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從國貨之光到市場棄兒,暴跌 1500 億,為什麽大家不買「李寧」了?

2024-07-13體育

這事兒咱們得好好聊聊,畢竟李寧這品牌,從「國貨之光」到「市場棄兒 」,這劇情比電視劇還精彩。先說說這事兒的由頭,2016年,CBA賽場上,易建聯那「扔鞋門」,簡直炸裂現場,李寧牌籃球鞋被質疑質素,觀眾們心裏頭嘀咕:「這鞋真能讓人飛得更高?」

接著2021年全運會,陳雨菲腳趾被自家戰靴劃傷,這事兒一出,李寧的股價跟坐滑梯似的,從300多美元嗖一下掉到50多美元,市值縮水1500億,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話說回來,李寧這品牌,可是有個傳奇的起點。 1963年,廣西柳州出生的李寧,從小就是個運動天才,體操界的小明星,19歲那年世界杯體操賽,一口氣拿了6枚金牌,那場面,簡直亮瞎眼。之後幾年,他成了體操界的「金牌收割機 」,連國際體聯都給他留了個位置,四個動作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榮譽,杠杠的!

但是, 人生哪有那麽多順風順水,1988年漢城奧運會,李寧在吊環上一跤摔下來,那笑容裏藏著多少辛酸。 回國後,李寧差點成了「 全民公敵 」,直到健力寶的李經緯伸出援手,這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1 990年,李寧運動品牌誕生,從一個小小的工廠起步,靠著李經緯的支持,短短幾個月就站穩了腳跟。亞運會的贊助權拿下,李寧品牌一炮而紅,成了中國體育用品界的頭號玩家。

2004年上市,一切看似美好,但好景不長,競爭對手如狼似虎,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贊助權被Adidas搶走,這打擊,不亞於一記重拳。 接下來的幾年,李寧公司嘗試轉型,高端化、年輕化,口號從「 一切皆有可能 」變成「 讓改變發生 」,結果呢? 老客戶跑了,新客戶沒抓到,庫存堆積成山,店鋪關門歇業,一時間,李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過,命運似乎特別垂青李寧。 2018年,紐約時裝周,李寧的「番茄炒蛋 」套裝意外爆紅,國潮風刮起來,李寧再次站在了時尚的風口浪尖。

但好景不長,2021年,漲價策略傷了消費者的心,2022年的「 軍服風波 」,加上高管不當言論,直接把李寧推向了輿論的深淵,市值蒸發1000億,這教訓,夠深刻。

從輝煌到低谷,再從低谷攀向高峰,李寧的經歷像極了過山車。這告訴我們啥? 品質是王道,情懷不能當飯吃,品牌要想長久,得實實在在地做產品,真心實意地服務消費者。 希望李寧能從中吸取教訓,重振雄風,也希望更多國貨品牌,能穩紮穩打,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話說回來,李寧這一路的起起伏伏,就像過山車一樣刺激,但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商業教科書,裏面藏著不少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道理。品牌建設並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正確的戰略方向。 李寧從頂峰到低谷,再試圖重新爬升的過程,恰恰對映了中國品牌在全球化競爭中的艱辛與挑戰。

記得2018年那股「國潮熱 」嗎?李寧憑借著大膽的設計和創新的行銷策略,成功地在國際舞台上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那「番茄炒蛋」套裝,不僅征服了紐約時裝周,也俘獲了無數年輕人的心。但好景不長,隨著品牌熱度的攀升,李寧似乎開始迷失自我,忘卻了初心。

2021年的漲價風波,就像是給狂熱的市場潑了一盆冷水。消費者開始質疑,李寧是否已經不再是那個貼近大眾、關註消費者需求的品牌了。 這種信任的裂痕一旦形成,想要修復,談何容易?

緊接著,2022年的「軍服風波」更是雪上加霜。一款設計酷似島國軍服的羽絨服,加上CEO的國籍背景,瞬間點燃了網絡上的憤怒情緒。這不僅是對品牌聲譽的巨大打擊,更是對消費者情感的嚴重傷害。

李寧的反應,先是沈默,然後是高管的不當言論,最後是創始人親自出面道歉,但這一切似乎都來得太晚了。 品牌,尤其是像李寧這樣的國民品牌,承載的不僅僅是商品的價值,更是文化的象征,情感的寄托。 每一次決策,每一次行銷,都應該慎重考慮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影響。李寧的這些風波,提醒我們, 品牌建設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要想走得遠,走得穩,就必須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對消費者的尊重。

從李寧的跌宕起伏中,我們可以學到, 品牌要想長盛不衰,不僅需要過硬的產品質素,還需要與時俱進的市場洞察力,以及真誠對待每一位消費者的態度。 李寧的故事,是每一個中國品牌成長道路上的縮影,也是對所有品牌的一次警醒: 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根,不要忽視那些支撐你走到今天的人。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這句話,李寧品牌應該深有體會。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只有不斷前進演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讓我們一起期待,李寧能否再次創造奇跡,成為真正的「國貨之光」,引領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畢竟,故事還沒結束,傳奇仍在繼續。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