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人真沒有想到,他們選出一個總統如此之難。
萊希罹難後,伊朗人應該眾誌成城,化悲痛為力量,盡快選出一位眾望所歸的總統,盡快穩定國內局勢,讓伊朗回歸正常。
不料6月28日的大選,四位候選人的得票率居然都沒有過半數,按照伊朗的選舉規則,排在前兩位的賈利利與佩澤什基安將在幾天後的7月5號再進行一輪角逐。
是不是因為有四個候選人而分散了選票呢?
這個自然是一個原因,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 這四人當中沒有選民絕對支持的,成為眾望所歸的領袖。
按常理這次伊朗具備選舉資格的有6100多萬選民,人數眾多,如果選民都熱情高漲,投票給予每一候選人,超過半數是可以達到的。
但是實際上, 據統計最後投票的票數只有24535185票,計算一下得票率只有40%,還低於上一屆低的48%的。
大部份選民不願意出來投票,對選擇誰為總統不熱心,這反映了伊朗國內更為復雜嚴重的問題。
為了此次總統大選順利舉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經在國內動員,呼籲選民積極出來投票,強調高投票率是「 絕對需要的 」。
但是實際上呢?投票率遠遠低於哈梅內伊的期待。
要知道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最高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哈梅內伊作為統治伊朗35年之久的政治人物,影響了好幾代波斯人。
按理說伊朗人會響應最高領袖的號召,在這個危急存亡的時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恰恰相反,選民並不熱心, 這說明老百姓對政治選舉感到厭倦,對當前的執政者不太滿意。
正如一位選民阿米爾則表示,「我對這些選舉沒有太大的期望,因為在這裏的政府層級中,總統並不是關鍵的決策者」。
這一句話或許像安徒生寫的【皇帝的新裝】中的那一個小孩,說出了真話。35年了,經歷了多少次總統選舉,但是最掌權的依舊是哈梅內伊,選出來的總統不過是伊朗的第二把手。
這一點也許正是選民投票率不高的真正原因。
但是本次投票也出現了一個變化的因素。
原本屬於保守派中務實的卡利巴夫並沒有像在民調中展現的那樣獲得選民的支持,得票率低迷,反而另外一位保守派中強硬的賈利利獲得近四成的支持。
除此之外沒有想到的是另一個代表改革的佩澤什基安獲得 42.5%的支持,差點當選總統。
這一種變化或許也反映了選民對當前最高執政者的不滿,期待伊朗出現新鮮的血液,希望伊朗走上改革自強新的道路。
或許期待改變的波斯人在7月5日的總統選舉中,會交出一份令人吃驚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