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未來產業規模直指千億!上海臨港新片區未來產業先導區如何布局?

2024-03-25辟謠

這是位於上海S2滬蘆高速公路上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標誌「海鷗門」(2023年8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 資料圖

作為上海首批三個未來產業先導區之一,臨港新片區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一年來進展如何?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根據臨港產業發展基礎和特色,結合未來產業技術成熟度和產業市場前景,臨港著力構建未來智能產業集群、未來能源產業集群、未來健康產業集群和未來空間產業集群。目標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臨港新片區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一年來,臨港加快繪制未來產業先導區全景圖譜,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4333億元,同比增幅2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62億元,同比增長10.3%。招商方面,長電科技、舜宇光學、特斯拉儲能多個百億能階專案成功落地;ASMPT、李斯特、波士頓科學等外資專案紛紛簽約。 2023年落地前沿產業招商專案109個,涉及投資額1007.6億元。

未來智能產業方面, 臨港透過「滴水湖AI創新港」建設,全力打造未來智能產業重要集聚地。一是前瞻布局智能穿戴產業鏈。已集聚鯤遊光學模組、顯耀顯示Mirco LED、舜宇光導波芯片等智能穿戴核心部件專案。二是聚焦通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賽道,引進智元人形機器人、中車艾森迪水下機器人等專案。三是做大智算產業,臨港已經引進商湯、移動、聯通、電信、有孚等智算中心,總算力超過3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近80%。四是打造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構建多元化套用場景體系,到2025年,建成全國首個「數據通全路、雲網聯全車、智能賦全城」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引領區。五是錨定匹配臨港發展方向的軟件產業,引進中科創達自動駕駛「滴水OS」整車作業系統全球總部,利用華師大軟件學院、華師大產業研究院等平台,吸引培育更多高校產業化專案落地。

未來能源產業方面, 一是生態培育,特斯拉儲能計劃於年內完成試投產,達產規模近40GWh,臨港將圍繞特斯拉儲能強鏈補鏈,提升儲能產業集聚度。二是場景撬動,臨港已成功招募第一批聚合商,推動虛擬電廠的精準響應。同時支持新型儲能專案示範套用,並鼓勵依法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推動開展灘塗小規模風電制氫,打造綠色低碳的示範區。三是推進技術攻關,借助能量奇異點的落地,預研新型核聚變能源系統技術,研制實作可控、持續核聚變的托卡馬克裝置,推動終極能源—可控核聚變的發展。

未來健康產業方面, 一是堅持原始創新的培育。充分發揮臨港實驗室、頂科實驗室的作用,加強基因和細胞治療、抗體藥物、合成生物學、腦機介面、AI輔助、高端醫療影像等產業賽道布局。二是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利用好科創驛站、飛鏢加速器等創新孵化平台,聯合中科院有機所、聯合實驗室,用好臨床研究型醫院(擬)等優勢資源,孵化培育更多像光脈醫療一樣從臨港生、在臨港長的「本土」企業。三是堅持圍繞高端「研發+制造+服務」產業布局,聚焦高值耗材、體外診斷、影像器材、生物大分子藥、小分子化藥等細分領域,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

未來空間產業方面, 一是航空領域,臨港已形成了整機總裝、機體結構、復合材料、動力系統等產業集群,引進了上飛制造、航發商發、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三角防務、中建材等專案。未來,重點推進國產大飛機批次化生產,推動總裝及機體結構就近布局,強化復合材料產業優勢,加快推動國產航空發動機研制,新增布局機載系統研制及測試。二是航天領域,臨港已經集聚衛星制造和衛星套用領域創新平台2個,國家、省部級實驗室4個。積極推動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突破衛星批次設計制造等關鍵技術,基本建成低成本脈動式衛星批次生產線,力爭建成國內領先的衛星智能化、標準化、批次化制造基地。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處長陸瑜表示,臨港新片區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是立足國際前沿、落實國家戰略、支撐全市行動,可以進一步匯聚高端科技資源,支撐區域創新高地建設。未來,臨港將繼續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推動更多新技術、新制度、新業態和新產業在臨港生根發芽、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