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左宗棠與台灣

2024-04-29台海

01

清光緒十年 (1884年) 農歷七月初三日,法國遠東艦隊不宣而戰,對福建水師發動突襲。

短短半小時,清廷苦心經營十幾年的福建水師戰艦全部被打沈,清軍官兵陣亡700余人。

大清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州船政局也被炸毀。

清廷忍不住了,終於在七月初六對法國宣戰。

宣戰後,法國艦隊就可能對東南沿海大舉進犯。

福建更是首當其沖,派誰去坐鎮、收拾爛攤子呢?

慈禧太後想了又想,最終選擇了曾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

左宗棠此時已經73歲高齡。

自19年前從閩浙總督任上調任陜甘總督後,他在大西北接連奮戰了15年,平定回亂,消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支持曾紀澤從俄國手裏爭回伊犁。

大西北的艱苦環境,讓他的健康很受影響,尤其視力,四年前回京入軍機處時,經常流淚不止,連奏折都看不清楚了。

所以今年年初,向朝廷請了長假,回家治療眼疾。

如今軍情似火,慈禧別無選擇,只能硬把左宗棠叫了回來。

02

趁著離京前的時間,左宗棠把形勢捋了一遍,眼下最要緊的是兩件事:

第一,部署福建、兩江和廣東防務,防法國人再來;

第二,是最重要的,趕緊救援灣灣。

馬尾海戰後,法國艦隊完全控制灣灣海峽,島上的清軍已處於孤立無援狀態。

當時督辦灣灣軍務的是淮軍名將劉銘傳。

其實,老左內心是不願意去幫劉銘傳的。

一來,淮軍和湘軍之間本來就是對頭;

二來,劉銘傳和左宗棠更是陳年舊怨,矛盾極大。

同治六年 (1867年) ,劉銘傳帶著淮軍和左宗棠的大將鮑超率領的湘軍在尹隆河合圍撚軍主力,劉銘傳為了搶功,不顧約定的出擊時間,提前進攻,結果陷入重圍,幸虧關鍵時刻,鮑超帶人趕到,打敗撚軍,救了老劉的命。

但沒想到的是,老劉卻倒打一耙,反說是鮑超延誤戰機導致自己陷入的危險。

老劉的領導李鴻章,袒護安徽老鄉,馬上上折子彈劾鮑超。

作為鮑超的領導,左宗棠當然也上了折子為部下力爭。

但此時,老左已經去來了西北,朝廷更相信李鴻章的話,於是對鮑超「嚴旨斥責」。

鮑超一怒之下便辭職回了老家,他手下的一萬五千「霆軍」也被朝廷解散。

鮑超和他的「霆軍」

曾是讓太平天國聞風喪膽的存在

這件事後,左宗棠就對劉銘傳和李鴻章非常怨恨。

後來劉銘傳調去西北戰場,也被老左擺了一道,彈劾老劉「用人失察」,結果老劉被一擼到底,踢回了老家。

如今冤家路窄,又湊到一起來了!

但老左畢竟心系國家。

劉銘傳在為大清守台,就算成見再大,也須全力支援!

左宗棠馬上寫信給身在江蘇淮安的楊昌濬,讓他不要等自己,接到信後立刻奔赴福建,整頓海防、安定人心,同時抓緊籌集軍餉、軍械,準備運上灣灣島;

接著又分別致信兩江總督曾國荃和兩廣總督張之洞,叮囑他們整飭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做好一切戰備工作;

然後致信冤家李鴻章,屈尊相求,希望老李把他的北洋水師拉出來,幫助運送援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利用人脈,從各地「搖人」到福建,組成援台軍隊。

03

眾所周知,左宗棠是湖南人,出自湘軍。

但和曾國藩的曾系湘軍不是一個山頭。

左宗棠的隊伍名號是「楚軍」,又叫「左系湘軍」。

由於起步比較晚,山頭意識也不如曾國藩、李鴻章強,所以他的「左系湘軍」在政治上影響力遠不如曾系湘軍和淮軍。

不但老左的官職品級不如老曾、老李,部下出任封疆大吏的人數也遠不如老曾和老李。

這意味著,老左能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他只能靠昔日建立的威望和一生未變的熱血去感召舊部們,前去福建,投身抵禦外辱的戰鬥中!

第一個被「搖」來的,當然是他的鐵桿——楊昌濬。

十多年前,老楊已經做到浙江巡撫,但因為錯判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被一擼到底。在老家賦閑兩年後,才被老領導左宗棠保舉復出,擔任西征軍的後勤總辦。

可以說,老左對老楊有再造之恩。

老楊馬上召集湘軍舊部二千多人,編成四個營,迅速南下福建。

於九月中旬抵達福州,立刻布置防務——先派人去馬尾江面,去水下把被打沈的福建水師戰艦上的十八門大炮撈了出來,布置在閩江口的炮台上。然後又下令在閩江口沈下數十條舊船,堵住了江口,同時布下數十枚水雷,把閩江口堵得密不透風。

恢復海防的同時,老楊又趕緊籌備援台的軍餉。他從閩海關的關稅中直接劃撥出12萬兩銀子,托在福州的灣灣商人乘小船在夜間偷渡灣灣海峽,給劉銘傳送去了急需的軍餉,讓劉銘傳解了燃眉之急。

第二個被「搖」來的是左宗棠的老相識——王錱的兒子王詩正。

王錱是湘軍大佬,早年在湖南老家招募鄉勇打長毛,立了自己的山頭。

後來左宗棠接了王錱的人馬,逐步發展,才有了「楚軍」。

王錱算是老左的「前任」。

王詩正接到老左的信,也沒有絲毫猶豫,馬上帶著三千湘軍舊部從贛州出發,翻山越嶺,在十月卅日趕到了福州。

左宗棠已於十月二十七日先到了福州,馬上讓王詩正做好準備,待北洋水師到達,立刻登船東渡,支援劉銘傳。

可沒想到,左宗棠等來的卻是壞訊息!

04

十一月初三,朝廷的旨意到了福州,告訴左宗棠:

十月十七日,北韓發生「開化黨」叛亂事件。

為防日本趁機挑起戰端,朝廷已經令李鴻章派出3000淮軍,在北洋水師護衛下經海路入朝。

參與平定「開化黨」叛亂的

北洋水師超勇號和揚威號巡洋艦

一句話:北洋水師來不了了!

老左趕緊發電報給兩江總督曾國荃,讓南洋水師派船來幫忙運兵。

可老曾回電:南洋水師火力太弱,跟法國軍艦差距太大,需要先進行裝備升級,才能南下。

一句話:也指望不上了。

而廣東水師又全是內河炮艦,根本無法跨海航行,這可怎麽辦?!

要是換了其他人,大概率就是坐等了,朝廷怪罪下來跟我也沒關系:我手裏一條船也沒有,怎麽渡海過去?

但天不怕地不怕的「左騾子」,能讓這點困難嚇住?

沒有兵船,咱就坐漁船!

正所謂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

十一月初十,王詩正率第一批500多人援台隊,分乘20多條漁船,從閩江口出發,向灣灣海峽進發,一路上,巧妙利用夜色和濃霧的掩護,躲開法國艦隊的監視,漂泊了3天之後,終於在11月13日在灣灣中部登陸。

幾天後,第二批2000多湘軍也陸續成功登陸灣灣。

劉銘傳終於獲得了急需的援軍!

05

第三個被老左「搖」來的是湘軍老將——楊嶽斌。

楊嶽斌是湘軍中的老資格大佬。

曾國藩剛建立湘軍水師的時候,老楊就是湘軍水師的統帥了。

打完長毛後,老楊被調去了西北戰場,一直幹到了陜甘總督的位子。

後來身體出了問題,幹不動了,退休回家。

朝廷這才調了左宗棠接了他的陜甘總督。

所以,老楊不僅是老左的「前任」,更是老左的「前輩」。

此時的楊嶽斌也已62歲高齡,在家過了十五六年的退休生活,早都不想再征戰沙場了。

朝廷下詔要他出任福建軍務會辦,他便以年老體衰、老母在堂為由推辭了。

但接到老左書信,老楊立馬在長沙招募了湘軍舊部6000人,於臘月十四輾轉到達福州。

此時法軍已經發現清軍利用漁船偷渡灣灣海峽,於是封鎖更加嚴密。

在沒有軍艦護航的情況下,再乘坐民船渡海,風險極大。

但老楊畢竟是老湘軍,骨子裏有不怕死的「霸蠻」精神。

他把手下6000湘軍分成五撥,分別乘坐漁船、商船、客船等各種船只,先繞到灣灣南部海域,再繞到灣灣東部,在卑南廳 (今灣灣台東) 登陸,然後再穿過高聳的中央山脈和煙瘴重重的阿裏山,終於在光緒十一年 (1885年) 正月上旬到中旬陸續到達了台南府。

楊嶽斌部渡海援台路線

06

楊嶽斌的到來,可謂是雪中送炭!

因為此時保台的戰鬥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三個月前,劉銘傳主動放棄基隆鎮,退守到基隆以南的獅球嶺,憑借險要地形堅守。

法軍打了幾個月,硬是打不動獅球嶺,於是從越南發來援兵4000人,從海上繞到基隆東北方向的八鬥地區登陸,然後攻擊獅球嶺東面的月眉山,企圖從側後方包抄守衛獅球嶺的清軍。

劉銘傳聞訊,馬上把王詩正的三千湘軍從台中緊急調到了月眉山抵禦法軍,和法軍血戰三日......傷亡慘重,眼看就要頂不住了。

恰在此時,楊嶽斌神兵天降,使法國人包抄獅球嶺的計劃化為泡影。

此後雙方繼續在基隆附近對峙,一直到二月十九日中法簽訂停戰協定,法國人再沒有辦法前進一步。

07

中法停戰之後,左宗棠一方面為清軍未能趁鎮南關大捷的機會收復北圻 (即越南北部) 感到痛惜,另一方面則對大清海防的未來有了更深的思考。

六月十三日,左宗棠上了一道折子,主要講了兩件事:

第一件——

建議朝廷趕緊成立全國性的海防衙門,把全國海軍建設和沿海防務抓起來,沿海各省不能再各自為政、各管一攤了。

這次灣灣就是很好的例證——福建幾乎耗盡人力物力,援台的一萬多湘軍將士,有兩千多人犧牲在了渡海中。要是各省都能來支援,何至於如此慘烈?!

苗栗縣的援台湘軍英靈碑

第二件——

建議朝廷盡快在灣灣建立行省。

這件事,其實早在同治十三年 (1874年) 日本入侵灣灣後,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就跟朝廷建議過了。

但當時朝廷認為,灣灣人口才二百萬(不含土著),人力物力財力都不足以支撐起一個行省的規模,只是下令福建巡撫半年駐福州,半年駐灣灣。

這次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利用福建巡撫駐節福州的機會,突然封鎖灣灣海峽,導致灣灣島上群龍無首、防務混亂。

幸好劉銘傳冒險搶先渡海到了灣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老左提出,灣灣必須獨立建省,把福建巡撫改成灣灣巡撫,常年駐節。

福建政務交由閩浙總督管就行了。

08

其實,寫這道奏折的時候,左宗棠已經臥病不起了。

自去年十月到達福州主持軍務後,工作極度繁重,本就不佳的健康狀況更是每況愈下。

中法停戰之後,以防法國人背信棄義,老左堅持繼續加強防務......

到了五月間,74歲的左宗棠終於病倒了,腹中脹氣、身體發熱、食欲不振......一天天衰弱。

找遍了福州名醫,病情還是越來越重。

左宗棠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於是口述,由幕僚代為書寫,上了這道奏折。

中法戰爭的實際教訓,也終於引起了大清朝廷對灣灣建省問題的重視。

老左的奏折遞上去之後,朝廷開始了對灣灣建省問題的認真研究和討論——

建省後,

任命誰為首任巡撫?

省城放在何處為宜?

所需各項經費的來源從哪裏來?

軍隊編制和防區怎麽厘定……

等等等等。

可惜,還沒等這些問題都研究好,福州傳來了噩耗——

七月二十七日,大清國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左宗棠病逝!

據說,去世當天,大雨傾盆,如泣如訴……

左宗棠墓

09

老左在天之靈欣慰的是,九月初五,慈禧下發上諭:任命醇親王奕譞為ZL海軍事務大臣,組建ZL海軍事務衙門。

同日下旨:改福建巡撫為灣灣巡撫,任劉銘傳為灣灣首任巡撫,省城設定在台北府淡水縣。

左爵爺的兩大遺願,在這一天都變成了現實!

可劉銘傳卻上了一道折子,請求暫緩建省,

為什麽呢?

因為灣灣的底子確實是太差了——

不到三百萬人口;

雖資源豐富,但開發時間短,短時間內財政肯定無法支撐。

所以,劉銘傳建議:先給自己十年時間開發灣灣,積累一定的物質基礎後再建省。

關鍵時刻,閩浙總督楊昌濬找到劉銘傳,向他透露——

左宗棠臨終前,已經考慮到灣灣建省後的各種困難,因此特地給楊昌濬留了話,叮囑他在灣灣建省之後,福建還要和原來一樣,繼續在財政上幫助灣灣,直到灣灣實作財政自給為止。

楊昌濬完全執行老領導的遺囑,在原來每年44萬兩銀子補助的基礎上,再從其他方面擠出36萬兩銀子,支持灣灣各項事業。

聽到這個,劉銘傳不禁淚如雨下——

老左最恨他,但為保台,「搖」來一萬多湖湘子弟兵,幫自己;

什麽叫格局?什麽叫心胸?這就是!

老左到死,心裏還都想著灣灣!

劉銘傳馬上向上書,撤回折子,並表示不負朝廷信任,一定把灣灣建設好!

光緒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灣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台北府淡水縣縣衙正式上任,揭開了歷史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