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武漢何以打出網球王牌 有培訓,有賽事,有冠軍

2024-10-24體育
10月22日,【中國日報】頭版轉二版整版刊登了【Wuhan plays its aces to cash in on tennis fever】。武漢濃厚的網球文化土壤,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日益完善的體系,培育出了無數對網球充滿熱愛的學子們,為他們開啟了通往夢想的大門。
從李娜到鄭欽文,冠軍光輝為新一代的青春勵誌故事點亮了場燈,她們的激情、堅韌和對未來的憧憬,激起了一批批少年對網球的熱愛和追求。這裏讓我們相信,每一個熱愛網球的年輕人都能手握機遇的球拍,憑借不懈努力,打出自己的王牌。
在奪得奧運冠軍之後,鄭欽文馬不停蹄地開始「四連戰」。本月初,她在家鄉獲得了武漢網球公開賽的亞軍。
前幾日,由於疲勞和左腿傷病,鄭欽文作出艱難決定,宣布結束寧波公開賽,正式結束了她今年的中國賽季之路。
不過,22歲闖入中網準決賽,亮劍武網決賽,「女王欽文」亮眼成績的不斷鋪墊,使她已經確定將在WTA年終總決賽登場。
同樣來自湖北武漢的11歲女孩李夢曉,也在追逐著自己的網球夢想。在中國網球協會舉辦的U12女子組比賽中,李夢曉排名第41位,距離年終總決賽資格還差1300多分。但這位年輕的希望之星計劃參加更多的比賽,並決心縮小差距。
武漢網球公開賽連線了中國網球的兩代人。當鄭欽文在賽場上奮力拼搏時,夢曉就在她的身邊——作為鄭欽文每場比賽的球童,李夢曉近距離感受著這位家鄉的英雄,目睹她如何在職業生涯中創造又一個裏程碑。
今年初,李夢曉觀看了鄭欽文在澳洲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中與阿利納·薩巴倫卡(Aryna Sabalenka)的較量。當兩人在武網賽場上再次交手,她有機會更近距離地觀察鄭欽文。
「我學到了很多頂尖選手在比賽中調整自己的方式,尤其是她們狀態不佳的時候。比如,鄭欽文在回到球場前會給自己打氣,而薩巴倫卡在丟掉一盤後會休息一下,換身衣服。」李夢曉說。
武網決賽緊張驚險,令人屏息。最終,薩巴倫卡以6:3、5:7、6:3險勝鄭欽文,拿下三連冠。
激情燎原
鄭欽文奪得奧運冠軍後,網球熱席卷了整個中國,尤其在湖北武漢點燃了人人們的激情。網球培訓中心的咨詢電話應接不暇,網球器材銷量直線上升,武漢網球公開賽也熱度空前。
作為本賽季最後一場WTA1000賽事,剛剛結束的武漢網球公開賽打破了單日和總門票銷售記錄。賽事收入突破了2500萬元人民幣,是2019年的4.88倍,超過18萬名觀眾到場觀賽,比五年前增長了80%以上。
賽事的火熱還輻射到明星球員探訪學校、球童招募等活動,點燃了當地青少年的興趣。
打了五年多網球的李夢曉被選拔為球童。她曾作為觀眾體驗了澳網和中網的賽場,看著球童們在球場上神采飛揚,心中充滿羨慕之情。
因此,當家鄉武漢的比賽發出球童招募的訊息,李夢曉立即讓父母給她報了名。
經過兩輪的嚴格選拔和八天的集中訓練,李夢曉脫穎而出,成為86名正式球童的一員。這一段離開父母十多天的生活經歷,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觀察頂尖球員如何在比賽中調整戰術,李夢曉還加深了對網球規則的理解,並認識了許多與她同樣熱愛網球的新朋友。「有些球童是我在過去比賽中的對手。在球場上,我們是對手,但在球場外,我們是朋友。」
李夢曉和鄭欽文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她們都師從同一個教練。李夢曉已經跟隨余麗橋訓練了四年多。曾9次獲得全國女子網路球單打冠軍的余麗橋,退役後一直在湖北執教,李娜和鄭欽文都曾是她的弟子。
李夢曉每周訓練四次,每次長達三小時。她深知余麗橋的嚴格,也努力達到教練的高要求。
「我很享受在球場上追逐每一個球的感覺,很享受贏球的快感。」李夢曉說,「如果我輸了一場本該贏的比賽,我可能會哭。但如果我沒打過別人,這只能說明我需要更加努力,不斷進步。」
11歲的李夢曉已經開始了職業網球生涯,她經常到全國各地參加比賽,並獲得青少年排名積分。
競爭中成長
在李夢曉的人生道路上,母親董怡陪伴著她的每一步。董怡負責所有的「後勤」——從場外的吃穿住行,場上的加油助威,到賽後機能恢復,她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從春節到國慶,我們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在各個城市比賽。國內的賽事和排名體系其實相當成熟,競爭也很激烈。作為家長,我們已經成了計算積分的專家了。」董怡說,「而且事實證明,以賽代練讓夢曉收獲很多。我們能透過比賽發現問題,然後在訓練中努力解決。」
雖然目前還不確定李夢曉是否會繼續職業網球生涯,但董怡承認,這條道路並不容易。李夢曉已經取得了幾次比賽的勝利,但由於最近當球童的經歷,她中斷了比賽,失去了積分的機會,導致她的排名有所下降,影響到進入年終總決賽的機會。
董怡計劃和李夢曉一起討論今後參加比賽的問題。她也強調,去當球童的決定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家人也完全支持。
「自她從武網回來後,我看到她明顯成長了。她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很大提升,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收獲。」
湖北省體育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黃艷紅說,培養「現象級運動員」是一項重大挑戰。「這背後是一代代網球人的傳承。好的教練帶出好的學生,好的學生退役後又成為好的老師,在不停反復的過程中,一步步積累出網球發展的土壤。」
「我們已基本探索出一個高度職業化、國際化、商業化的網球運動員培養模式。」黃艷紅說。
為了給年輕運動員提供充足的比賽機會,湖北省已舉辦了多項國際賽事,包括WTA1000武漢網球公開賽。此外,湖北省還在武漢和京山舉辦了ITF國際青少年網球巡回賽,武漢市的青少年網球比賽也每周不斷。
湖北省一年一度的青少年網球錦標賽面向8至18歲球員,今年的比賽吸引了500多名選手參加,比賽從每天上午8點持續至晚上10點。
「現在我們的組織結構很健全。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協會,每周都有比賽安排,每天都有網球活動。」黃艷紅介紹。
2014 年,武漢人李娜創造了歷史,成為首位贏得澳網冠軍的亞洲球員。當時,11歲的鄭欽文和隊友們在電視機前歡呼雀躍。
十年後,當鄭欽文奪得奧運冠軍,螢幕前的萬千觀眾中,有一位11歲的李夢曉。
打響網球名聲
十年來,武漢網球公開賽不僅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成為武漢城市形象的閃亮標誌。
武漢體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漢網球公開賽聯合賽事總監汪濤說,今年全國各地的球迷都湧到武漢觀看鄭欽文的比賽,其中46%的觀眾來自外地。
「觀眾從全國各地趕來,不僅提升了賽事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了武漢的城市形象。」他說。
「湖北在中國網球界有著特殊的地位,培養出了多個冠軍——大滿貫冠軍李娜,奧運會網球首金李婷,現在的鄭欽文。」汪濤說,「我們有強大的教練體系、充足的設施,我們的賽事透過培訓球童和誌願者來培養人才,來擴大網球運動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
汪濤也見證了武漢青少年網球教練體系的穩步發展、培訓機構的壯大,以及專業和業余比賽的增加。
武漢已經建設了一支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隊。自2015年起,武漢在42所中小學試點開展「網球進校園」活動,網球技能培訓被納入武漢市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截至2023年,已有近1.3萬名青少年接受了免費網球培訓。
2013年,武漢市在體育運動學校建立了網球訓練基地,吸引全國各地的頂尖選手,培養精英球員。如今,武漢擁有2300多塊網球場地、100多所開設網球課程的小學和270名註冊青少年網球運動員。
助力少年逐夢
在舉辦本次武網的光谷國際網球中心附近,武漢光谷第二小學的網球教育也共同成長,至今已推行六年多。
副校長張永明回憶說,學校成立之初條件簡陋,由於沒有合適的場地,只能在操場上用便攜式球網上課。
如今,學校擁有兩塊標準球場、兩塊用於網球教學的小型球場,以及一支由三名全職網球教練組成的專業團隊。每年,光谷二小都有數百名學生報名參加網球課程,需求量很大。
「武漢網球公開賽就在這裏舉行,為我們整個本地網球界註入了活力。」張勇明說。
網球教練於曉光說,學校為所有學生提供入門課程,並選拔那些對網球特別有熱情的學生參加每天上午的訓練,提升他們的技能。
於曉光認為,網球是一項能夠促進孩子成長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和力量,還能培養性格和決策能力。「在比賽中,孩子們學會了耐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過,要長期堅持,網球訓練的成果才能顯現出來。」他說。
10月10日,在武漢網球公開賽期間,女雙二號種子選手美國網球運動員尼科爾·梅裏查爾-馬天妮絲(Nicole Melichar-Martinez)和澳洲網球運動員埃倫·佩雷斯(Ellen Perez)來到了光谷二小。恰逢佩雷斯的生日,師生們與她一起熱情慶祝。
兩人還與學校的網球學生一起進行了輕松愉快的對打。第一個跟梅裏查爾交手的學生,是已經打了三年多網球的11歲學生張妤昔。不久前,她還獲得了武漢市青少年運動會女子雙打亞軍。
「這是我第一次跟世界級球員對打。剛開始的時候很緊張,到後面稍微放松了一點。梅裏查爾很厲害,但她一直面帶微笑,非常友好,能夠跟她打球我非常開心!」張妤昔說。
張妤昔觀看了鄭欽文在武網的每一場比賽,努力向職業選手學習。她說:「看了他們的比賽,我感覺自己在場上也像個職業選手了。」
梅裏查爾對學校開設網球課感到驚訝。「在我們國家,我都沒有機會在校內打網球,只能課後自己找教練,或者在俱樂部、社團跟其他同伴一起訓練。我小的時候,更多是跟父母和姐姐對打。」她說。
於曉光提到,學生們在見到職業球員後更加興奮,也更加專註。「現場觀看頂級運動員的比賽當然也能讓人興奮,但親自與他們一起訓練,那就更不一樣了。希望這次接觸能更加鼓勵他們,向職業運動員的夢想努力。」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周荔華 劉坤/俞盈盈)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