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文學與藝術交織的絢麗之夜!「萬象向南——【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屆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辦

2024-08-19辟謠

光影浮動間,【花城】雜誌45周年刊發的回憶,以藝術影像的形式在熒幕前一一掠過。大幕緩緩拉開,「萬象向南——【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屆文學獎頒獎典禮」於8月17日晚在廣州市文化館劇場揭開序幕。

2024年適逢【花城】【隨筆】雜誌創刊45周年,本次活動由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學院、【花城】雜誌與【隨筆】雜誌主辦。第八屆「花城文學獎」獲獎者與文壇嘉賓、讀者代表、文化媒體共800人,共同見證頒獎榮譽時刻,一同回顧【花城】45年來難忘的文學記憶。

17部獲獎作品,詮釋「萬象向南」

當晚的典禮以「雲上花開」「人間走筆」「上遊水墨」「明亮時刻」四大篇章詩意展開, 短篇小說、散文、詩歌、中篇小說、評論、長篇小說獎項依次頒發。 獲獎的17部作品均為【花城】從2019年到2023年的刊發作品, 濃縮了【花城】豐富的文學世界,也展現了【花城】對於文學不懈的先鋒探索。

李宏偉【灰衣簡史】、張欣【如風似璧】獲得長篇小說獎;丁顏【雪山之戀】、尹學蕓【蘋果樹】、韓松落【我父親的奇想之屋】、楊知寒【連環收繳】、阿乙【二見未婚妻】摘得中篇小說獎;班宇【羽翅】、張楚【和解雲錦一起的若幹瞬間】、徐則臣【宋騎鵝和他的女人】、焦典【六腳馬】、薛超偉【化鶴】斬獲短篇小說獎;張執浩【沒有結尾的夢】、雷平陽【夜伐與虛構】獲得詩歌獎;陳年喜【人們叫我機師傅】、雍措【越來越薄的等】摘得散文獎;何平「花城關註」系列點評則獲得評論獎。

頒獎典禮主題詞「萬象向南」的精神內涵,在本屆花城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主辦方表示,「萬象向南」喻示了文學世界廣闊與多彩,既是對【花城】雜誌45年來所刊載文學作品豐富性的總結,也是對其探索文學邊界所做努力的描繪。 「南」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方位的指向,更是一種精神象征。 【花城】始終保持著向未來探索的姿態,保持著文學創作者和出版者對文學事業的創新和發展的不懈追求。

「萬象向南」還隱含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雙重意義。 從雜誌到出版社再到文學院,「花城」這一文學品牌,歷經45年的耕耘,已茁壯長成了獨特的文學風貌和品牌特色。 「向南」則象征著這種傳承與創新的不斷前進和深化。「花城」的未來,將繼續肩負引領文學潮流、擔當文化責任的使命。

文學與藝術,共同綻放

當晚的舞台同樣充滿詩情畫意,以「花城文本」為創作藍本,由各界藝術家和創作者共同設計,依循「四方來信,投遞祝福;文舞南方,花開無盡」的理念, 結合經典文學文本與AI技術,以影像、話劇、音樂、舞蹈的多元藝術形式呈現。 文學、藝術與數碼科技緊密結合,共同綻放。

著名藝術家濮存昕朗誦了【花城】雜誌的名篇【病隙碎筆】;散文家李娟用自己的聲音,為【花城】錄制朗讀了【遙遠的向日葵地】的段落;蔡崇達創作的【草民】發表於今年的【花城】雜誌,小說段落【曹操背觀音去了】以彰顯本土文化的人偶劇形式上演,展現沿海小鎮蕓蕓眾生的拼搏與尊嚴;陳楸帆的科幻小說【大有】探索AI寫作的可能與局限,典禮以AI實驗小劇場的形式展現了這部作品。

文學之光與藝術之韻在典禮現場交相輝映。 整台晚會皆以原創音樂伴奏,來自中國澳門的音樂家黃紀航根據不同文學體裁的特點,為典禮譜寫了五種不同風格的頒獎音樂,並由男聲組合「太陽之子」全程和聲伴奏。

45年來,大量當代藝術美術作品作為插畫展示在【花城】的紙頁中。著名畫家林墉用藝術描畫嶺南地區的時代銘印,以其獨特的「南方美感」為中國當代美術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面貌。典禮現場,林墉作為藝術家代表,與女兒林藍上台接受【花城】的致敬,這也是對所有支持過【花城】的藝術家的致敬。

回顧現代嶺南文學,廣東作家歐陽山創作的【三家巷】,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南方革命鬥爭,被譽為嶺南生活的「百科全書」,花城出版社是最早出版【三家巷】的出版社之一。典禮上,【三家巷】片段由朗誦家祖晴和沙畫家美序合作,以全新的藝術形式重現廣州這座嶺南花城的絢麗生機。

四時充美,人間有信

四時充美,四方來信。在創刊45周年之際,與【花城】同年創刊的【當代】雜誌,從北京來信祝賀,許下共同創造文學「最好的季節」的兩廂夙願。【花城】的老讀者們也受邀提筆致信,分享與【花城】一同品味、相互陪伴的歲月故事,並以朗誦節目的形式呈現在舞台上,成為當晚典禮最為特別的回憶。

與【花城】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也寄信回憶三十年前,【花城】開啟他與文學的緣分。「【花城】一開始向我開啟的這個平等、純粹、美好的世界,激發起的正是我對文學無窮的渴望。」在謝有順看來,【花城】寬闊、包容、前瞻、先鋒,接納一切藝術新質,珍惜年輕人才有的淋漓元氣,也願意一直與不屈的藝術冒險者同行。

他動情表示:「有一個作家說,當一條河流伴隨著你成長時,那它的水聲就會陪伴你一生。 對我而言,【花城】就是這樣一直伴隨我成長的‘河流’。」

【采寫】南方+記者 王涵琦

【通訊員】杜小燁 李嘉平 陳靈君

【圖片】主辦方供圖

【作者】 王涵琦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