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84年7月28日,洛杉磯奧運會於當地下午4時16分舉行了開幕式。
而最令人矚目的是,洛杉磯奧運會也是自新中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參加的奧運會,在這場奧運會上, 中國運動員一共取得了 15金、8銀、9銅,位列獎牌榜第四。
其實在中國代表團名單中,還有一個人的名字也被列入其中,只是他卻再也不能趕來。
因為就在前一年,也就是1983年3月25日,他不幸去世,享年74歲。
而他的名字叫——劉長春。
從天津「三問」到劉長春
劉長春這個名字,每當我提到他的時候,我的眼眶中就不由自主地蓄滿了淚水。
倒不是我本人矯情,而是在過去,這是一個令我十分感懷的名字。
提到劉長春,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他在1932年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上,那孤零零的一個人參加比賽的身影。
也許是因為照片過於年代久遠的緣故,劉長春在我心目中的影像,永遠是挺直了身軀,臉上的神情雖然痛苦卻也堅毅的樣子。

事實上這一屆奧運會上,劉長春是唯一一個代表中國參加比賽的運動員。
奧運會全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場世界性的體育賽事,它起源於古希臘時期。 古代奧運會第一屆舉辦是在公元前776年,當時參加的國家僅有3個,而且比賽專案也只有一個,卻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開端,也是在第一屆古代奧運會上,定下了每四年一次舉辦奧運會。
古代奧運會一共舉辦了293屆,歷經1170年。
現代奧運會起源於1894年,倡議人為法國教育家顧拜旦先生,顧拜旦也因此被稱為「奧林匹克之父」。
也有說法,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舉辦前夕,顧拜旦曾專門寫邀請函,邀請清政府參賽,可清政府並不知道奧運會為「何物」(也有說法光緒帝準備派太監、宮女參賽,怕丟臉而未參賽),因此沒有派人參加。
根據考證的結果來看, 第一屆奧運會是沒有邀請函寄給中國的,一方面是清史檔案中沒有記載,二方面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考證此事專門咨詢了位於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得到的回答是 「無證可查」 。

另外,查詢當時參加奧運會的13個國家中,也沒有一個第三世界的國家。
而最早說清政府曾受邀參加奧運會的記錄,是在1932年 阮蔚村的【中國田徑賽小史】,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羅時銘認為,有關邀請清政府出席第一屆奧運會的說法,不能成立。
不過1932年,也是中國開啟奧運會征程特殊的一年。
因為劉長春參加了這屆奧運會,是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要說起來,中國人是什麽時候知道奧運會的,已經不太可考,有1904年說、1907年說。
很明顯,這些時間都恰好是處於奧運會前夕階段。
1908年,天津【新青年】上,向全國人民提出了著名的「三問」:
第一、中國人什麽時候能參加奧運會;
第二、中國什麽時候可以在奧運會上獲得一塊獎牌;
第三、中國什麽時候可以舉辦奧運會。

這三個問題中的第一個問題,在1932年有了答案。
不過事實上,從這個特殊的年份上能夠看出,中國當時面臨一種怎樣的情況,也就是這屆奧運會的前一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三省,並且還在上海發動侵略,淞滬抗戰爆發,雖然雙方後來簽署了【淞滬停戰協定】 ,可日本對中國的覬覦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1932年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舉辦前夕,中國也聽到了這個訊息,根據奧運會章程,中華全國體育協會有權向奧運會派出運動員代表中國參賽,但由於中華體協原本只是一個民間組織,並沒有經費,因此中華體協只能向教育部提出申請。
時間一拖就是幾個月,到5月下旬時,國民政府教育部忽然以 「時間倉促,準備不足」 為由,宣布不派運動員參加本屆奧運會,中華體協雖然憤慨,卻無力幹涉。畢竟當時中國正處於一個水深火熱的境地。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日本在東北扶持起來的偽滿洲國,準備派運動員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 日本之所以要參加這次奧運會,目的就是要透過輿論的渲染,表明自己強占東北具有「合法性」,與此同時擴大 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偽滿洲國」報紙上紛紛刊載這個訊息,訊息也進一步傳到了關內,引發了民眾進一步憤慨的情緒,可由於中國的積貧積弱,這一憤慨的情緒並沒有傳到國際社會, 國際奧委會復電同意「偽滿洲國」請求,還要求他們提供偽滿洲國國旗以及國歌。
可國民政府對此不聞不問,中華體協憂心忡忡,也就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
1932年7月1日,東北大學畢業典禮上,張學良當眾宣布,劉長春將代表中國參加第十屆奧運會,並捐助8000銀元為出行的費用。
而值得一提的是,劉長春此前一度是「偽滿洲國」準備派到奧運會上的代表運動員之一。
良心尚在!熱血尚流!豈能叛國!為人馬牛!
1929年5月31日,劉長春在沈陽舉辦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上,連續奪得100米、200米、400米三項冠軍,並且還打破了全國短跑記錄,成績為 10.8秒、22.4秒和52.4秒。
劉長春的100米成績與剛結束的奧運會上100米冠軍的成績相同,這一份成績也讓全國人民倍感興奮,這無疑證明了,中國人也是具備奧運會上奪取金牌實力的。
可誰能想到呢,劉長春在取得這一成績之前,其實並沒有經過什麽系統的訓練。

劉長春1909年出生於遼寧大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於幼年時家裏十分貧窮,劉長春9歲時在玻璃廠打工,因為年齡小的緣故,劉長春害怕趕不上出工,每次都是狂奔到工廠,10歲上了小學後,由於學校距離家比較遠,劉長春每次上學,不得不狂奔10裏跑過去,為了盡量減少鞋的磨損,劉長春每次都脫了鞋跑,一直跑到校門口以後再穿鞋。
雖然這些跑步距離專業的訓練很遙遠,可劉長春依舊練出了驚人的速度。 上小學時,劉長春在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中,以100米11秒8、400米59秒的成績,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天賦。
1928年,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明以及朋友李顯章推薦劉長春到東北大學讀書,當時東北大學校長為張學良,他也十分看重劉長春的運動天賦,破格錄取了他,而劉長春很快以成績回報了他這份信任。
1929年,中、日、德三國舉辦田徑對抗賽,在比賽中,劉長春因缺乏經驗只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可當時劉長春距離第一名的德國運動員,也只是差了0.1秒, 而把日本運動員遠遠的甩在後面。

劉長春的表現引起了國人的關註,尤其是他擊敗了日本運動員,更是大大提升了國人的士氣。
張學良也有意培養劉長春,他專門找到了德國運動員、世界5000米紀錄的保持者布奇為劉長春做教練,經過專業運動員的指點以後,劉長春的成績明顯的提高了不少。
1930年4月,劉長春在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連續奪取了100米、200米、400米冠軍。
劉長春的表現也讓日本人看在眼裏。1931年,日本人在偽滿洲國報紙上公然宣稱,劉長春將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
當時劉長春和另外一位運動員於希渭一起都被日本人看重,於希渭本身也是國內知名的中長跑運動員,800米、1500米跑的冠軍。
九一八事變以後,劉長春人根本就不在東北,日本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事實上劉長春聽說東北大學在北平復課,自大連一路入關到北平,當時體育界一些知名人士找到了劉長春說明來意以後,劉長春表示: 絕不會代表「偽滿洲國參賽」。

1932年5月,劉長春在報紙上發表聲明: 「茍余之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作馬牛。」
隨後中華體協又派人積極勸說於希渭不要去參賽,於希渭也答應下來,本來於希渭已經計劃要和劉長春一起,代表中國參加第十屆奧運會,可因為日本人阻撓,於希渭不得不稱病在家。
1932年7月1日,張學良親自宣布捐款8000銀元,並表示劉長春將代表中國出席第十屆奧運會的時候,國民政府依舊以經費不足為由拒絕。
為了促成這次體育盛事,中國體育各界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並與國際奧委會取得聯系,幫助劉長春迅速辦理好各種相關手續。
其實,自張學良宣布劉長春將代表中國參加,到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只剩下了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7月8日,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秘密抵達上海,準備乘坐韋遜總統號郵輪前往美國,在劉長春啟程當天,有2000多人到碼頭相送,中華體協理事會董事王正廷博士親自到場為二人舉行授旗典禮,授予劉長春國旗以及體協會旗各一面。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正式舉行開幕式,劉長春與教練宋君復則是在前一天29日下午4時才抵達洛杉磯。
劉長春抵達洛杉磯的訊息令唐人街的華人們倍感興奮,當他乘車路過唐人街時,人們熱情地為他舉行了歡迎儀式。
第二天,劉長春代表中國出席了奧運會開幕式,當時作為中國唯一的運動員出席奧運會開幕式,當劉長春孤身一人走過運動場時,或許他的心中並沒有悲涼的感覺,有的只是為國爭光的勇氣。
由於一路上耽誤了不少時間,劉長春抵達美國第二天即參加開幕式,根本就來不及做賽前準備訓練,加上資金不夠,劉長春也沒有穿跑鞋,因此成績很不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劉長春參加百米跑時,前70米一度領先。
可由於太過疲憊,導致後程發力緩慢,劉長春百米跑小組賽以11秒35的成績,小組賽6人中位列第五。
200米預算賽中,劉長春雖然奮力追趕,可成績依舊很不理想,最終劉長春因體力不濟,無奈放棄了400米跑。劉長春這一次奧運之行,最終落了個悲壯落幕。
整場比賽中,劉長春的成績遠遜於在國內比賽時的成績,可見在倉促準備之下,劉長春根本無法發揮自己的全部實力。
雖然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比賽成績並不理想,可作為代表中國人第一次走上了國際比賽的舞台,劉長春還是光榮的被載入史冊當中。
時隔52年,中國人在奧運會上揚眉吐氣
張學良雖然資助了劉長春8000大洋出國參加奧運會,可8000大洋也僅僅只是負擔了一多半的費用,比賽完了以後,劉長春甚至沒有回國的船票的錢,還是依靠華僑們贊助才踏上了歸國之途。

而劉長春的英雄壯舉雖然為世人所熟知,可在那個年代的中國,本身對奧運會並不是很了解不說,就連溫飽也難以徹底的滿足,因此對這場運動盛會,基本上是不聞不問。
1933年,劉長春參加全國第五屆運動會,這一次劉長春打破國內百米紀錄,成績達到了10秒7,這一記錄一直到25年以後才被運動員梁建勛打破。 200米比賽中,劉長春繼續打破全國記錄,以22秒成績奪冠。
可幸運的是,1936年劉長春繼續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由於沿途一路上的顛簸,劉長春又是體力不支,結果比賽沒能取得好成績,黯然回國。
唯一的亮點是,中國運動員在開幕式上舉行的武術表演,贏得了大會上的陣陣掌聲。
中華體協理事會董事王正廷博士在柏林奧運會後,登報向全國人民道歉: " 中國數千年來,重文輕武,積習已久.此次參加世運會之所以失敗,其最大原因,由於體力不足......本人提倡體育30年,迄今未能造就一體育人才,殊為慚愧。"

作為一名運動員,劉長春兩次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雖然未能取得成績,可依舊值得我們永遠牢記。
1937年,28歲的劉長春無奈選擇了退役,或許他心中仍然有冠軍的夢想,只是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夢想也只是夢想,沒有完全的希望。
1948年8月,劉長春被聘為北京東大體育系副教授,後來又歷任長春師範學院、大連工學院教授,致力於新一代的運動員培養。
新中國建立以後,對體育運動加強了重視,包括毛主席、周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曾是體育迷,他們對體育投入了很大的心血,賀龍出任國家體委主任以後,更是加強了對體育教育的建設。
劉長春也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在大連工學院的操場上,劉長春曾選拔了一批較有天賦的田徑運動員參加培訓,他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 一個學生,一個運動員,只有吃大苦,有拼勁,將來才能有成就。
不過自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參加奧運會的道路也是充滿了艱辛和坎坷。

1952年7月,第十五屆奧運會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
早在2月初,芬蘭駐華大使就曾表示,希望中國派出運動員參加本次奧運會,中方也為此積極籌備,可國際奧委會中,有部份人對新中國充滿了敵意,因此導致邀請一拖再拖,中方以及對中國友好的人一再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奧運會是合法的,也因為這些人的努力,1952年7月18日奧運會開幕式前一天,中國正式收到了邀請。
由於時間上十分倉促,中國只能臨時選派運動員參加這一次奧運會,7月23日,一支由籃球隊、足球隊和遊泳運動員組成的40多人的中國代表團出發,一直到7月29日淩晨才趕到了赫爾辛基。 這時候第十五屆奧運會已經即將結束,中國代表團也僅有吳傳玉參加了100米背泳預賽,因為準備不充分,吳傳玉預賽即遭淘汰, 吳傳玉也成為新中國建立以後,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吳傳玉在1953年第一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中,取得100米背泳冠軍。
7月29日中午12時,中國代表團舉行了升旗儀式,數百名他國運動員與記者聞訊趕來,中方代表團團長榮高棠在升旗儀式上發表講話: 「雖然我們來遲了,但我們終究來到了。我們帶來的是和平的願望和良好的友情。我們將與各國運動員會見,我們深信這種會見將增強新中國運動員與各國運動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兜兜轉轉幾十年,中國人的奧運之夢何時能夠實作,這在所有國人心目中,都要打上一個問號,中國人即將要發出自己的吶喊之聲。

劉長春從一個青蔥少年,逐漸的成為了滿頭白發的老人,他先後擔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委。
1979年,國際奧委會接受了中國國家體委的申請,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會員國的資格。也就是這一年,劉長春擔任了中國奧委會副主席。
1984年,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即將舉行。
事實上也就是在1983年3月,劉長春的身體已經發現了問題,原本準備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全運會,一次晨跑中,劉長春因身體不適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結果猝不及防,3月25日,劉長春與世長辭,享年74歲。
遺憾的是,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名單中,本就有劉長春的名字,可惜他卻未能順利出席這場盛會。

而這一年洛杉磯奧運會,與1932年劉長春孤零零一個人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國派出了225名運動員組成的陣容,參加了奧運會上多個大比賽專案。
1984年4月12日,許海峰在手槍慢射比賽專案中,以569環的成績,射落第一枚金牌,這是中國奧運史上首枚金牌。
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
距離天津「三問」已經過去了百年時間,想來劉長春泉下有知,必會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