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美國芯片法案大獲成功?將生產近三成先進芯片,中國僅有2%

2024-05-11台海

一塊芯片可以承載數十億個晶體管,卻改變全球的產業版圖。2022年,美國透過了一項芯片法案,拿出390億美元用於補貼國內的芯片制造業,給國內的廠商分發「紅包」,讓他們安心在家建廠。這個大禮包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擺脫對亞洲地區芯片供應鏈的依賴。

亞洲,一直是全球芯片制造的中心,美國、日本、南韓和中國台灣都在這片廣袤的大陸上排兵布陣。透過這項法案,美國打算把部份芯片產能拉回本土。

芯片法案的誘人補貼很快吸引了全球三大芯片巨頭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的目光。他們已經承諾在美國本土建造最先進的生產線,預計在未來10年裏,將讓美國的全球芯片市場份額從2022年的10%提高到14%。

至於10納米以下的先進芯片,得益於這些廠商的進駐和承諾生產,美國將占據全球28%的市場份額。盡管這仍然無法與亞洲地區抗衡,但已經在穩步打破對亞洲地區的依賴。

這三家公司不是隨便承諾的,政府送出的「紅包」讓他們願意更進一步。台積電原本只想在美國生產3納米芯片,但拿到66億美元的補貼後,決定在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2納米芯片。

三星則在德克薩斯州的工廠投入巨資生產2納米芯片,這可是他們在本土之外的首批高端產品。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芯片行業正面臨一系列挑戰。盡管政府同樣提供大量補貼,然而技術和器材的差距使得國內廠商難以與全球領先的芯片制造商競爭。

目前,華為已利用國內廠商的7納米工藝生產了一些芯片,所使用的器材主要依賴荷蘭ASML的深紫外(DUV)光刻機。然而,這類光刻機制造的芯片成本高,效率不如其他廠商的7納米產品。

國內大多數芯片制造商還只能專註於成熟工藝,在10納米以下的先進工藝上幾乎無法施展拳腳。

更糟糕的是,沒有先進的EUV光刻機,國內廠商無法突破技術瓶頸,也難以在先進芯片領域提升市場份額。能否從這片陰影中殺出一條血路,仍是未知數。

國內廠商的設計能力其實並不差,甚至可以說具備國際水平。然而,制造領域的器材短板限制了他們的發揮,光刻機的缺乏就像一堵墻,把芯片產業的發展道路攔腰截斷。

沒有EUV光刻機,國內廠商只能依賴DUV光刻機的技術,繼續開發7納米芯片,而這種工藝成本高昂,可能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

然而,這並非全然沒有希望。透過對器材和技術的不斷研發和投資,國內芯片產業在未來有可能迎頭趕上。在此過程中,如何解決供應鏈的問題、取得更多的自主權、降低對海外器材的依賴,都是亟需應對的挑戰。

芯片法案讓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站穩腳跟,確保未來十年內先進芯片的供應不再過度依賴亞洲。然而,全球競爭的帷幕剛剛拉開,挑戰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美國的產業布局雖優勢明顯,但亞洲依舊憑借其技術積累和供應鏈優勢保持領先。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先進芯片制造的技術差距可能難以在短期內彌補,器材的依賴也將持續。要想真正擺脫對海外器材的依賴,實作自主研發,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

這一過程不容樂觀,許多觀點認為,如果在2025年之前無法取得重大突破,將來趕超的難度只會更大。面對這條曲折的道路,國內芯片產業需要堅持自主創新,尋找屬於自己的戰略定位,在全球芯片產業中開辟新的機會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