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大陸的休漁期已結束,新聞報道中展示了大陸漁船萬船齊發的壯觀場面。 新聞特別強調的是大陸的執法船只,包括海警船、漁政船等,也隨之出海。尤其是在台海區域,這些執法船只積極進行執法活動。 由於近期發生了撞船事件,導致現在還有部份大陸漁民失蹤,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希望他們能夠平安無事。 大陸執法船只的巡邏和執法範圍已擴大至台灣淺灘,相較於過去有所增大。同時,也觀察到台灣「海巡署」的船只出現,但是他們僅作為旁觀者或觀眾,遠遠觀看著這一場面。
鏡頭裏的場景蔚為壯觀,然而,要精確統計出這些船只的具體數量卻並非一項輕松的任務。可以明確的是,海面上航行的船只數量遠超過1,000艘,至於精確到幾千艘的詳細數目,或許唯有中國大陸方面能夠掌握全面而準確的數據。 關於後續是否會有更多批次的船只加入這一行列,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考慮到船只安全航行的必要性,它們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距離,這一規定加之眾多船只在同一時間段內的活躍狀態, 使得兩岸之間的相關海域極易發生航行區域的相互重疊現象,增加了海上交通的復雜性和管理難度。 而台灣列島作為一個由台灣本島、澎湖列島、金門列島、馬祖列島等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 這些島嶼廣泛分布於遼闊的海域之中,彼此間相對分散,更進一步加劇了該區域海上航行管理的挑戰。
從海權劃分的角度來看,這些島嶼周邊的海域界限往往較為模糊,特別是在如此大規模的船只活動背景下,海域界限的重疊問題更加凸顯。 因此,在萬船齊發的壯觀場景中,兩岸在漁民作業管理、海防安全維護以及海域界限的明確劃分等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考驗。
如果繼續沿用管碧玲先前的策略路徑,那麽將極易再次引發沖突。 審視當前局勢,若能在這一過程中保持平穩,那麽未來的賴清德在海域管理上可能會選擇一條更為穩健的道路。過去兩岸之間,包括在澎湖列島、金門列島等區域,兩岸漁民之間形成了諸多非正式的默契。 這些默契源自於共同的生計需求——捕魚,因此界限並不分明,雙方均能展現出寬容與互助的態度。 長期以來,這些區域被視為「自己人」的領域,漁民們無論在哪個海域作業,遇到問題或緊急情況時,總能相互支援。
然而,今年2月的金門撞船事件以及管碧玲隨後的處理方式,顯然帶來了嚴重的後續問題,尤其是在船只接近、事故應對及緊急搜救等方面。目前,有一起撞船事件的搜救工作仍在進行中。在當前情境下, 管碧玲仍然擔任「海洋委員會」總管,大陸提高警覺並加大執法範圍,對台灣方面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台灣承受著的這種巨大的壓力,這主要源自其復雜多變的政治生態,包括兩大主要政黨及民眾黨之間的激烈競爭與內部鬥爭。 在這種持續的政治動蕩之中,台灣的經濟問題往往被邊緣化,導致大約85%的民眾自視為經濟上的弱勢群體,且缺乏有效的支持措施。
鑒於台灣經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內部經濟壓力的日益加劇,進一步升級兩岸緊張關系無疑會使經濟承受更重的負擔。 最為明智的選擇是兩岸在海域上建立並維持一種友好的關系,以共同促進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台灣的海防現狀存在諸多不足 ,如淡水漁人碼頭事件所展現的,快艇能夠輕易突破防線且未受到有效攔截,這凸顯了海防能力的薄弱。過去,賴清德跟管碧玲試圖利用海域問題來制造爭端,但在海防實際效能有限的情況下,這種行為更像是虛張聲勢,難以真正解決問題。
兩岸之間應致力於維持一種友好和諧的關系,這是確保經濟穩定與繁榮的基礎。在此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杜絕走私、毒品交易等一切違法活動,以確保社會環境的清明與經濟活動的健康執行。兩岸之間建立並維持和平互訪的關系,不僅為漁民等特定群體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也惠及廣大民眾,促進了社會的整體福祉。同時,這種友好關系對於促進經濟活動的活躍性、增強經濟活力也具有積極的影響,為兩岸經濟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台海本是一片寧靜之地,但因諸如賴清德、管碧玲等人士意圖挑起事端,導致台海局勢頻生波瀾,一連串事件接踵而至。 對於當前大陸漁民萬船齊發的壯觀景象,我們深感欣慰,並期望台海能夠持續保持和平穩定,為兩岸漁民提供一個安全無憂的捕魚環境,使他們能夠安心出海作業,滿載而歸,平安返家。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參照必須征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