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以史為鑒:鄭成功收復台灣的「3個秘訣」,對今天是否有借鑒意義

2024-05-24台海

引言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孫權派遣將軍衛溫和諸葛直帶領一萬士兵到達夷洲(台灣古稱),後歷朝歷代都加強與台灣的聯系。元明時期,設定澎湖巡檢司,將台灣正式納入管理。明朝末年,忙於對清戰爭,無暇顧及遠在天邊的台灣,便給了荷蘭殖民者可乘之機,武力侵占台灣,使台灣淪為了其殖民地。

三國時期的台灣,古稱夷洲

清軍入關後,鄭成功仍然在廈門一帶堅持抗清鬥爭,隨著時間的流逝,自感抗清無望,再加上糧草資源不足,便萌發了收復台灣的想法,借著清朝忙於帝位之爭的有利時機,積極籌措登台作戰,最終迫使荷蘭殖民者投降,成功收復台灣,為中華民族立下萬世之功。

今天的鄭成功騎馬雕像

有利的外部環境

清朝順治帝福臨於1661年染上天花病逝,清朝內部忙著帝位之爭,沒時間顧及南下鎮壓鄭成功部,給了鄭成功籌備攻台的有利外部環境。影視作品中,康熙命令三省清軍水師後撤四十裏,以讓鄭成功放心大膽的去收復台灣,顯然是杜撰的,此時康熙還未登上帝位。

影視作品畫面

充分的戰前準備

鄭成功決定攻台,除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外,還與一個人息息相關,這個人就是從台灣回來的他的父前手下、荷蘭轉譯何斌,他向鄭成功介紹了台灣如何的物產豐富以及荷蘭駐軍防守位置以和戰略地圖,這讓急需尋找大後方的鄭成功更加堅定了收復台灣的決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按照胡斌提供的情報,鄭成功又多次派兵偷渡台灣,向當地居民繼續了解地形地貌以及荷蘭駐軍情況,做足了情報功課。同時,他加緊操練水師,制定針對性的戰法,鑄造適合強渡台灣海的戰船,多方籌措糧草軍餉,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鄭成功所造渡海戰船

高超的戰略戰術

1661年4月23日午時,鄭成功率領25000名官兵乘400余艘戰船向台灣島浩浩蕩蕩進發。4月25日艦隊突遇海上風暴,當時進入台灣有南、北兩條水道,南線港口寬闊適合大船航行,同時也是荷蘭人重兵把守的地方;北線港口水淺不利於通航,在這裏荷蘭人並沒有重兵設防。此時,可以利用漲潮的有利時機透過敵人防守薄弱的北線,實作登島作戰。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鄭成功頂著驚天巨浪的惡劣環境親率艦隊冒著喪身大海的風險強渡北線港口,幸運的是三更以後天氣轉晴,大軍順利穿越鹿耳門在台灣禾寮港登陸。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駐軍不過數千人,軍艦也只有4艘武裝商船,被鄭成功水師數百艘戰船圍攻,最終沈沒1艘、逃亡3艘。

鄭成功收復台灣示意圖

荷蘭殘軍,據守熱蘭遮城進行困獸之鬥,企圖等待援軍反攻,鄭成功采取圍而不打的戰略,切斷城內的水源以及外部補給,想要迫使敵不戰而降。被圍困8個月的荷蘭侵略者病死的病死、餓死的餓死,茍延殘喘。此時,鄭成功覺得總攻的時機來了,於是他決定采取武力和勸降同步進行的方式,以最小的代價拿下熱蘭遮城。一方面調來幾十門大炮,兩個小時內發射炮彈2500發,熱蘭遮城內頓時成了一片火海,另一方面派人進行勸降。1662年2月6日,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在鄭成功的強力威懾下,簽字投降,寶島台灣結束了38年的被殖民歷史回到祖國懷抱。

荷蘭殖民者向鄭成功投降

結語

鄭成功收復台灣維護了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力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維護了民族尊嚴,也再次證明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今天,台海局勢越發復雜,深入了解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和戰略戰術,對於維護祖國統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