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從國民黨方面解讀淮海戰役:「漂流」在外的主將

2024-07-02台海

徐蚌會戰開戰在即,而蔣介石欽定的戰役真正指揮官杜聿明還遠在東北戰場,他是被蔣介石臨時抓了「公差」,試圖挽回局部損失的。然而,東北戰場卻一敗塗地,杜聿明正忙於收拾殘部的時候,徐蚌的故事卻已經揭開了序幕。

1948年11月3, 南京政府國防部第三廳副廳長許朗軒飛葫蘆島向杜聿明傳達蔣介石「放棄徐州,固守淮河」的作戰方案,並令杜如同意該方案即赴蚌埠指揮。杜同意,但表示要待葫蘆島撤退完畢後才赴蚌埠。

而此時,粟裕的部隊已經結束整頓,完成戰役動員,開始南下了,先頭部隊已經向郯城、邳縣、費城方向秘密前進,中野一部在陳毅、鄧小平的率領下,也已經對「落單」的米文和第181師實施戰術包圍了。蔣介石還蒙在鼓裏,要下決心實施他的淮河戰略,實在是黃花菜都涼了。

而杜聿明本人,同意了蔣介石的淮河戰略,卻又為何要拖延時日,等待收拾完葫蘆島殘局再赴蚌埠呢?據杜聿明本人事後說,如果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他應當馬上回徐州負責指揮,而葫蘆島撤退,其他人自可執行。但他卻有兩個擔心,第一便是棄守戰略重地徐州的責任,他不願意背;第二,他對於成功組織撤退信心不足,如果組織不好,讓解放軍發現國民黨軍隊的企圖之後,實施分段截擊,各個殲滅,整個戰局會敗得一塌糊塗的;第三,他對於留一部堅守徐州,掩護大部隊撤退感覺到過於籠統,留誰?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有留李彌或馮治安部,這兩支部隊,他都不放心。

再具體一點,杜聿明從他的參謀長舒適存、文強等人的來往電報中,表現出對放棄他們擬定的「佯攻濟寧、收復濟南」計劃的失望,更讓杜聿明知道,自從他於10月15日被蔣介石抓了臨時「公差」之後,一直到目下,徐蚌地區的兵力部署,一直停滯於原來的狀態,沒有大的動作。東起海州李延年第九綏靖區,西到商丘第2兵團,南北部署於津浦路上各據點的兵力,怎麽看都是一個「十字架」。這樣的兵力部署,如分散撤退,則有被分而殲之的危險,若沿津浦路一路南撤,又難免會造成道路擁堵,亦有可能造成失敗。

杜聿明的小算盤算得相當精明,他這邊葫蘆島的殘局收拾完,如果徐州方面戰事順利的話,他就可能拾個「現成」的戰績,到蚌埠坐陣指揮了,既不擔棄守徐州之責,又能保住自己的位子。而如果撤退中出現了問題,他同樣不用負責。

難道杜聿明不知道劉峙沒有能力完成這一任務嗎?他肯定知道,雖然他不是如白崇禧般看劉峙的笑話,但他同樣在耍滑頭。

大戰在即,指揮官還漂流在外,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這仗,要是能打贏,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