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武漢三鎮俱樂部釋出撤資公告,試圖逼宮當地有關方面加速推動股改,俱樂部也開始出售部份高薪球員進行減負。
可是一年之後,部份球員已經等不及了,他們向足協發起了欠薪仲裁;何超更是在社交平台,疑似諷刺俱樂部是「騙子」!除此之外,三鎮還有幾個尚未解決的外援官司。
從2013年開始做青訓,到18年打中冠,19年打中乙,三鎮的投資方還都屬於小打小鬧。但是在20年當三鎮的投資方和有關方面達成了三年計劃的共識之後,他們加大了投入,連續砸了三年實作三年三冠。 三鎮確實砸出了最近十幾年,中超最有性價比的一個聯賽冠軍。
但是三年計劃到期之後,俱樂部該如何運作呢?其實在2023賽季,那封「零轉讓」公告釋出之前,三鎮就已經開始削減投入了,投資方已經試圖往股改的方向去推動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武漢當地有關方面並沒有什麽動作,也確實把投資方給逼急了,所以俱樂部才釋出了撤資公告,並承諾是「無償轉讓」,「給接盤者0負擔」。而在當時,俱樂部也找了一群媒體在那吹「誠意滿滿」、「給接盤方提供的條件相當有利」、「優良資產」這些風。
而在三鎮的一波操作下,去年9月,「鄂旅投」這個潛在接盤方就已經浮出了水面。
那為何一年時間,潛在接盤方遲遲沒有進一步的動作呢?一方面是因為,「鄂旅投」這個潛在接盤方是湖北省省屬企業,武漢體育局和武漢足協確實沒有能力,去推動省屬企業來接。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 自始至終所謂的「無償轉讓」、「0負擔」,就是一張口頭支票!
三鎮的投資方是絕對不可能,真正采取「無償轉讓」+「零負債」的方式放棄俱樂部;那封公告以及後續找媒體吹風,只不過是一種博弈手段。
那麽武漢有關方面對於三鎮的股改是什麽態度呢?
你要說完全不管?那倒不至於,畢竟今年還給拉了幾千萬的贊助。但你說當地有關方面非常積極的想要推動股改?也沒有這回事。 實際上這個賽季「只贊助不接盤」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先觀望著,讓三鎮以及背後投資方亮出底牌,亮出俱樂部的具體債務。如果接的起就接,接不起就拉倒。而潛在接盤方的態度其實也很明確,可以負責未來開支,但過往債務肯定不會接。
三鎮也很清楚,如果盤子太大,肯定不利於推進股改;而股改前,俱樂部也需要更多的資金註入。所以從去年9月開始,他們陸續清理掉了斯坦丘、戴維森、謝鵬飛、韋世豪等高薪球員,降低薪酬的同時,回收一些資金。哪怕是今年9月出售恩歷克,本質上也是一種開源節流的措施。
可是開源節流也好,武漢有關方面拉來的贊助款也罷,這些錢連今年的開銷都還沒抹平呢,填補過往的赤字更是無從談起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危機也浮出了水面。 不管是外援官司,還是國內球員仲裁,對於欠薪的追討,都已經追溯到2022賽季的獎金問題了。
那麽站在潛在接盤方的角度出發, 三鎮連22年的應付款都沒付清呢,這時候誰把俱樂部接過去,就等於接了一屁股債的情況下,三鎮的股改自然就不可能有進展。
反觀之前的投資方同樣是私企,為什麽河南的股改成功了呢?因為在「過渡期」內,胡葆森承諾的過往債務由建業承擔這一點,他做到了。建業留下一個幹凈的殼子,接盤方接起來也就沒有負擔了。
2024賽季,當地有關方面給三鎮拉來的這幾千萬贊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視作股改的「過渡期」。但由於俱樂部的債務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有更多的歷史遺留問題,開始浮出水面的情況下,留給三鎮營運出現轉機的時間點,還有多少呢?
沒有人知道,在錯過了2024年這個「過渡期」之後,2025年當地有關方面還不會再給俱樂部拉一筆贊助去「過渡」。 而在被畫了一個又一個大餅之後,這些選擇跟俱樂部對簿公堂的球員,他們已經不相信所謂的股改了,他們只關心什麽時候能把欠薪拿到手,可以說三鎮俱樂部的未來充滿著很大的未知。
雖然中國足協前段時間,在關於25賽季的準入會議上,拿出了必須要解決欠薪的強硬態度。但是過去這幾年,除了2022賽季之外,足協每一年在準入的時候,都是一次又一次下最後通牒,一次又一次沒有嚴格執行準入標準。這種空頭支票開的,就連宋凱都不會相信。 當然外援官司是肯定要解決的,但國內球員還是只靠一張簽字表,那就看各個俱樂部大顯神通了。
而三鎮要想過準入,肯定要籌錢搞定外援的官司;但內援的仲裁,還在庭審過程中呢!等庭審完了,仲裁結果公布的時間拖一拖,不就把25賽季準入混過去了麽?
而三鎮的投資人劉總,一直很想把尚文青訓的孩子拉上來試試!只要三鎮能活過這個冬天,2025賽季就是這些孩子代表三鎮在中超披掛上陣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