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證券業第四次並購浪洶湧來襲!國聯集團總裁顧偉接掌民生證券,與國聯證券如何整合?

2024-03-09辟謠

近日,國聯集團總裁顧偉接任民生證券董事長的訊息引起金融界廣泛關註。這一人事變動不僅凸顯了國聯集團對民生證券的重視,也再次把「民生證券與國聯證券整合進度」推到了幕前。

作為75後的顧偉,具有豐富的地方工作管理經驗和金融管理經驗。他曾在無錫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任職,期間推動金融與產業融合,助力無錫市上市公司數量突破200家。這樣的背景使得顧偉在接任民生證券董事長後,被市場寄予厚望。

與國聯證券如何整合?

此前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券商合並可能會成為短期市場炒作物件,但合並後效果如何,則取決於主要股東的綜合實力以及資源配置有效性,如何提升合並後的效果,資源匹配與執行效率很重要。未來券商合並會成為趨勢,合並帶來機會,同時會增加投資預期,有效的合並可以讓企業實力提升,競爭力增強,在行業競爭中獲得更大話語權。

公開資料顯示,國聯集團成立於1999年,是無錫市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資本投資營運和授權經營試點企業。截至2023年末,集團總資產2040億元,凈資產531億元。目前,國聯集團管理的一級子企業18家,員工12000余名。歷經20余年創新創業和轉型發展,國聯集團基本形成了金融服務、實業經營和投資運作三大領域。旗下金融機構包括民生證券、國聯證券、國聯人壽、國聯信托、國聯期貨等。

民生證券註冊地為上海,原為泛海控股的控股子公司,於2021年8月起不再納入泛海控股的合並範圍。作為一家未上市券商,民生證券股權結構相對分散。民生證券在2020年「引戰增資」遷址上海時,戰略引入了多家上海市屬、區屬國企,形成了「民營大股東+國有戰略投資者+員工持股」三位一體的多元化股權治理結構。

對於未來的業務整合,業內較為看好的是民生證券強悍的投行實力能夠與國聯證券形成優勢互補,有望打造一流投資銀行。此前也有媒體報道提到,「國聯集團投資民生證券,既是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又是發揮金融支撐功能服務地方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取得民生證券股權也是謀求自身做優做強的創新手段——民生證券與國聯集團證券、投資等業務高度互補,透過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有望推動優勢互補,實作跨越發展。」顧偉的上任無疑為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別是他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對金融市場的深入理解,將有助於推動整合行程。

第四次券商合並浪潮:2024或迎重要視窗期

1987年9月,國內第一家券商——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正式成立。此後,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在這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證券業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並購重組大潮。這三次合並大潮都是在應對經濟發展環境和行業監管政策變化的背景下出現的。它們有效促進了證券公司的規模擴張和實力增強,對中國證券業的成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並購浪潮 (1995年-2000年):從「混業經營」到「分業經營」

1993年前,中國金融業實行混業經營和監管,證券業參與方既有專業券商,也有銀行、信托等其他金融機構。但隨著1992年房地產和證券市場掀起熱潮,大量信貸資金透過同業拆借流入股票市場,金融亂象叢生。為治理證券市場,199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銀行業和證券業實行分業管理」,1995年【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相繼出台,1998年頒布【證券法】,逐步確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格局。統計顯示,在此期間有763家證券營業部從銀行等母公司分離並入券商或信托公司。

廣發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等多家當下的頂尖券商,正是巧妙抓住了當時的政策機遇,透過並購重組發展壯大。例如,廣發證券最初是由廣發銀行設立的證券業務部,為遵循金融行業分業監管規定,於1999年8月26日與廣東發展銀行脫鉤,並更名為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隨後,廣發證券踏上並購擴張壯大之路。1999年11月28日,廣發證券受證監會委托托管海南華銀國投各證券營業部,並接收廣國投在廣州、深圳的9家營業部,最終於2001年正式完成收購。2001年12月16日,廣發證券收購了錦州證券全部營業部,並以此為基礎,在沈陽、大連等地成立了「廣發北方證券」。最終於2006年11月24日,廣發北方證券並入廣發證券。透過多次並購,廣發證券從一家珠三角區域券商逐步發展成為一家擁有投資銀行、財富管理、交易、機構和投資管理四大業務板塊,具備全業務牌照的綜合券商。

第二次並購浪潮 (2004-2007年):被動接受監管層指導重組

2003年的中國證券市場充斥著資金缺口、違規操作等問題。根據業內統計,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缺口高達640億元,違規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853億元。面對危機,2004年中國證監會啟動了歷時三年的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這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國九條」政策的實施、高風險證券公司的托管與收購、以及證券法的修訂等。

在此期間,廣發證券透過托管武漢證券、河北證券、第一證券、珠海國投及長財證券五家高風險問題券商,顯著擴大了其全國業務範圍和市場影響力。華泰證券和信達證券則分別透過並購亞洲證券、聯合證券和漢唐證券、遼寧證券,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和市場份額。而光大證券透過托管昆侖證券和天一證券,實作了資源整合和業務能力提升。

第三次並購 (2008-2012年):「一參一控」

綜合治理期間的大量並購重組造成了同一股東參股或者控股多家證券公司,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新的問題浮出水面。為了解決該問題,國務院於2008年4月正式頒布【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兩個以上的證券公司受同一單位、個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間存在控制關系的,不得經營相同的證券業務,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一參一控」。

「一參一控」釋出之後「匯金系」、「建銀系」、「中信系」、以及「明天系」等金控平台開始了規模龐大的整合。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匯金系」和「建銀系」。

2005年,A股市場低迷導致眾多券商面臨巨額虧損。匯金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建銀投資為了救助這些券商,對銀河證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南方證券(現中投證券)等多家券商控股或者參股。彼時,加上已持有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瑞銀證券,匯金系旗下共有10家券商。面對「一參一控」政策,匯金系券商采取了多項策略。2010年8月,建銀投資將其持有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股份相繼轉移給匯金公司,瑞銀證券、齊魯證券和西南證券的股份則被地方政府或其他企業接管。2010年底,匯金與上海國際集團透過股份置換和轉讓解決了申銀萬國與國泰君安的股權問題,促進了兩家公司的合並與上市。

此三次大規模並購潮,大多基於當時政策環境或監管訴求所推動。它們有效整治了行業亂象,推動了證券行業走向成熟。

第四次並購 (2019年-至今):做優做強,打造「一流投行」、「航母級券商」的頭部券商

2019年11月,證監會表示為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開展的一項措施便是:「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鼓勵市場化並購重組,支持行業做優做強」。隨後,彭博新聞報道稱,頭部券商「三中一華」中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內部均同意了一項合並計劃,旨在打造一家規模達820億美元的投資銀行巨擘。但在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對外多次澄清,指出中信集團未討論過任何關於兩家公司重組合並的方案之後,相關傳聞便逐漸消散。

2023年10月30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隨後,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表示「要加強行業機構內部治理,回歸本源,穩健發展,加快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2023年11月3日,在證監會再次強調支持券商透過並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之際,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並傳聞再次傳出。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這兩個中型券商的合並案例備受市場矚目。

「在監管政策引導和行業盈利分化加大的背景下,行業並購整合有望進入加速期。」開源證券分析團隊指出,同業並購面臨股東方意願、整合難度和價格競爭等現實挑戰而行程較緩慢,但預計當前券商並購行程有望提速,2024年或是重要視窗期。

談及哪些類別標的並購概率較大,開源證券分析團隊認為:

一是公司公開披露且獲證監會核準,已明確存在整合預期標的。

二是發達經濟區域龍頭券商受益政策支持,透過收購擴大業務版圖和實作融資具有較強動力,且股東背景和資金實力較強。

三是考慮同業並購的股東意願、整合難度和價格競爭問題,同一控制人且註冊地在同一區域的標的整合難度較小,但需面對屬地業務重合度高、牌照縮減的問題。

四是民營控股或股權分散無實控人。從投資角度看,對於收購方,低估值、未明顯搶跑、收購價格合理且整合效果預期較好的案例更值得參與,被收購方因享受稀缺溢價、困境反轉等邏輯往往有更大勝率。

相關資料:

2023年3月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聯集團」)在30多萬人的圍觀下,豪擲91億元拍得民生證券30.30%股權。

2023年12月4日,國聯集團釋出公告,根據無錫市政府通知,任命顧偉為國聯集團總裁。

2023年12月,國聯集團正式成為民生證券的主要股東,並依法受讓了民生證券34.71億股的股份。12月15日,證監會批復,核準國聯集團為民生證券主要股東。並且,證監會要求民生證券會同國聯證券、國聯集團按照此前報送的初步整合方案,穩妥有序推進民生證券與國聯證券的整合工作。

2023年12月15日晚,國聯證券公告,控股股東獲準成為民生證券主要股東,國聯證券和民生證券具體整合事宜尚需與相關各方溝通,相關工作尚未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