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黃埔十七期呂瑞周之女:父親考黃埔就是為了把日軍趕出中國

2024-04-21台海

中新網天津4月20日電 題:黃埔十七期呂瑞周之女:父親考黃埔就是為了把日軍趕出中國

作者 孫玲玲

「父親呂目睹了家鄉東北淪陷,同胞深受苦難,感到無比悲憤,為了保家衛國,參加過西安事變的父親決心報考黃埔軍校,並立下誓言——血性男兒縱使拼上性命也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黃埔十七期學生呂瑞周之女呂燕娜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父親用一生踐行了黃埔軍人「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生動詮釋了一名黃埔軍人實踐孫中山先生期許的,黃埔同學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無悔人生。

近日,黃埔軍校17期學員呂瑞周女兒呂燕娜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孫玲玲 攝

身為黃埔後人,呂燕娜自幼常聽父親講述當年如何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的事情,那些真實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深深教育了她,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播種下了一顆愛憎分明的種子。從小,她就樹立起一種信念,就是中華民族一定要奮發圖強,歷史悲劇才不會重演。

「因為珍愛和平,所以我們回首戰爭。」呂燕娜退休以後,開始將父親的回憶錄手稿進行認真整理、編輯,出版了父親在內的黃埔老兵們的抗戰回憶錄【風雨千秋】。她希望讀者能從父親的回憶錄中看到更多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鮮活故事,從一個新的側面更加了解這段歷史。在接受采訪時,呂燕娜帶領我們一同翻開了父親的黃埔歲月,一起走進那段槍林彈雨的記憶。

「1943年的某日,我父親所在的部隊是49軍,105師的314團,面對著雄偉的上庭山,背倚著寺後村,和日寇的兩個大隊展開了激戰。」呂燕娜向記者講述了父親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帶兵打仗的往事。

呂燕娜說,她父親在吳家嶺的一個高地目睹,日寇兩個大隊的步兵在其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氣焰非常囂張,步步緊逼上亭山,見此戰況,果斷命令迫擊炮猛轟敵人。可父親因指揮位置暴露,遭到敵人的射擊。敵人的一發平射炮打來,炮彈著點距父親的指揮位置只有五、六米,按炮彈威力半徑二十五米算,父親應該被炸身亡。但是炮彈爆炸於山頭,把父親連人帶土崩至山下。父親毫不畏懼,再次爬到山上繼續指揮。

「我父親說,他當時什麽都沒有想,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想著報仇雪恨,多殺鬼子。」呂燕娜說,在第三天,父親所在的部隊攻占了上亭山前麓。後據情報講,這次被我軍炸死的是日本鬼子聯隊長以上的一名指揮官,同時斃命的還有一些級別不低的日本軍官。此次突襲幹脆漂亮,重創日寇,轟斃敵酋,大快人心。

晚年的時候,呂瑞周開始整理回憶那些陳年往事,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那些逝去的歲月,總會像電影一樣歷歷在目,他耳畔仿佛有傳來隆隆的炮聲和戰馬的陣陣嘶鳴,那些故去的親人、戰友、朋友們的音容笑貌清洗地浮現在眼前……呂燕娜回憶,每當這時,古稀之年的父親總是禁不住老淚縱橫。

「晚年父親的身體也不太好,多種慢性病,並且有腿傷,住在療養院裏,但是他還是和海峽對岸的黃埔同學經常聯系。讓父親無比驚喜的是兩位黃埔同學從台灣來到天津,到療養院看我的父親。在療養院,三位同學見面時抱頭痛哭。」呂燕娜說,當年都是英姿勃發的青年人,現在都已是皓首老翁,分別了半個世紀的團聚,看到這一幕的人無不動容。

「我想他們都在感慨,共同期盼,祖國早日統一,骨肉同胞,早日團圓。我父親總說,我堅信,透過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祖國統一的日子,一定能夠早日到來,而我,多麽想親眼看到那一天啊。」呂燕娜流著眼淚說,父親熱愛中華的心從來沒有變過。

1995年呂瑞周因病去世,2000年,他的子女們將他的骨灰與發妻倪淑蘭的骨灰一起安葬在冀北的一個公墓裏。在他們的墓誌銘上鐫刻著這樣一段話:「長眠在這裏的是一位英勇的抗日軍人和他賢德的妻子,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投身抗戰,奮勇殺敵,用鮮血鑄就黃埔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們誠實勞動,揮汗如雨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父親一生活得有尊嚴,他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終生受用。百年黃埔歷久彌新,作為黃埔後人,我願為傳承黃埔精神盡心竭力。」呂燕娜說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