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大學生參軍入伍是什麽體驗?來聽兩名退役大學生士兵的故事

2024-03-22辟謠

每年3月,參加春季征兵的大學生將陸續「走兵」,奔赴一線。大學生參軍入伍是什麽體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采訪了兩位退役大學生士兵。他們一位刻苦磨礪,終成陸軍「尖刀上的尖兵」;另一位同樣服役優秀,榮立三等功——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00後」煉成偵察兵

「看到他們的身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幾天前,中國傳媒大學大三學生賈燕南,跟隨學校武裝部老師一起,送走了參加今年春季應征入伍集訓的8位元學弟學妹。看到學弟學妹的身影,一幕幕往事,湧上了這位賈燕南的腦海。

當時,還是大一新生的「00後」北京男孩賈燕南,看到校園中的大學生參軍入伍宣傳海報。海報上「熱血青春 保家衛國」等內容,瞬間點燃了他內心潛藏多年的參軍願望。「我爸是退伍轉業軍人,爺爺、姥爺也都有在部隊的經歷。我把想法一說,他們都很支持。」報名、政審、體檢、役前訓練……賈燕南於當年9月正式入伍。

火車從北京站開出,他不知道自己會去往什麽地方,也未曾料到最終會成為「尖刀上的尖兵」——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偵察營偵察兵。「有沒有同學想去偵察營?」火車上一名征兵幹部問。「什麽是偵察營?」賈燕南好奇回復。「偵察營會訓練得更辛苦,個人科目更多更難。」征兵幹部說,如果想體驗「許三多」那樣的軍營生活,就來偵察營。如果對體能沒信心、怕吃苦,就別來。

北京男孩,有一股「倔」。本身就是跆拳道和空手道「黑帶」的賈燕南,腦子一熱報了名。從新兵連第一天起,不僅每天要訓練跑圈、打掃衛生、疊被子等等,賈燕南笑言,他還用了一段時間把口頭的「在」「幹嘛」,糾正為立正喊「到」。「哨聲意識,也是我們學習的第一課。無論在做什麽,只要聽到哨聲響起,就要緊張起來。」

與其他新兵經過數月新兵連訓練後下連隊不同,偵察兵還要接受約4個月的專業集訓。集訓期間,會陸續刷掉一些人,再補充新的人。只有透過專業集訓測試,才能正式成為偵察兵。

攀登爬繩,是偵察兵測試合格的數十個科目之一,也是賈燕南對專業集訓印象深刻的科目。面前是一根完全懸空的15米長繩子,新兵要在背負20-30斤的全副武裝下攀登。合格時間,只有25秒。「第一次攀登,太漫長了。」他還記得教官的話,「雖然你後面爬得不怎麽樣,但也算爬上去了,今天也不說你了……」

對於新兵來說,只有透過一個科目,才能進入下一個科目。為此,賈燕南每天一遍遍練習。最長一次,他腳不沾地攀登了14次。「戴著勞保手套,手上打了4個繭,手磨破了,靴子鞋帶也磨斷了。」就是在這樣的練習中,他把訓練時間由幾分鐘縮短到25秒、22秒,最短一次僅用18秒。透過全部數十個科目後,賈燕南拿到了寶貴的等級證。

演習應急發光發熱

服役的兩年,賈燕南經歷了不少「刺激」時刻。讓他難忘的,是在大漠演習和應急抗洪搶險戰備。

「大漠的風,一年刮兩次,每次刮半年。」賈燕南笑著說,這對新兵是一種考驗。如果不戴面罩,訓練一天結束,臉上就會留下一道道刮痕。「就像砂紙在臉上不均勻搓了一下。」那段時間,賈燕南和戰友白天攜帶裝備,徒步偵察,走在一望無邊的大漠中,執行好上級下達的任務。入夜之後,還要盡己所能保證營地安全。

「有天深夜,大風把帳篷搖晃得厲害,我們有人壓著帳篷四個角,有人抱著帳篷桿過了一夜。第二天才發現,帳篷地釘都晃出來有小十厘米。」而在北方大雪的冬季,他也會利用所學技能,在野外做「貓耳洞」或者搭建一個雪屋過夜。一次次演習訓練,讓他深刻感覺到中國軍隊在科技化、資訊化、電子化等方面的進步。

演習訓練之外,夏季汛期的應急抗洪搶險戰備也很緊張。那年,牡丹江汛情緊急。每天訓練的時間,被壓縮了一半。賈燕南和戰友上午一遍,下午一遍,不斷練習沙袋、補給品等抗洪物資裝車。「約半個月,每天都在重復。為的就是命令一到,能夠立即響應,奔赴前線。」

退役復學的賈燕南,目前正就讀大三年級,未來計劃讀研。課余,他也繼續在學校國防教育方面發光發熱。「學校每年會在畢業生雙選會上設定‘正青春·征兵宣傳站’,去年我和幾位退役大學生士兵一起幫助老師宣傳征兵政策,不少學弟學妹都來咨詢。」他說,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大學生想要參軍入伍。「人沒有最大仰角。」賈燕南說,攜筆從戎很有意義,他很願意做好「傳幫帶」的一分子。

一頓外賣溫暖人心

「很多學弟學妹都問我入伍是否值得,我都會堅定地說‘值’。」北京林業大學動畫與互動設計專業研一學生楊遠哲說,在武警江蘇總隊鹽城支隊機動中隊服役的時光,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筆。

出生於1999年的楊遠哲,從小便有軍人夢。本科軍訓時,一位學長的入伍分享會,讓他對大學生入伍興趣更濃。大二的一天,學校武裝部老師邀請他幫忙設計征兵海報,他與武裝部老師溝通中,了解到大學生入伍的政策和優待條件。「本來就有誌趣,後來我毫不猶豫報名了。」

經過一系列嚴格流程,楊遠哲於2020年9月踏上從戎之路。新兵連的幾個月,讓他對即將到來的軍教生活有了心理準備。新兵連第一天,老兵班長熱情地幫著他拎行李,介紹戰友。「拿著!這是跟著你軍教生涯的被子。」老兵班長一邊把新被子抱過來要求疊好,一邊跟眼前的這名大學生嘮著家常。

下連隊第一頓飯,吃的是溫暖。「役前訓練和新兵連幾個月時間,都沒吃過外面的東西。其實挺想吃點不一樣的。」而當他看到桌子上擺著一整桌外賣時,驚訝了。「老班長、老戰友都經歷過這一段,所以點了外賣給我們。幾位新兵非常感動。」

熱情過後,很快就是部隊特有的節奏。楊遠哲說,中隊訓練中,再也沒有了「大學生」標簽。讓剛下連的他印象深刻的,是訓練強度和站哨(站崗執勤)。機動中隊相當於整個支隊的「尖子中隊」,訓練量和訓練內容更多。「我們是跟著特戰排訓練,有很多班長此前都是特戰老隊員,練得比較狠。」僅以跑步訓練為例,平均每天要跑約10千米。「最初很不適應,為了提升體能素質,後來穿上了防彈衣負重。」

站哨也是新兵「必修課」。每次幾乎紋絲不動,一站兩小時。「第一天站哨是自衛哨,需雙手背到身後做跨立姿勢。站哨結束,整個手臂和手肘是僵硬麻木的,沒什麽知覺。」後來隨著日常各類訓練,他逐漸進步了。「平均每兩三天,會有一班夜哨。」

專業出彩立三等功

狙槍、劈刺刀、擒敵拳、跑步練體能……日常訓練一項項深入,楊遠哲很快適應了軍教生活的節奏。訓練之外,他還結合設計專業所長,幫中隊辦板報,繪制文化墻等等。

一次偶然的機會,支隊領導來到中隊檢查,看到文化墻上豐富精致的內容,詢問起作者和背後構思。慢慢地,支隊機關知道了楊遠哲的專業特長,主動請他幫忙拍照、修圖、剪輯影片……隨著楊遠哲的多個新媒體作品被釋出到「人民武警」和東部戰區新媒體,2021年6月,他得到一個機會——借調到東部戰區總部機關工作。

借調期間,楊遠哲認真領悟任務,一筆一畫、一字一句構思,創作出一個個精彩的新媒體作品。另一方面,他還不忘日常體能訓練,每天至少跑5千米。「我們的任務挺重。從接到任務到拿出成品,時間很緊張。」2022年,從東部戰區機關回來不久,楊遠哲再次被借調到武警江蘇總隊機關新聞文化站。在這裏,楊遠哲完成新媒體作品的同時,也透過自身專業技能,幫助設計了江蘇武警公眾號專欄結構和新媒體logo(標識)。

2021年元旦前,楊遠哲接到任務,要趕制新一年的武警行事曆。「我在接到任務命令後,就想著如何突出人民武警的風采,又要有意思、夠精致。」為了在元旦當天拿出作品,他熬了一整夜。成品行事曆上,每個月都選取一張當月武警部隊基層官兵的代表性日常事件,結合每個月的節氣植物加以點綴。比如2月過新年、3月下連隊、4月新兵授銜……這本行事曆在網上轉發關註都很高,且在支隊批次印刷,下發到各基層單位。

努力,終會被看見。退役那年,楊遠哲收獲了諸多榮譽:兩次獲得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表彰,立下個人三等功……「三等功,中隊此前沒有義務兵拿過。」楊遠哲把這些榮譽當做是對自己兩年服役的認可。回校後,他每年都會協助學校武裝部宣傳征兵,解答學弟學妹的各類咨詢。在楊遠哲看來,攜筆從戎是大學生的責任,也是難得的鍛煉機會。而自己這一生,始終都是祖國和人民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