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一組數據是美媒釋出:關於2005年兩位MVP競爭者拿殊和奧尼爾的數據對比,並配文你們認為誰更應該贏得那一屆的MVP?
當然我們都知道最終的贏家是拿殊,以至於多年後奧尼爾仍然對這個結果念念不忘,並表示:拿殊偷走了我的第二個MVP。
其實在當時看來,兩人的情況比較類似,同樣年過而立,同樣是轉投新球隊的首個賽季而且都幫助各自球隊明顯提升了戰績。
從最終的得票率就能看出,兩人微弱的差距:拿殊僅僅領先了1.03%,
奧尼爾的強大毋庸置疑,但必須承認拿殊在那個賽季同樣是劃時代的存在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他以一己之力打造出全聯盟最賞心悅目的進攻體系,一舉開創了跑轟戰術的全新時代,每場平均11.5次助攻,即使放在如今數據爆炸的小球時代依舊難能可貴。
然而更加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做到這一切的僅僅是一名體重只有88公斤,患有先天性的脊椎前移,從未在正式比賽中完成過灌籃的白人後衛,所以這更加凸顯出拿殊的不易。
結合拿殊之前生涯他不溫不火的表現,這簡直可以說是史上最快的前進演化之一。
那麽2005年的拿殊是如何完美融入德安東尼的體系?完成個人法完美轉型的呢?
那麽2005年的拿殊是如何完美融入德安東尼的體系?完成個人法完美轉型的呢?
他又是怎樣率領太陽異軍突起,並在季後賽中手刃舊主的呢?
今天讓我們聊聊2005年大器晚成的拿殊。
在2004年的夏天,剛剛結束的季後賽獨行俠在首輪以1:4慘敗給國王,飽受背傷困擾的拿殊被對位的麥克畢比打爆了,這樣的表現很難讓球隊老板庫班感到滿意,於是他在休賽期只為這名白人後衛提供了一份為期5年均薪900百萬的合約。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太陽很快為拿殊奉上一份高達5年6500萬的合約,作為拿殊的老東家,太陽剛剛度過了一個糟糕的賽季僅取得29勝排在西區倒數第二,但鳳凰城卻雲集了一眾天賦不錯的年輕人:二年級的小斯每場平均可以貢獻20.6分9籃板,鋒線位置上還有攻防俱佳的馬利安和得分手莊遜。
而中途執教的德安東尼試圖植自己的進攻理念,卻唯獨缺少一位真正的組織核心,顯然相比於並不看重自己的獨行俠,太陽對拿殊來說是更合適的球隊,最終獨行俠自然沒有選擇匹配太陽提供的合約,因此拿殊重返老東家。
日後拿殊在談及此次轉會的原因時表示:庫班說我三十歲了還打的一團糟。不過平心而論這確實是當時的真實情況,只是當時的庫班怎麽也不會想到拿殊會在鳳凰城名揚天下,攀上新的巔峰。
得到拿殊之後,德安東尼開始推行自己崇尚的「跑轟戰術」。
其核心理念:就是圍繞身材更小。運動能力更強的球員,利用投籃能力拉開進攻空間,打出更快的轉換速度,即所謂的「七秒快攻體系」。
根據這一理念,此前主打4號位的小斯開始頂上5號位,加4號位的馬利安,都是拿殊的高位擋拆搭檔,在兩側則遍布著諸如喬莊遜,李察臣這樣的射手,準備接球投籃,而空間恰恰就是德安東尼「跑轟體系」的關鍵,
這個戰術的關鍵是:只有最大限度的起到牽制作用,才能進一步帶動進攻速度。
作為進攻的發起點拿殊,無論是高位擋拆還是快速分球的能力早已爐火純青。更重要的是他自身還擁有出色的進攻威脅,可以說是帶動這一體系的不二人選。
於是,相比於獨行俠時期他在個人進攻上有所轉變,減少了沖擊籃筐的頻率增加了中遠距離的持球跳投和組織傳球的比重,這樣的轉型進一步保護了拿殊脆弱的老腰。
得一提的是,當賽季恰好是「no-hand-check」實施的第一個賽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齊備。
賽季剛開始太陽全新的進攻體系便開始顯現威力了:前35場比賽,他們贏下了其中的31場,一舉震驚聯盟,完全區別於其他球隊緩慢和死板的陣地戰,太陽行雲流水的比賽節奏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在此期間,拿殊沒有高光的得分表現,卻真正將自身進攻威脅開發到了極致。
跟傳統組織後衛以傳攻攻的風格戰相比,拿殊更趨向於以攻帶傳,他往往會在比賽開局先透過個人進攻,改變對手的防守,當包夾和高壓防守出現之後,拿殊運用他無與倫比傳傳球能力帶動太陽進攻的多點開花。
同時期,高比曾用「聯盟神射手」來形容過拿殊。由此可見他的投籃威脅放眼NBA歷史的一號位球員中能在投籃方面略勝拿殊一頭的恐怕只有小學生一人了。
必須承認從組織串聯這個維度來評價居里的球場視野和傳球手法都不如拿殊,畢竟他並不算是一個傳統的純正控衛。
於是在太陽比賽中,我們很容易看到這樣的進攻畫面:
第一種:
當對手主防外線時,拿殊和小斯的高位擋拆便開始發威,要麽是拿殊的持球跳投,要麽就是小斯順下接傳球的大力入樽。
第二種:
當拿殊用鬼魅的運球突進內線吸引對手包夾時,他還可以在任何情況下準確的找到空切或者外圍處於空位的射手,這樣一來對手幾乎很難切斷他的傳球路線。
然而還有一點極為恐怖:
拿殊推快攻的能力也是一絕,他總是能用意想不到的傳球方式將隊友的快速落位全部轉化為真正的進攻機會。換句話說,對手幾乎很難限制拿殊創造進攻的能力。
那麽問題也就來了,當年的獨行俠擁有著近似於太陽的空間型陣容,那麽拿殊為什麽沒能在獨行俠打出高光呢?
首先,自然是德安東尼體系的成就;
另一點,是獨行俠真正的進攻核心是諾天王,對於拿殊來講並沒有太多的戰術自由度;
當賽季憑借出色的個人表現和帶隊成績,拿殊時隔兩年再次入選全明星,最終一路高歌猛進最終豪取62場勝利高居聯盟第一,相較於前一個賽季整整提升了33勝勝績。同時,62勝是太陽隊史的最佳戰績追平了92-93賽季巴克利領軍時的勝場數,直到21至22賽季才被保羅和布克帶隊打破。
繼續回到04-05賽季來聊,當時的太陽作為當賽季聯盟進攻火力最兇猛的球隊,每場平均110.4分排在聯盟第一,領先第二名的國王多達6.7分,在拿殊的穿針引線下,他們的進攻可謂快中帶穩,每場平均透過轉換進攻能拿下22.5分比聯盟的平均值整整多出了10分,23.5的助攻數聯盟第三,13.9的失誤數卻是聯盟第九少。同時太陽全季投出的2026記三分球和796的命中數全都是新的歷史記錄。39.3%的三分球命中率同樣位列聯盟之首,可以說這支太陽幾乎奠定了小球時代的基礎。
歸太陽的首個賽季,拿殊成為球隊脫胎換骨的催化劑,每場平均15.5分11.5助攻。三項命中率分別50.2%,43.1%和88.7%效率堪稱恐怖。
因此,他成了繼庫西和魔術師之後第三位斬獲MVP的控球後衛,也歷史上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加拿大球員。
他的調動下,太陽主力陣容中幾乎所有的球員無論是數據還是效率都取得了顯著的提升:小斯在三年級便迎來了生涯巔峰,賽季每場平均26分,8.9籃板,投籃命中率高達55.9%,當賽季每場平均透過擋拆拿到3.8分排名全聯盟第一,兩名主力射手喬莊遜的三分命中率從30.5%提升至47.8%,李察臣則每場平均命中聯盟最多的2.9記三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拿殊當賽季缺席的七場比賽中太陽兩勝五負,他的個人影響力不言而喻。
季後賽首輪對上大加素率領的灰熊,太陽兵不血刃以4:0比分完成橫掃。次輪冤家路窄拿殊和舊主獨行俠正面相遇,首場比賽太陽延續了常規的贏球模式,拿殊輕松寫意得到11分13助攻,小斯狂砍40分16籃板,馬利安和莊遜全部都得分20+,另一邊得到28分的諾維斯基獨木難支,太陽25分大勝先下一城。
首戰結束後獨行俠主動求變,利用防守陣型的收縮來限制拿殊和小斯的高位擋拆逼迫拿殊增加個人進攻,次戰拿殊手感不佳,而對方的鋒位搖擺人擺人米克芬利突然爆發獨砍31分成為比賽的變數,獨行俠最終兩分險勝扳平一局。
第三戰外線投射的差距成為比賽勝負手,太陽在三分線外22投11中並將獨行俠限制在18八投僅1中,太陽再次大勝超出總比分。
第四戰小斯狀態低迷全場8投僅3中,再加上喬莊遜因傷缺陣,太陽不敵對手在這種形勢下反而逼出了最強進攻形態的拿殊,加拿大人全場28投20中,砍下職業生涯最高,48分險些幫助太陽完成逆轉,可惜最後還是不敵對手。
好在此後,兩戰隊友狀態回暖小斯和馬利安分別站了出來,拿殊則維持著一反常態的高出手數,兩戰分別拿下34分和39分最終幫助太陽連下兩城,以四比二的比分成功晉級。
整個系列賽拿殊每場平均轟下30.3分12助攻,三項命中率分別高達55%,41.9%和96.2%,這是拿殊職業生涯共二十三個系列賽之中每場平均得分最高的,也是唯一一個超過24分的系列賽。同時拿殊生涯只有兩個系列賽的效率邁入了180俱樂部,這個系列賽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說素來都更以組織串聯見長的他打出了職業生涯最具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一輪系列賽,從中球迷也可以看到他復仇救主的決心,另一方面拿殊也向世人證明雖然身為宗師級的傳球手,但他個人的進攻能力同樣不可忽視。
西區決賽,太陽無法抗衡馬刺GDP
西決,太陽對上了GDP領銜的馬刺,整個系列賽前兩戰拿殊延續了前一輪的進攻火力接連砍下29分13助攻和29分15助攻,
但太陽卻在主場連敗兩場,為什麽呢?
在馬刺面前他們暴露了最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防守。太陽的小陣容雖然能夠成就跑轟的大成,但卻付出了體型的代價。
常規賽期間他們的防守效率只能排在聯盟第17位,外線防守尚且合格。但在內線護框方面,小斯個人防守能力不足,而四號位的馬利安則更擅長掃蕩和協防。因此GDP三人可以隨心所欲的沖擊太陽脆弱的內線,整個系列賽三人每場平均可以合砍70分。
另外鄧肯每場平均可以搶下4.6個前場籃板,顯然太陽並沒有太多的辦法。
同時在限制太陽進攻方面,波波教練安排的防守策略相當堅決:那就是封鎖球場的兩側,全力切斷拿殊和外線的聯系。
結果就是整個系列賽小斯可以轟下每場平均37分,但太陽的每場平均三分球出手卻降至15次,與常規賽相比少了近10次。於是太陽引以為傲的整體進攻突然消失了,轉而極度依賴小斯和拿殊的二人轉。進而影響了他們極為擅長的轉換進攻,當贏球模式不在,太陽自然大勢已去,最終以1:4的比分不敵馬刺無緣總決賽。
整個系列賽拿殊每場平均23.2分10.6助攻的數據依舊穩定,但很無奈波波引領GDP徹底掐死了太陽體系的命門,於是就會有不少人說拿殊的成功離不開體系的完整和角色球員的發揮。隨後的05-06賽季主力射手喬莊遜和李察臣全部離隊,小斯則因傷賽季報銷,太陽體系看上去分崩離析但拿殊依舊率領殘陣打出54勝並奇跡般的再次打入西區決賽。
所以說德安東尼的跑轟戰術離不開拿殊,另一方面只要拿殊存在這一體系就能照常執行,因此拿殊個人也蟬聯了MVP。
好了,以上便是對於拿殊傳奇的04至05賽季的回顧,作為世紀初的頂級控衛,他和01至02賽季的紀德一樣都在轉頭弱旅之後以一己之力帶隊實作蛻變。
相比之下紀德在防守端的影響力要更勝一籌,而在進攻端紀德更傾向於穩定的操盤手。拿殊則是最無解的進攻創造者,尤其在自主進攻的穩定性這一層面,拿殊勝過紀德太多,兩人風格不盡相同。
所以籃網靠防守立足,而太陽則能打出歷史級別的進攻。不過那支太陽成也進攻,敗也進攻。我們都知道跑轟太陽是小球戰術的先驅率,先嘗試用尺寸換空間,但最終還是離總冠軍咫尺天涯呀。
歸根結底,正如前文所講:內線防守在高端局成了死穴。
那麽在太陽失敗後,小球戰術是怎麽帶來總冠軍的呢?也許正因為有處於巔峰的這個家夥吧,縱然臟動作車載鬥梁,但卻真正能做到在進攻端不明顯阻礙空間的情況下在防守端能以不到兩公尺的身高頻繁完成小防大。所以,防守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