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從批判到善意釋放?民進黨兩岸政策應調整海峽論壇評價

2024-06-11台海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賴清德甫就任兩岸關系對立敵意觸發,高於陳水扁及蔡英文主政時期。兩岸在無「九二共識」前提下,欠缺第一軌域對話協商,也無第二軌域海協、海基對話,第三軌域民間社會組織對話付之闕如。盡管如此,兩岸情勢變得更加復雜嚴峻,大陸舉辦兩岸交流平台「海峽論壇」,仍於6月15日在廈門舉行第十六屆各式各樣討論會及活動。這顯示大陸對台政策充滿戰略自信及定力,掌握兩岸關系的發展權及主導權。

海峽論壇可說是滬台雙城交流外,最具代表性論壇。台灣社會普遍民意高達八成,主張兩岸交流接觸對話,贊成兩岸進行有意義及建設性對話,顯然民意是支持兩岸交流對話協商。

然台灣社會中充斥一種反陸思維,「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結合,鑲嵌於在美國印太戰略民主成員中,主張台灣應參與民主共同體,同時掀起中國威脅論。在交流及反交流雙重結構性趨力擠壓下,將參與海峽論壇研討議題爭論,視為一種「和陸」與「抗陸」路線選擇及較勁之延伸。

盡管賴清德任命鄭文燦為海基會董事長及邱垂正任台灣陸委會主委,兩位政治實務者在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理性包容皆主張兩岸交流及對話。然針對此屆海峽論壇,6月6日台灣陸委會卻宣稱,不樂見地方政府人員參加相關活動。民進黨當局宣稱,支持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但反對利用交流名義包裝統戰宣傳與政治操作。批評海峽論壇為大陸主辦之大型兩岸交流活動,歷來借由活動對台宣傳「反獨、促融、促統」立場,並伺機進行統戰分化。

同時,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證實目前有雲林和金門兩地方首長申請赴陸參與。並說明台灣陸委會的立場,雖不樂見但不會阻止,並呼籲與會人員須遵守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及相關法規。

無論是不樂見或雖不樂見但不會阻止說法,凸顯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進退失據。

民進黨當局批判海峽論壇為大陸主辦之大型兩岸交流活動,歷來借由活動對台宣傳「反獨、促融、促統」立場,並伺機進行統戰分化。然而,民進黨又主張兩岸應和平發展,賴清德任命邱垂正擔任台灣陸委會主委、鄭文燦為海基會董事長,兩位皆具專業性、務實性及穩健性的技術官僚或政治人物,其目的不就是要促進兩岸交流及對話。民進黨當局對海峽論壇界定及評價,恐怕不利於兩岸交流及對話。

首先,民進黨界定「海峽論壇」為大陸對台統戰平台,禁止兩岸社會組織合作辦理相關活動。不僅禁止在台辦理相關活動;亦不得與大陸合作辦理:大陸不可在台舉辦論壇分支活動及延續性活動;島內地方政府、人民或團體也不得與大陸在台合辦論壇相關活動,或造成任何在台辦理事實。這將切斷兩岸草根性、民間性、社會性及經濟性組織交流及溝通,盡管如此,仍難以阻礙台灣社會組織團體及基層社會,對海峽論壇參與熱度。

其次,采取反制性及限制性兩岸政策措施。民進黨當局運用道德勸說方式,要求民眾勿配合大陸對台統戰;禁止較高行政部門層級及所屬單位人員出席相關活動;不樂見地方政府人員參加相關活動。具體而言,由於「綠中央」無法解開兩岸沖突對立,若藍白執政地方可與大陸接觸,形成藍地方包圍「綠中央」的態勢。但民進黨當局也必然宣稱,兩岸事務權責屬於「綠中央」而非藍地方。

復次,宣稱禁止民眾及社會團體組織參加「民主協商」、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禁止機關(構)、個人或團體、政黨以任何形式參加涉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或「民主協商」活動。在此有關兩制台灣方案及民主協商,有必要進一步厘清,在大陸許多兩岸關系研討會中,或多或少皆會涉及兩個議題討論,仍這停留在學術層面各界討論,應屬於一種意見表達自由及權利。

因此,探討兩制台灣方案及民主協商,勢將成為一種政治禁忌議題。海峽論壇參與討論主題及內涵,一般主要聚焦在兩岸民間性、基層性、社會性及草根性、經濟性議題討論。若是動輒界定為兩制台灣方案及民主協商討論,勢必造成一種寒蟬效果及嚇阻作用,成為遏制民眾意見表達自由。當雲林、金門地方首長提出申請,希望赴陸參加海峽論壇,陸委會宣稱「我們不樂見,但是不會阻擋」,形成一種暫時性模糊及遊離態度及立場,以消極抵制社會組織及民眾參與。

最後,建立民主防禦機制消極抵制兩岸交流。在現行所謂「台安五法」運作下,提醒民眾遵守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及相關法律規範,不得徑自與大陸簽署協定、備忘錄等文書,及進行違法合作行為或締結聯盟,或受其指示、委托或資助從事不法行為。這顯示民進黨借此宣示兩岸事務許可權歸於「綠中央」,藍地方只能遵循「綠中央」所設定兩岸政策底線及紅線。

總體言之,若是民進黨當局想要實作成為兩岸交流的積極者及倡議者,應先改變消極保守的反制者及阻礙者角色;此時調整其對海峽論壇的負面批評改為正面評價,或許是一種對大陸政策實施戰略性思維框架突破,這才是善意真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