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盤點傳統武術兵器中那些要命的鈍兵器

2024-07-20體育

中國武術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浸婬武術多年的武學宗師也不敢說窺其全貌,普通人見到的也就是冰山一角,兵器作為傳統武術的總要組成部份,被視為手臂的延伸,可見其重要性。兵器說白了就是各種具有殺傷力和破壞力的器械,在古代,戰場搏殺是披甲的,很多利刃無法破甲,這時候就需要鈍器的打擊破甲能力,給大家盤點一些常見的鈍兵器。

1、鐧

鐧因外形為方形有四棱,長為四尺。把與鐧身連線處有鋼護手。鐧身有棱而無刃,棱角突出,也有使用單鐧的,但還是練雙鐧的人居多。擊法有上磨、下掃、中截、直劈、側撩、絞壓等24法,著數有「橫三豎四」,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蹦、砸、挑、戳、掛等,配合身法,技法多變。

用鐧要求快且猛,因此有「雨打白沙地,鐧打亂劈柴」之說。而且鐧的重量一般較大,對使用者的力量要求較高,我們知道的一個詞叫作殺手鐧,就是飛鐧,也叫撒手鐧,就是鐧的招數,用來形容自己的看家本領。

2、鞭

說到鞭,大家可能率先想到的是鞭子,九節鞭什麽的,這些都屬於軟兵器,我們所說的鞭是短兵器械的一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鞭就是已經開始盛行。

鞭多為銅制或鐵制,常用的鞭法很大程度上與鐧類似,有劈、掃、紮、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技法,也是以雙鞭為主,我們所熟知的門神尉遲恭,使用的就是鞭。

3、錘

錘在古代稱之為「椎」,。在戰鬥中用錘硬的威力很大,多用於戰陣之中砸重甲兵,或者在盾牌之後砸騎兵的馬頭。一般的用法以砸、擂、涮、曳、掛、沖、雲、蓋等為主。

現實中的錘頭一般是成年男性的拳頭大小,並沒有電視劇中所展現的比人頭還要大的錘頭,那些都是藝術誇張的,即便是小錘頭,一錘下去,內臟俱傷。戰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就有「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的記載。

4、棍

棍是典型的無刃的鈍兵器,也素有「百兵之首」的雅號。棍它的攻擊範圍大於刀、槍,傳統武術中就有「棍掃一大片」的說法。

棍在兵器中相對更容易練習,武術界有「月棍年刀一輩子槍」的說法,但不要因為棍練習更容易,分量較輕就忽視它,要知道棍怕老狼,真正的用棍高手是非常可怕的,比如善用長棍棍頭發力擊打的詠春六點半棍,還有專打手腕關節的瘋魔棍等。

5、棒

很多人將棒和棍視為一種兵器,但其實兩者完全不同,棒身一般為一頭粗一頭細,或者兩頭粗中間細。傳統武術中「棒齊胸,棍齊眉」的說法。

北宋的名將王珪就擅使杵棒,當然,也不能忘了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兵器如意金箍棒。

6、拐

拐也是傳統武術兵器中鈍兵器的一種,它由民間老人使用的拐杖演變而來的一種兵器。一般由鐵制或木制。

電影【給爸爸的信】中的高潮部份,李連杰和于榮光的小弟們對打的場面中,小弟們手中用的兵器就是拐。

7、盾

盾就是盾牌,古人稱盾為「幹」,與戈同為戰爭用具,故有「化幹戈為玉帛」。後來還稱作「牌」等。傳說中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

盾在戰場上一般作為防禦兵器,但也可用砸、撞等技法用來攻擊,傳統武術中使用單手兵器的很多時候都會一只手在前,持兵器的手在後,這就是戰場上刀盾兵的用法,在前的手一般就是持盾手,比如水滸傳中的八臂哪咤項充和飛天大聖李袞。

中國傳統武術文化浩如煙海,鈍兵器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份,希望大家能夠願意了解鈍兵器,願意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