,作為我情感的出口、我的樹洞,我也需要這樣的樹洞。」
「年幼的我是一個拖油瓶,如果沒有我,媽媽本可以有一個全新的人生。」
於文文從來沒有怨恨過媽媽,很感恩媽媽為自己多年的付出,她也理解媽媽不和自己常聯系, 「她一定是很愛我的,至於現在問她關不關心我的生活,多少應該是關心和好奇的吧」。
於文文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盡量不去麻煩媽媽, 「彼此不影響彼此的人生」 ——所以半夜摔倒時,她寧可打電話助理,也不會叫醒就在樓下的媽媽。
王勉提出了一個觀點:他希望自己的父母也能像於文文的媽媽一樣,好好愛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
但是他和於文文的狀況完全不一樣:
王勉是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現在他成熟了,希望父母可以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這種情感的出發點是 孝順 ;
於文文則是從小和父母疏遠,大了之後依然沒有和解,她的內心是渴望和缺乏家庭溫暖的,她的出發點是 「不想麻煩」 。
結語
於文文說自己非常懷念10歲以前的生活,沒有負擔,只有開心;自從出國之後,一切都變了,但自己的適應能力很強,也適應了現在的生活。
說穿了,就是生活逼著她不得不盡快成長,不得不堅強起來。
從小缺乏父母關愛、十幾年的獨立生活,造就了於文文身上看似高冷的氣質,但是在無數個深夜,那個只能與貓為伴的小女孩,或許才是真正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