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被特赦後,台灣提出補發27年中將薪水,黃維拒絕:不想負任何一方

2024-06-18台海

本文內容均基於權威歷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參照來源。

黃維站在香港這座繁忙都市的窗前,望著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閃爍的霓虹。這裏與他曾在戰火中馳騁的沙場截然不同,又與他多年監禁的冷漠獄墻相距甚遠。自從1975年被特赦後,黃維的生活似乎迎來了新的轉機,然而這個轉機並非全然意味著自由。

「先生,有位訪客請求見您。」酒店服務員的話打斷了黃維的思緒。門外的這位訪客,自稱是他的老朋友,實則是台灣國民黨派來的潛伏人員。 國民黨的人來找黃維幹什麽?

早期背景與被俘經歷

黃維被送往北京的功德林監獄時,正值國共內戰後期,兩黨的矛盾與沖突達到了高潮。作為國民黨的一員,他在戰爭中曾擔任重要職務,因此成為了共產黨重點關註的物件。 功德林監獄位於北京的一個較為隱蔽的區域,外表看似平糊,實則內部嚴格,安保措施十分嚴密。

功德林監獄的建築結構較為古老,院墻高大,周圍配備了數道電網和看守塔,確保無人能從監獄中逃脫。進入監獄的大門是厚重的鐵門,上面裝有多重鎖具。監獄內部份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包括生活區、勞動區和接見區,每個區域都有專門的看守和管理人員進行監管。

黃維抵達監獄的那一天,天空灰蒙蒙的,寒風凜冽。他被兩名武裝警衛押送進入監獄,身穿灰色囚服,手銬腳鐐,形象與昔日的高級軍官身份大相徑庭。進入監獄後,首先進行的是登記和搜身。

監獄裏的官員詳細記錄了他的個人資訊和身體狀況,隨後對他身上的物品進行了徹底搜查,確保沒有任何可能用於逃脫或自傷的物品。 完成這些程式後,黃維被帶往他的囚室。囚室位於一座老舊的石樓內,狹小且昏暗,僅有一扇高處的小窗戶,窗外是密不透風的鐵柵欄。

囚室內除了一張鐵床和一個馬桶外,沒有其他任何設施。墻壁上斑駁的石灰顯現出多年的風霜侵蝕。他的鄰居包括一些曾經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如王耀武和杜聿明。

這些人曾經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如今卻與黃維一樣,被困於此地,日復一日地度過著極其單調和壓抑的生活。

家庭的角色與勸導

在這樣的環境中,蔡若曙在得知丈夫仍然存活的訊息後,她毅然決然地開始了長途跋涉,希望能夠與黃維團聚。 她首先從台灣出發,經過香港,再轉至日本,最後抵達上海,每一段旅程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困難。

在上海停留短暫的時間後,蔡若曙最終搭乘火車來到北京。她的到來並非易事,需要透過各種渠道和人員協助,才得以安排進入北京,並最終獲準探望監獄中的黃維。

到達北京後,蔡若曙首次探視黃維的情景是在監獄的接見室。接見室裏設有一張長桌,桌子一端坐著黃維,另一端則是蔡若曙。中間由一名看守在旁邊站立,確保對話不涉及敏感的政治話題。

蔡若曙面對面地看著黃維,觀察到他明顯消瘦的面容和疲憊的神態,她的內心雖然充滿了擔憂,但表面上盡力保持鎮定,以便能夠有效地傳達她的關切和資訊。

在這次會面中,蔡若曙詳細地向黃維描述了她從台灣到北京的旅程,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找到他的所在地的。她告訴他,家裏的孩子們都健康成長,他們經常詢問父親的訊息,非常期待有一天能與他團聚。

接著,蔡若曙開始勸說黃維考慮放棄他的舊日政治立場,接受新政權的改造,這可能是他獲得特赦和早日釋放的唯一途徑。她詳細地說明了當前政治形勢的變化,以及其他一些前國民黨高級軍官已經開始接受改造並獲得釋放的情況。

改造過程中的體驗與轉變

黃維在監獄中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多年的戰爭和艱苦的環境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國共內戰期間受到的傷害並未得到有效治療,這些老傷在監獄中的惡劣條件下變得更加疼痛。 特別是他的背部和腿部傷勢,經常性的疼痛讓他的行動變得異常困難。

面對這樣的情況,監獄的醫務人員開始對黃維進行更為系統的醫療照顧。醫務室雖簡陋,但醫護人員盡力使用有限的醫療資源來緩解他的痛苦。他們定期為黃維進行身體檢查,記錄他的病情變化,並根據需要為他提供必要的藥物治療。

為了治療他的慢性背痛,醫護人員還引入了簡單的物理治療方法,包括熱敷和輕柔的按摩,以幫助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此外,監獄中還設立了專門的恢復區域,供身體狀況較差的囚犯進行適度的康復活動。

黃維在這裏接受了一些輕微的體力訓練和康復指導,目的是幫助他恢復一定的體力和活動能力。 監獄管理層甚至還安排了定期的營養改善,為他提供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改善他的整體營養狀況。

監獄的這些關懷舉措並非隨意實施。管理層認識到,保持囚犯的基本健康狀況對於維持監獄秩序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這種對囚犯的人文關懷也反映了新政權試圖以更加文明和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囚犯。

對於黃維來說,這種改變在他每日的生活中逐漸顯現,盡管他的病痛未能完全消除,但監獄給予的關懷和治療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的痛苦。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治療和關懷之後,黃維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雖然他的行動依然受限,但他可以更頻繁地參與到監獄的日常活動中,比如在監獄圖書室閱讀或在監獄院子中慢步。

見證新中國的變化與心態轉變

隨著黃維的健康逐步穩定,監獄管理層決定給予他更多的康復支持,其中包括參與外出考察的機會,以便他能親眼見證新中國的發展和變化。 這些活動是新政權安排的一部份,旨在透過實際展示國家的進步來改善囚犯的思想態度。

黃維的第一次外出考察是去北京市郊的一個新建工業區。在護送人員的陪同下,他和幾名其他的囚犯一起參觀了幾家剛剛建成的工廠。這些工廠裝備現代,生產線高效,主要生產鋼鐵和機械產品,為國家的重工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工廠的管理人員向他們介紹了生產流程和產品用途,同時也強調了新政權對工業現代化的重視。接下來的一次考察,黃維被帶到了一處新建的居民區,那裏的房屋整齊劃一,環境幹凈,設施完善。

居民區配備了學校、醫院和商店,旨在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務。在這裏,黃維見到了一些曾經的戰友,他們已經接受了新政權的安置,有的在當地的學校任教,有的在醫院工作。

透過與他們的交談,黃維得知他們的生活已大為改善,他們對新生活的適應也使得社區的氛圍充滿活力。 此外,黃維還參觀了一所新建的大學,這所大學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廣闊的校園。大學的教授們正在進行一些前沿的科研專案,學生們則忙於學習和實驗。

這所大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高質素的教育,還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和研究,以支持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在這些考察中,黃維目睹了新政權如何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並且在教育和科技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這些實地考察不僅向他展示了國家的發展現狀,也讓他見證了一些曾經的戰友們如何在新體制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過上了穩定而充實的生活。 這些外出考察為黃維提供了直接觀察新政權政策成效的機會。

每次回到監獄後,他都會參加由監獄組織的討論會,與其他囚犯分享他的所見所聞。透過這些活動,黃維對新政權的認知逐漸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雖然緩慢,但確實在實際的觀察和經驗中逐步形成,他對國家的未來和自己在其中的位置開始有了新的理解和評價。

特赦後的選擇與最終立場

1975年,黃維經過長期的監禁和改造過程,最終獲得了特赦的機會。得知自己可以離開監獄的訊息後,他開始準備回歸社會的各項事務。 由於長期未能與外界有較多接觸,此時的黃維對於重新融入社會充滿了期待。

在離開監獄後,黃維首先前往北京市內的一個接待中心,這裏為特赦的囚犯提供了必要的生活安排和重新融入社會的初步指導。在這裏,他領取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和一定的安置費用,以幫助他在初期生活中能有一個基本的保障。

之後,他決定前往香港,一方面是為了處理一些個人的事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短暫的休息和調整。在黃維計劃前往香港的訊息傳出後,台灣方面迅速得到了這一資訊。

台灣的國民黨當局對黃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關註,畢竟他曾是國民黨的高級軍官,對於黨和台灣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因此,他們安排了一些在香港潛伏的國民黨人員與黃維接觸,試圖說服他前往台灣。

黃維在香港的逗留主要在一個中級酒店進行。在他剛到達香港並稍作休息的第二天,一名自稱是老朋友的訪客來到了他的酒店房間。這位訪客是國民黨的潛伏人員,他們的會面安排得低調而謹慎。

訪客向黃維表達了台灣方面的誠摯邀請,希望他能夠存取台灣,並考慮永久留在那裏。國民黨人員詳細說明了如果黃維選擇前往台灣,將會獲得的待遇和榮譽。他們提出,台灣將按照中將的軍銜來補發黃維過去27年因未能在台灣服務而錯失的薪資和其他福利。

這樣的待遇無疑是十分優厚的,反映出台灣對黃維的重視及希望借此強化政治立場的意圖。然而,黃維在聆聽了這位訪客的說明後,直接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他堅定地拒絕了前往台灣的提議,並在回應中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的認知和決定。

「我不要去台灣,這裏才是我的家,我不想辜負任何一邊。」在黃維的心裏,蔣介石再壞當初對他也有知遇之恩,可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才是正確的道路,所以他不能辜負任何一邊。

此外,黃維還向那位國民黨人員傳達了一個更深的願望,他希望台灣的同胞們不要再繼續分裂的做法,而是應該考慮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大義。他勸說對方,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回去說服更多的台灣同胞,了解真實的大陸情況,共同努力實作國家的和平統一。

參考資料:

  1. 周海濱.一個國民黨將軍的二十七年「改造」[J].天津政協公報,2011,0(1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