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中東統一化為泡影,納賽爾主義夢碎伊拉克

2024-09-27台海

1970年9月28日,阿拉伯世界的天塌了

當埃及總統納賽爾的死訊由開羅傳到全世界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無不為之哭泣,這位年僅52歲的政治家不僅是帶領埃及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英雄,也是中東再次統一的希望

納賽爾是冷戰後阿拉伯世界的「全民偶像」,在他的號召之下,無數年輕人踏上了阿拉伯解放的道路,不同民族之間實作了諒解,中東大團結脫離了幻想,成為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

然而這一切隨著納賽爾之死戛然而止,他的離去,最終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納賽爾主義

之前我們說到,透過政變取得埃及權力的納賽爾,在埃及進行了雷厲風行的改革,並抓住唯一一個時機,從英法手裏硬生生地奪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完成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令納賽爾聲望大漲,同時埃及軍隊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中的拙劣表現,反而成為納賽爾個人能力極為突出的佐證

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以埃及的勝利告終之後,時年僅38歲的納賽爾不僅坐穩了埃及總統的位置

他在埃及的勝利,也令自以色列獨立以來飽受欺淩的阿拉伯世界為之一振,從約旦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與沙特

無數阿拉伯人都希望擁有一位類似納賽爾的領導人,而這些國家內無數的年輕軍官也都開始動起了效仿納賽爾,推翻國王成為領導者的心思

面對阿拉伯世界的潮起,納賽爾本人沒有把埃及當做他唯一的舞台,不管從個人野心的角度出發、還是阿拉伯世界未來的角度出發

都希望整個阿拉伯世界能擺脫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桎梏,至少能在形式上實作統一

1957年,納賽爾在公開露面中,開始頻繁提及他在埃及的執政綱領以及執政訴求

他清楚地認識到宗教在阿拉伯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為了對抗宗教,他必須找到能夠給予阿拉伯人精神指導的理念

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中,蘇聯的大力援助是奪回蘇伊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納賽爾不僅在政治上傾向於同蘇聯達成同盟,在意識形態上,也認為可以向擁有普世價值觀的蘇聯靠近

於是「納賽爾主義」在這一段時間內逐漸成型,這個主義的訴求主要有六點

首先是結束封建制度、建立社會正義、建立強大的軍隊以及建立健全的民主生活,這些內容看上去是任何一個現代政權都在追求的目標,不過最後兩點,就是納賽爾主義的核心

第一,納賽爾主義倡導消滅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第二,納賽爾主義倡導結束壟斷資本對政府的統治

這兩點背後,是納賽爾主義反美反資本的核心,同時也給出了一條「阿拉伯社會主義」的解法

嚴格意義上說,所謂的「阿拉伯社會主義」只是對社會主義的模仿,與科學社會主義相去甚遠

但是在納賽爾主義逐漸成型的1957年,僅憑借著驅逐帝國主義與實作平等這些口號,就已經足夠讓阿拉伯人聚集在納賽爾周圍了

時間來到1958年初,納賽爾迎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將成為中東統一邁出的第一步

聯盟

在納賽爾主義出台之後,雖然阿拉伯人對此感到熱血澎湃,然而在各個阿拉伯國家中間卻反響平平

原因非常簡單,當時阿拉伯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是鄂圖曼解體以後,由英法殖民者扶持起來的「王國」

這些國家雖然多少存在一些現代化行程,但大多數統治者,都是各種各樣的國王,權力傳承也都是在家族內部傳遞,同民主制度毫無關系

在納賽爾主義裏,這些國王本就是要被革命掉的,因此這些阿拉伯國家的統治者別說擁抱納賽爾主義,不直接出兵反對埃及就已經夠客氣的了

然而也並非所有的國家都由國王統治,二戰期間的敘利亞地區因被分割地過於零碎,加上其由法國而非英國統治

早在三十年代就建立了形式上的民主政府,等到二戰中期,敘利亞又趁法國戰敗宣布獨立,成為中東最早的一批沒有國王的共和國

在納賽爾主義提出之後,在敘利亞內部,從民眾到高層都對納賽欣賞有加,於是在1958年初,一封信件從敘利亞總統庫瓦特利處發向納賽爾

這封信的內容非常簡單,敘利亞人普遍認同納賽爾主義,並希望納賽爾成為他們的領導人,因此要求敘利亞同埃及進行合並

當開羅的納賽爾收到這條訊息之後,既感到驚喜也感到頭疼,敘利亞的人的好意讓中東統一踏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是敘利亞同埃及並非鄰國,兩國的政治組織也多有不同

納賽爾表示,除非敘利亞進行徹底的政治架構調整並全面並入埃及,否則就不會同意這項要求

納賽爾的本意是讓敘利亞人知難而退,但沒想到敘利亞領導人並不留戀權力,他們答應了納賽爾的條件,並在敘利亞內部舉行公投以證明敘利亞的民意

最後,納賽爾不得不接受敘利亞,1958年2月1日,兩國正式簽署合並條約,新國家被命名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埃敘合並的訊息在阿拉伯世界宛如一顆核彈,起初所有人都感到震驚,然而在下一刻,所有普通的阿拉伯人都激動到發狂,而所有的國王都害怕到夜不能寐

埃敘合並不僅意味著阿拉伯統一踏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同時,也意味著任何能推進統一的行動都有了一個大後台

協定傳出之後,伊拉克、沙特、利比亞、約旦與也門等國的納賽爾主義者都開始行動起來,準備先仿效納賽爾進行一次政變,在獲得政權之後再並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國王們那邊也不安生,統治北也門的穆塔瓦基利亞王國覺得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就想趕在被政變之前加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也門國王試探性地詢問能否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以聯邦一部份的形式加入,納賽爾考慮到埃及同也門距離過遠,加上聯盟也需要實驗如何合並不同形式的政體

因此答應了也門國王的請求,最終阿聯同也門之間達成協定,阿聯成員擴大到了三個,阿聯的下一個目標是伊拉克,但沒有想到的是,伊拉克最終成為了納賽爾主義的終點

納賽爾之死

合並也門之後,壓力來到了伊拉克的一邊,伊拉克國王並不想向納賽爾投降,可是伊拉克國內的軍官早就對納賽爾心向往之,還在伊拉克內部秘密建立了一個類似於「自由軍官」的組織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自由軍官組織首領卡塞姆照抄納賽爾給出的政變方案成功奪取伊拉克政權

然而在奪權之後,他卻同他的副手阿裏夫出現分歧,阿裏夫認為政變已經成功,應該立即開始同埃及的合並行程,但是卡塞姆卻認為剛經歷政變的伊拉克政局不穩,合並還應該在等等

面對卡塞姆給出的理由,阿裏夫完全不認同,他認為擔任伊拉克總理的卡塞姆是被權力腐蝕違背了初心

他並不想促進阿拉伯統一,而是想當下一個伊拉克國王,於是阿裏夫開始密謀推翻卡塞姆的統治

然而這一密謀,就是整整五年,1963年,阿裏夫發動齋月政變成功推翻卡塞姆的統治,但當他再次拿起統一方案時,卻發現阿拉伯世界已經變了個樣子

當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在伊拉克卡住之後,國王統治的那些阿拉伯國家紛紛選擇同美國聯合,利用CIA的力量避免政變發生

而埃及與敘利亞的合並也沒有那麽美好,雖然敘利亞人在起初願意接受埃及任何方式的統治,但埃及官員在來到大馬士革背後,卻並沒有將對方當做阿拉伯兄弟,而是敘利亞二等人

在強忍了三年之後,敘利亞軍隊發動政變驅散了由埃及人組成的敘利亞政府,並宣布暫時結束阿聯

這個結果在納賽爾的預料當中,因此他沒有采取任何強制手段幹涉敘利亞的結束,納賽爾認為只有讓埃及做出更大的成績,才能消解其他國家對埃及的猜疑

恰巧在這時候,阿拉伯世界有一個最大的政治正確,便是將以色列從中東驅逐出去

因此自1963年開始,納賽爾便在公開演講中多次強調以色列對阿拉伯世界的威脅,並宣傳埃及將同以色列繼續戰鬥,直到將猶太人趕進大海

針對以色列的輿論宣傳讓敘利亞即使結束阿聯,也依然同埃及保持著密切的關系,並在1966年同埃及達成攻守同盟,還讓阿拉伯民眾相信只要以某種形式驅逐以色列,阿拉伯國家便能實作真正的統一

雖然已經將以色列當做了最大的敵人,但納賽爾並沒有主動挑起同以色列的戰爭,因為自以色列獨立之後,猶太人對當前控制的領土並不滿意,並在敘利亞方向多次主動挑起沖突,納賽爾只需要等待時機,以色列早晚會自己撲過來

如同納賽爾預料中的一樣,1967年6月1日,以色列決定先發制人,展開了對埃及與敘利亞的主動進攻

然而納賽爾沒想到的是,埃敘聯軍即使在兵力與裝備上都占據絕對優勢,卻依然被以色列打的丟盔棄甲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世界的慘敗告終,雖然戰爭並沒有徹底打垮阿拉伯,但卻打垮了納賽爾的意誌,他徹底斷絕了把以色列趕回大海的希望,而這也意味著他已經不認為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完成阿拉伯世界的統一

失去希望後,納賽爾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1970年9月,突發的心臟病帶走了這位年僅52歲的阿拉伯世界領袖

在三年後的下一次中東戰爭當中,埃及軍隊證明了他們其實有擊敗以色列的可能,然而在失去了納賽爾之後,已經沒有領導人能讓整個埃及為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奮鬥了

不過在埃及之外,有些人即使弱小卻依然在同以色列展開鬥爭,至於他們的故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