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影響市容市貌 廢棄的海蠣殼咋辦?「智造」成寶!

2024-06-15台海

泉州網6月14日訊(融媒體記者 杜婉瓊 文/圖)海蠣肉鮮味美,是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但海蠣開殼取肉後,大量海蠣殼被隨意堆放在堤壩、道路兩旁,容易產生刺鼻的腥臭味。日前,記者從泉州市城管局考評中心獲悉,為促進海蠣殼資源化回收利用,進一步加強水清灘凈美麗海灣建設,本月起,市考評中心將進一步強化海岸帶市容環境衛生專項考評,加大對海蠣殼亂堆放問題的考評,扣分不設上限。那麽,如今海蠣殼亂堆亂放的現象是否嚴重?海蠣殼在回收利用方面有何妙招?記者進行了走訪。

崢嶸村一處堤壩前,海蠣殼儼然成了一片「白沙灘」。

堆積現象改善 少部份地區仍存在問題

近日,記者驅車前往泉港區峰尾鎮崢嶸村,在距離目的地數百米的國道228線上,綠化帶上隨處可見小部份的海蠣殼堆積,道路的另一側,設定了一處海蠣殼臨時堆放區。駛入崢嶸村,一股刺鼻的魚腥味撲鼻而來,在靠近湄洲灣的一處堤壩前,大面積的海蠣殼映入眼簾,在漁船的襯托下,儼然成了一片「白沙灘」。沿著堤壩繼續行走,路邊設定有警示牌,寫著「禁止在海邊堆放海蠣殼」。在通往村莊的一處岔路口,黃土地面被大面積海蠣殼覆蓋,不少海蠣殼在長時間日曬下已經變脆,一踩便碎。

「去年已經大規模清理了一次,但清運成本太高了。」峰尾鎮黨委副書記郭安鵬說,峰尾鎮位於泉港區東南沿海,有崢嶸、奎璧、誠峰、前亭4個養殖大村。其中,崢嶸村有5000多名村民,大多以養殖海蠣和種紫菜為生。去年為了整治海蠣殼堆放的難題,鎮政府已在村內設定了海蠣殼定點收集點,並設定了標識,引導周邊養殖戶將海蠣殼統一定點堆放,盡管如此,仍有部份養殖戶隨意傾倒、偷倒。鎮上還委托了第三方公司,使用挖機,對堤壩、基幹林帶等地的海蠣殼進行了集中清理轉運,但一次投入的經費在50萬元左右,負擔較重。郭安鵬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開展整治工作,及時通知督促第三方進行清理轉運,同時開展常態化巡查,引導村民規範傾倒。

記者了解到,位於沿海地區的南安石井、泉港、台商投資區、惠安、石獅等地都有海蠣養殖戶的身影,自環境整治以來,不少地區的海蠣殼堆積現象都已得到大振幅改善,僅有小部份地區存在海蠣殼堆積現象。近日,南安石井鎮沿海多個村(社區)也相繼開展了海蠣殼專項整治行動。

在惠安一家公司,海蠣殼被制成新型生物源土壤調理劑。

變廢為寶 海蠣殼套用前景廣闊

據了解,由於海蠣殼成分特殊,二三十年前,常被燒成石灰,廣泛用於建造房子。後來水泥興起,價格又相對便宜,海蠣殼便逐漸結束了市場。近年來,為解決海蠣殼堆積問題,部份縣(市、區)采用填埋、傾倒入海、堆積燒灰、海蠣連殼外銷等簡易方式處理,但不可否認,在醫療、建築、環境汙染治理等方面,海蠣殼本身仍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近日,在位於惠安輞川鎮輕工園區的一家公司廠房內,機器正轟轟作響。記者看到,堆積如山的海蠣殼被放入機器中,經過人工雜質過濾、熱風爐烘幹、分段火化、粉碎等工藝,最終被裝入袋中,制成新型生物源土壤調理劑。

「長江以南的土壤呈酸性較多,海蠣殼的成分可以有效調整土壤的PH酸堿度。」公司負責人王先生介紹,該公司自2019年進駐泉州,為泉州市首家海蠣殼資源化利用企業。企業與惠安縣政府達成合作,作為海蠣殼收集轉運體系中的一環,實作全縣海蠣殼的長期可持續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自2021年運作至今,共接收並處理海蠣殼達16.9萬噸。王先生說,作為土壤調理劑,海蠣殼還具有鈍化土壤重金屬、改良土壤理化結構等功效,不僅如此,它還可以用做水質改良劑等,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記者還了解到,去年五月份,位於福州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利用海蠣殼作為原材料,成功「智造」出了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骨填充材料。由於海蠣殼含有大量碳酸鈣、胺基酸及各種微量金屬元素,將其轉化為多孔結構的骨填充材料,與人體骨成分、結構相近,化石相容性較好。若能大面積投料生產,將減少海蠣殼亂堆亂放的問題,也將大振幅減少醫療費用,實作海蠣殼變廢為寶。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