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軍售後,被大陸一招打到痛處,對此美國心有不甘,轉頭就向台當局要錢。
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之舉,又讓台海局勢起了些許漣漪。這一次,美國出售的武器總價值高達20億美元,讓許多人倒吸一口涼氣。我們的反應也不慢,在美國宣布決定後不到24小時,解放軍迅速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對台巡航行動,派出19架次軍機,其中16架次飛越所謂的「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解放軍此舉很明顯,就是要警告美方和台當局,不要覺得美國對台軍售,將能讓大陸對解決台海問題失去信心,我們維護祖國統一的決心,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解放軍對台展開「聯合戰備警巡」)
此外,我們還動用了手中的「王炸」——【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該條例將於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已經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利器。
為什麽這麽說?美國的軍工產業,一直以來多多少少依賴中國提供的零部件。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軍工企業常追求「高利潤、低成本」,因此一些必要的零部件恰好是中國能以低價提供的。因此,當中國決定收緊這部份商品的出口時,美國軍火生產這根鏈條自然會受到嚴重沖擊,甚至面臨斷裂的風險。
(美軍工生產)
更有趣的是,細看近年來的俄烏沖突,俄方的彈藥供應幾乎沒有影響,而北約國家卻顯得力不從心,無法滿足烏軍的需求。此時,有西方媒體指出,中國對硝化棉等關鍵軍用化學品的出口限制讓北約的彈藥生產雪上加霜。然而問題不僅在於供應不足,還有西方制造業「空心化」的困境。美國海軍「福特」號航母的多次推遲服役,以及「堅尼地」號航母建設的種種拖延,都是這個問題的直接結果。
(美國航母)
想象一下,如果中國相關條例正式生效,美國面臨的挑戰恐怕只會愈發嚴峻。面對不斷增加的壓力,美國終究要開始盤算如何從別的地方撈一些好處。於是,他們的目光突然轉向台灣,開始與台當局就解決雙重課稅問題進行談判。盡管用詞婉轉,但合作的本質並不難看出——美國希望台灣在美國半導體制造設施上的投資越多越好。此舉不僅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明顯是在給「台獨」勢力撐腰,並且還在打著合作的旗號,榨取台灣的更多油水。
(美國財長耶倫)
我們當然對此堅決反對。對於任何國家與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大陸都會保持強硬立場,因為這是關乎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問題。而這次的美台談判,更是我們所絕不能容忍的。
綜合來看,美台之間的這一系列操作,透露出美國試圖在台海搞「小動作」的慣性思維。然而,現代局勢發展早已不是靠單純的軍售和施壓能左右的,美國曾希望在博弈中把握主動權的願望,也只會徹底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