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丈夫參加淞滬會戰失蹤,九旬遺孀苦尋70載,在台灣找到烈士靈位

2024-09-03台海

1935年,福州城裏飄蕩著浪漫的氣息。14歲的張淑英,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與英俊瀟灑的國民軍中校鐘崇鑫相遇。誰能想到,這場邂逅將成為一段跨越70載的生死尋覓?

民國風雲:戰火紛飛中的愛情萌芽

1930年代的中國,風雨飄搖。日本的野心日益膨脹,戰雲密布。在這動蕩的年代,許多年輕人懷著報國之誌投身軍教。鐘崇鑫就是其中之一,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成為一名意氣風發的中校參謀。

與此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也在社會各個角落上演。女子教育逐漸普及,像張淑英這樣的年輕姑娘開始接受新式教育,走出閨閣,憧憬著不一樣的人生。

【事情起因】相親奇遇:一個意外的問題點燃愛火

"你會寫字嗎?"這個看似普通的問題,卻成了鐘崇鑫與張淑英愛情故事的開端。

當時的張淑英剛從女子私塾畢業,懷著忐忑的心情參加了這場相親。在她的印象裏,軍官都是粗魯莽撞的大老爺們。可是眼前的鐘崇鑫卻顛覆了她的認知 — 高大帥氣,舉止溫文爾雅。

鐘崇鑫的這個問題,不僅體現了他對文化的重視,更流露出對未來妻子的尊重。這讓張淑英心裏泛起了漣漪。她暗自慶幸:原來軍官也可以是個暖男!

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鐘崇鑫為張淑英準備了當時最時髦的西式婚紗,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他們喜結連理。張淑英的閨蜜們都羨慕不已,直呼她找到了如意郎君。

戰火無情:甜蜜時光戛然而止

新婚的甜蜜還未褪去,戰爭的陰霾就籠罩而來。1937年,日軍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淞滬會戰爆發,鐘崇鑫接到出征命令。

分別的那天,張淑英送丈夫上車。就在汽車即將啟動的瞬間,鐘崇鑫突然跳下車,從背後緊緊抱住了妻子。"阿妹,我會回來的。"這句承諾,成為張淑英日後漫長等待的精神支柱。

戰況激烈,鐘崇鑫的來信越來越少。最後一封信中,他告訴妻子戰事艱苦,身邊的戰友接連犧牲。字裏行間透露著對生死的思考:"你還年輕,萬一我犧牲了,你就隨便吧。"

這封信成了兩人之間的訣別書。此後,張淑英再也沒有收到丈夫的訊息。

苦尋七十載:愛情的力量戰勝時間

鐘崇鑫音訊全無,張淑英的等待卻沒有止境。

她拒絕了隨父母遷往台灣的機會,執著地留在福州。"萬一他回來找不到我怎麽辦?"這個念頭支撐著她,讓她在絕望中仍然保持希望。

歲月無情,張淑英的青春在等待中悄然流逝。1949年,為了生存,她不得不接受現實,與第二任丈夫組建了家庭。鐘崇鑫的身影始終縈繞在她的心頭,成為無法抹去的記憶。

張淑英沒有放棄尋找。她把這個心願告訴了自己的子女,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誌願者的幫助下,93歲高齡的張淑英終於等來了尋找丈夫的機會。

2014年,張淑英顫顫巍巍地登上了飛往台灣的飛機。臨行前,她留下了令人心酸的遺囑:"我什麽都不怕,我都93了,我只想看看他的牌位,死了也值得。"

在台北忠烈祠,張淑英終於找到了魂牽夢縈70多年的名字 — 鐘崇鑫。原來,1937年鐘崇鑫作為參謀主任,帶領部隊在南京保衛戰中英勇抵抗日軍,最終全部壯烈犧牲於雨花台陣地。

"崇鑫啊,我來看你了,我終於找到你了,從此我們再也不分別。"張淑英哽咽著說。她的祭奠花束上,鄭重地寫著"鐘崇鑫烈士,妻張淑英"幾個字。

這段跨越70年的尋夫故事,不僅是對愛情的致敬,更是對那個戰火紛飛年代的回望。它讓我們看到,在國家危難之際,無數普通人默默承受著離別之痛,為抗戰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