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遠端火力大升級,台灣「海馬斯」部署地點曝光,澎湖是選擇之一?

2024-08-30台海

【軍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轟炸機

2019年,台灣透過「轟雷專案」,決定購買11輛美國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總價值約為4.3億美元,旨在強化台灣的遠端打擊火力。到了2022年時,「轟雷專案」的細節發生了些許變化:台灣放棄了原本采購的40輛M109A4自行火炮,把購買這些火炮的錢,全部轉移到了購買「海馬斯」上。

▲「海馬斯」火箭炮,圖片來源:網絡

這樣一來,「海馬斯」的采購總量,就從原來的11輛變成了現在的29輛。配套的,台灣將采購84枚ATACMS陸軍戰術導彈和864枚精確制導火箭彈。2023年,台灣方面宣布將會在2024年左右交付第一批的11台「海馬斯」,剩下的18台可能要等到2026年年底才能交付完成。根據【台北時報】近期的報道,這11台大概在12月份也就是今年年底就能抵達台灣了。但它的部署地點在哪裏,一直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認為,它們可能被不屬於澎湖,達到「威脅最大化」的目的。

▲美軍的「海馬斯」演習,圖片來源:網絡

台灣目前裝備的主力火箭炮是「雷霆」2000,它是台灣中山科學院參考了全球各國主流火箭炮後研發的一款火箭炮武器裝備,用於取代台灣陸軍早先裝備的「工蜂」-6型117毫米多管火箭炮。「雷霆」2000早在2001年4月份舉行的漢光演習中就曾登過場,展示出了極為強大的火力。它在僅僅52秒內就打出了全部的27枚MK-30型火箭彈,總計約7000多枚M-77型AP/AM雙效彈頭,覆蓋區域相當於6個足球場大小。

「雷霆」2000的定向器兼具發射和儲存火箭彈的功能,采用模組化設計。和美國的M270和M142一樣,更換發射過的火箭箱就如同步槍換彈夾一樣簡單。重復裝填的時間在吊車的操作下,只需要7分鐘就能完成。而老式的「工蜂」-6就和俄羅斯陸軍裝備的BM-21火箭炮在裝填方式上差不多,由於定向器不可拆卸,所有的火箭彈必須都以人工的方式,一枚一枚的向裏填。用火箭彈填滿「工蜂」-6的所有定向管,所需的時間大約為17分鐘左右,和「雷霆」2000的裝填效率差距一目了然。

▲「工蜂」-6火箭炮,圖片來源:網絡

「雷霆」2000不僅在裝填方面,相當高效,而且操作人員從「工蜂」-6的3人直接降成了兩個人,對於缺乏兵員的台灣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雷霆」2000有四種可選彈藥,分別為MK15、MK30、MK45,以及目前正在研發且完成了初步測試的MK66。在戰場上,雷霆2000可以根據需要選用不同的彈種,這些彈藥在射程和彈頭上有一定區別,能夠完成的任務也各有不同。MK15從「工蜂」-6使用的火箭彈改進而來,口徑117毫米,射程15公裏,重量42公斤,采用定時和空炸引信。它的內部填滿了鋼珠,單枚攜帶大約6400枚直徑6.4毫米的鋼珠,因此,主要用於殺傷人員等軟目,「雷霆」2000可以一次攜帶60枚MK15。

▲「雷霆」2000訓練畫面,圖片來源:網絡

MK30口徑182毫米,重量186公斤,最大射程可達30公裏,同樣采用鋼珠高爆彈頭,所使用的引信和MK15通用。由於重量和體積都提高了,因此其每一枚可以攜帶1.83萬枚直徑8毫米的鋼珠,對人員的殺傷能力更強,在常規情況下,鋼珠可以依靠強大的動能貫穿約4.75毫米的均質鋼板,單枚爆炸範圍約100米左右,「雷霆」2000可以攜帶27枚。MK45口徑227毫米,單枚重量305公斤,最大射程為45公裏,攜帶的8毫米鋼珠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5萬枚,「雷霆」2000可以一次攜帶12枚。

以上所有的集中火箭彈藥,都可以裝填M77型AP/AM雙效彈藥,可殺傷人員和裝甲目標,只是攜帶的數量略有不同。至於MK66,是目前台灣中山科學院正在研發的一款新型火箭彈,代號「雷升專案」,據稱射程已經達到了70公裏。2023年,台灣宣布為「雷霆」2000所研發的戰術導彈,也已經進入到了相關的的最後階段,因此不難看出,台灣有意把「雷霆」2000打造成台版「海馬斯」。但無論是MK66還是自研的類似ATACMS的導彈,未來到底什麽時候能裝備也是一個謎。

▲「雷霆」2000,圖片來源:網絡

台灣有了「雷霆」2000,那麽為什麽還要引進美國的「海馬斯」呢?主要原因可能是兩個。第一,「雷霆」2000雖然已經是台灣主要裝備的一款火箭炮系統了,但是它的可靠性比較差,許多東西還要外購。比如2022年6月,台灣陸軍第4戰區所屬的第58炮兵指揮部正在九鵬基地正實戰演習,當時「雷霆」2000搭載了12枚MK45型火箭彈,結果前7發都沒問題,發射到了第8枚時,因不明原因這枚火箭彈未發射成功,最後不僅導致車輛被燒毀,剩余的4枚火箭彈也連同著一起發生殉爆,所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這一醜聞仍然「雷霆」2000飽受詬病。

由於「雷霆」2000使用德國MAN公司生產的TGS8X8底盤,而這台底盤使用的又是美國MEP803A-10KW發電機、液壓駐鋤,價格比較昂貴。事故發生後,台灣軍方還花了50萬將其運送到了九曲堂,原本打算維修一下,最後發現車上的GPS器材,直控系統等全部被燒毀,最後不得不當廢鐵給處理掉了,連同50萬的運輸費用也變成了冤枉錢。2024年經過調查後,台灣軍方發現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火箭炮的彈藥箱質素不過關,在裝填彈藥時因為擠壓而發生了形變。台灣現在根本不敢大面積調查「雷霆」2000的質素,因為它們全都是按照一個規格制造的,存在的問題肯定也都一樣。

▲「雷霆」2000,圖片來源:網絡

「雷霆」2000的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射程太近了。正如前所說,MK66火箭彈目前還正在研發當中,並未正式裝備,這就意味著「雷霆」2000的最遠射程不過是45公裏左右。而台灣海峽的平均寬度就超過了180公裏,「雷霆」2000的這一射程就顯得很費勁了。1997年,台灣中山科學院研發「雷霆」2000時,主要設想的是用它來進行反登陸作戰,作戰地點就選擇在台灣自己的海灘上。「雷霆」2000依靠縱深部署,隱藏自己,然後盡量以最快的速度覆蓋最大面積的海灘,給予剛剛登陸,還沒有站穩腳跟的解放軍部隊以重大殺傷。

然而,隨著解放軍火炮、火箭炮、中/短程導彈射程的增加,「雷霆」2000的射程已經不夠看了。比如東風-15的射程已經達到了800公裏,解放軍的PCL-191火箭炮射程已經超過了350公裏。這意味著就算是PCL-191發射的火箭彈,在跨過了台灣海峽之後,還能夠覆蓋沿岸沿岸150多公裏的範圍。「雷霆」2000未來如果部署在這一區域裏,那簡直就是「送人頭」。

▲PCL-191,圖片來源:網絡

在短時間內還無法裝備射程更遠的火箭彈時,台灣便早早選擇購買美國的「海馬斯」火箭炮,作為火力補充。更重要的是,「海馬斯」在俄烏戰場上表現出的強大火力和生存能力,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引進海馬斯對台灣陸軍有實實在在的幫助,而對於美國軍火商來說,這又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所以說「轟雷專案」,對台灣和美國而言絕對是雙贏。

從本質上來說,「海馬斯」就是M270火箭炮的高機動改進版本。早在90年代的時候,M270就已經在海灣戰爭中打出了一定的名氣,當時美國就已經開始向台灣方面推銷了。但台灣不願意受制於人大,打算自己研發「雷霆」2000。再加上M270的高昂售價,最後雙方沒有談妥。

▲M270,圖片來源:網絡

「海馬斯」相比於M270來說,火力減弱了一半,但由於更換了高機動性的卡車底盤,最快公路時速可以達到85公裏每小時。從行進轉換到戰鬥狀態,「海馬斯」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而且它打出的火箭彈,其圓周誤差率(CEP)小於1.8米,與其殺傷力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海馬斯」可以完成點對點的單殺,可使用M77穿甲集束彈藥彈藥殺傷人員,M31則更為精準,能打擊對方的步兵營、集結區等高價值目標。至於指揮部、彈藥庫,則可以換用ATACMS。

「海馬斯」入台,毫無疑問就是為了提升台灣陸軍的遠端火力打擊能力,那麽部署地點究竟會是哪裏呢?據猜測,海馬斯最可能的部署地點就是台灣西部城市群地區,包括北部的台北、桃園、新竹,中部的彰化、鬥六,南部的台南、高雄、屏東、澎湖。台灣方面已經放出訊息,會在上述的南中北三個地區建立新的火箭炮連。如果說西部陸地地區可以理解的話,那「海馬斯」進入澎湖地區又該如何解釋呢?

▲澎湖,圖片來源:網絡

眾所周知,澎湖由大小90個島嶼組成,其中有16個常駐軍隊,總兵力超過了8000人,這裏配備了HR3000雷達、「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MK-13 MOD4防空導彈等,整體上的防空實力比較強。相較於台灣的中部和北部陸地地區而言,這裏東距台灣本島45公裏,與大陸的距離更近,也是保衛台灣半島的一個重要屏障。「海馬斯」部署在這裏,能夠得到防空系統的保護,但總體上來說也更加的危險,但也並非沒有部署可能。總而言之,29輛「海馬斯」對台灣來說還是太少了,僅能非常有限提高台灣的遠端火力打擊能力。想要靠它扭轉戰局,那難度也不是一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