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也是中國的一個省份。
那麽台灣回歸以後的建制是按省還是直轄市?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弄清兩件事情,一是內陸可以借鑒的樣板,二是台灣當前的建制。
先說第一個問題,台灣回歸以後建制的參考,首先排除的就是「特別行政區」,這個不做討論。能否考慮按直轄市,現有除重慶外的三個直轄市的基本情況如下:
北京:1.64萬平方公裏,2023年常駐人口約為2186萬人,下轄16個區,面積最小的是東城區才41平方公裏,最大的是延慶區1996平方公裏,跟深圳差不多。
上海:0.63萬平方公裏,2023年常住人口約為2475萬人,下轄16個區,面積最小的是黃浦區才21平方公裏,最大的是浦東新區1210平方公裏。
天津:1.2萬平方公裏,2023年常住人口約為1364萬人,下轄16個區,面積最小的是紅橋區才21平方公裏,最大的是濱海新區2270平方公裏。
看來直轄市的「區」轄區的面積彈性還是比較大的。
省呢?比較有參考性的就是海南省了。
海南省:陸地總面積約為3.54萬平方公裏,2023年常駐人口約為1043萬人,下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有意思的是儋州市和三亞市,儋州市是不設「區」的,市下面直接是街道,也就是常說的「直筒子市」,東莞、中山還有嘉峪關都是這樣的。三亞市設「區」了,但是「區」下面直接是村、社區,沒有街道或者鎮。
或許還有人說,重慶是不是更值得參考,鄙人感覺重慶就是直轄市和省的結合體。有點奇怪,所以鄙人曾建議重慶市應該瘦身,由9個中心城區加12個主城新區構成新的重慶市,其余的劃給四川省。
重慶市:8.24萬平方公裏,2023年常住人口約為3191萬人,下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
接下來討論第二個問題,台灣當前的建制。
台灣:陸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裏,常住人口約2342萬人,轄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6個「直轄市」 ,基隆、新竹、嘉義3個市,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屏東、台東、花蓮、宜蘭、澎湖11個縣,省會台北。
台灣的6個「直轄市」跟內陸的地級市很類似,台北下轄12個區、新北下轄29個區,桃園下轄13個區,台中下轄29個區,台南下轄37個區,高雄市下轄38個區。大的「區」下面還有「次分區」,然後是「裏」,「裏」下面是「鄰」。
基隆、新竹、嘉義3個市,則有點類似縣級市,人口分別是37萬、45萬、26萬,「市」下面也是「區」, 「區」下面也是「裏」「 鄰」。
縣跟內陸的縣也差不多,縣下轄鄉鎮,雖然「縣」下面也出現了「市」,但是這個「市」更多類似「街道」或者「城關鎮」。比如新竹縣下轄1市3鎮9鄉、嘉義縣下轄2市2鎮14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程式碼】,台灣省行政區劃程式碼為710000,台灣省下轄地市和區縣行政區劃程式碼暫缺。鄙人覺得可以參照海南省的模式進行略微調整,也就是采用省直管縣的建制來調整。原「直轄市」下面的「區」改為「街道」,取消「次分區」,原基隆、新竹、嘉義3個市改為縣級市,「區」改為「街道」,原11「縣」裏的「市」改為「街道」,其余不變。
具體方案如下:
1個正廳級市
台北市,省會,275萬人,下轄12個街道,按正廳級建制。
5個副廳級市
新北市,400萬人,下轄29個街道,副廳級建制。
桃園市,210萬人,下轄13個街道,副廳級建制。
台中市,263萬人,下轄29個街道,副廳級建制。
台南市,188萬人,下轄37個街道,副廳級建制。
高雄市,278萬人,下轄38個街道,副廳級建制。
14個縣市
隆基市(37萬人7街道)、新竹市(40萬人3街道)、嘉義市(27萬人2街道),處級建制。
新竹縣(56萬人1街道3鎮9鄉)、宜蘭縣(46萬人1街道3鎮8鄉)、苗栗縣(57萬人2街道5鎮11鄉)、彰化縣(127萬人2街道6鎮18鄉)、雲林縣(69萬人1街道5鎮14鄉)、南投縣(51萬人1街道4鎮8鄉)、嘉義縣(53萬人2街道2鎮14鄉)、屏東縣(82萬人1街道3鎮29鄉)、台東縣(22萬人1街道2鎮13鄉)、花蓮縣(34萬人1街道2鎮10鄉)、澎湖縣(11萬人1街道5鄉),處級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