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理解教育丨土木專業成「天坑之王」更名「換馬甲」?專家這麽說

2024-07-16辟謠

最近,多地的「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更名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這被視為一個時代的更叠,中國告別了大拆大建的時代。

與之相關聯的,除了房地產產業鏈的上下遊,還有不少專業,其中影響最為明顯的要數土木專業。這個曾是不少院校「大熱門」的王牌專業,如今因為網絡上出現了不少「唱衰」的論調和觀點,成了考生們繞開的「天坑之王」專業。就連新開設的智能建造專業、智慧城市工程專業等,也被看作是土木專業「換湯不換藥」更名而來的。

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副系主任管東芝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一一回應了網絡上關於土木專業的爭議,以及暢談對於智能建造等新專業的看法。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副系主任管東芝。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追問:土木專業更名「換馬甲」啦?

澎湃新聞 :我們關註到現在很多高校新開設了智能建造專業、智慧城市工程專業等等,有些專業被大家看作是從土木工程專業改名升級過來的。據您的觀察,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更名潮,或者說為什麽新開了這麽多專業?

管東芝 :我也看到了網上有一些言論說智能建造這類專業就是由原來的土木工程專業更名的。其實,智能建造這個專業,不是簡單地由傳統土木專業更名或升級而來,而是智能技術和工程領域相結合誕生的新工科專業,具體體現在工程建造智能化。它不是簡單的更名,而是結合了整個國家、社會、科技、工程建造和建造模式的發展。所以我比較贊同它是一個新專業,而不是簡單從老專業分離或者升級而來的。

澎湃新聞 :開設這些新專業,主要是為了適應當下經濟就業大環境的變化,還是國家對於工程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東芝 :應該從幾個層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點是,目前我們國家的大型基建需求量還是不小的,比如說大型橋梁、過江通道的建設等等,包括很多城市的地鐵建設還在進行。大家為什麽覺得土木工程行業在走下坡路,主要是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跟房地產密切相關,也最容易受其影響,而目前房地產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對社會的認知帶來了一定影響。但從整個行業來說,大型基建的發展還是可以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國家也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最近中國建築與沙特簽約了一個大專案,所以不難看出對於土木行業人才的需求還是不小的。

第二點就是,當今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的工作環境、工作模式都在發生變化。原來土木行業經常會被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由於大家對工作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人的技術能力也在提高,勞動力不像以前那麽廉價,建造的模式也在往智能化方向發展,產業功能升級,一線的勞動量確實是在減少。

第三點就是從土木工程本身來說,因為土木工程是個很古老的行業,舊石器時代,人類挖洞造個小草房子,土木工程其實已經誕生了,到現在這麽多年它其實與人們的吃穿住行分不開,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所以說這個行業一直是我們不能丟棄的。這個行業發展了這麽多年,從古代的建造到近現代的建築,甚至到未來的建築,施工建造的技術也在升級,建造方法、材料、裝備等等也在發展。而且當下的發展趕上了智能化的機遇,可以更好為工程建造行業提質增效。

當然,不同層次學校的畢業生,不同培養方向的畢業生就業可能還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高端的機械裝備建造、機器人的建造、智能化建造、綠色建造等等,都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些專業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其實是不太受影響的。

但不得不承認,普通層次培養的畢業生就業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這不是土木工程這一個行業的問題,而是由於近年來全球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形勢,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只不過房地產的影響給我們老百姓的感受太直觀強烈了。

追問:新專業「換湯不換藥」?

澎湃新聞 :正如您所說的,智能建造專業其實算是一個新專業,那它的課程內容、培養方式跟土木工程專業相比有什麽本質的區別或者創新嗎?

管東芝 :區別還是比較大。一是智能建造專業目前還是新工科專業,從2018年新設立到現在還沒多少年,到目前國家對智能建造專業的建設和評價標準還沒有出台,各個學校都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不同的培養目標進行學生培養。

以我們東南大學智能建造專業為例,一部份是工程建造基礎性的知識,包含力學、材料、結構設計等基礎課程,這些課程也不是簡單地把土木專業課程搬過來,而是結合智能建造和學生培養需求,進一步按照知識點的邏輯、體系重新構建一門課程,例如結構分析理論等等;另一部份就是智能技術課程的學習,裏麪包含人工智能,主要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這類的演算法。演算法學習和工程的基本知識結合起來,可以做出很多工程建設相關的創新。

再來看第二個層面,傳感器、物聯網技術是大家比較關註的資訊類學科,工程建造透過這些技術可以更好地搭建各種各樣的監測系統、物聯網系統,將工程物件的資訊,包括建造過程中管理上的資訊,更好地轉化成電腦可以處理的數據,後面就可以透過人工智能的演算法來分析和套用。

第三個層面,我們還有機械自動化、機器人這方面的課程,把它結合到工程建造的需求,一方面可以升級現有的工程裝備,其次可以根據工程建造研發出建造機器人、造樓機、造橋機等等,透過裝備更好服務工程建造,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

東南大學的學生在智能建造實驗室學習機器人建造。

澎湃新聞 :看來東南大學已經研制出一套比較完備的課程設定。但我們也註意到,網絡上不少學生抱怨就讀的新專業跟原來的土木工程專業區別不大。可能一方面是很多院校這幾年都跟風紛紛開設了這些新專業,但師資、器材、教學等在短期內還跟不上;另一方面,這些新專業也還在摸索轉型的階段。您對此怎麽看?

管東芝 :我覺得這個情況其實是階段性的,任何事物都有轉變更新升級的過程,尤其是在當下的經濟形勢,就業方向的變化確實非常快。近幾年每年都有幾十所學校設定智能建造專業,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個別院校因為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原因,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情況或問題,我覺得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我們要看到大的趨勢和發展潮流,不同的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不太一樣,有一些學校可能偏向於工程本身,也有一些學校可能會更偏向智能化,從全國範圍來看百花齊放。部份院校讓學生感覺跟土木專業區別不大,也很正常,雖然區別不大但還是有區別的。相關的技術和研究還在發展,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我覺得大家不要那麽著急。

追問:土木專業從「大熱門」變「大冷門」?

澎湃新聞 :從網絡的聲音來看,土木專業從以前的「大熱門」變成了現在的「大冷門」。學校在招生上是否感受到明顯的變化,采取了哪些策略來保證順利招生?

管東芝 :土木工程前幾年是「大熱門」,主要的原因還是跟經濟發展形勢、房地產行業發展、國家基建有關,因為發展太快、規模太大,吸引了一大批畢業生、從業者投入到工程建造這個領域中來,導致這個行業現在從業人員比較多。近幾年它正在恢復到一個正常的水平,可能跟我們原來印象中的「中國速度」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這種前後對比讓大家感覺從「熱」變「冷」。

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來看,土木行業會隨著國家的發展從大規模高速增長慢慢進入到平穩水平,由此產生的需求會發生變化,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高增長,但這個行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大家不要過度解讀,妖魔化。

至於招生措施,也相應出現了一些變化。我們東南大學的建築、土木、交通、材料相關的學科都是國內一流的專業。建築學專業原來只招收理工科的學生,現在在一些地方也開始招收文科生。另外,我們采取了大類培養模式,就是大部份學生大一進來的時候不分專業,到了大一下學期或大二才開始分專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去往各個專業。

我們出台這些規定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學到實實在在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不斷提高畢業生的質素,以此來吸引學生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

澎湃新聞 :您剛才也提到,以前建築學只招收理工科的學生,現在開始面向文科生,擴大了錄取面。對於這種偏理工科的專業,文科生是否會擔心比較難適應?

管東芝 :我們開放文科生來報考的是建築學專業,建築學專業對數學的要求不是特別高,偏向於建築外觀、功能和布局設計。我們都說建築是藝術品,建築學專業是藝術跟工程相結合的學科。文科生來學習的話,我覺得不用太擔心。我們建築學的老師水平都很高,對建築學相關的理解都很深刻。學校一定有它成熟的考慮,不管是學理科的還是文科的都能學好。

澎湃新聞 :以前土木類的專業通常是王牌學科,錄取分數較高,近幾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招生方式的改變是否是為了保住錄取分數線?

管東芝 :東南大學采取這樣一些招生措施,不是簡單地為了分數線著想,更多還是從專業本身發展、從業現狀特點、畢業生職業變化等角度去綜合考慮的。分數線可能是一方面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追問:學生就業有什麽新變化?

澎湃新聞 :大家很關心就業的問題,不少學生擔心畢業即失業。據您了解,現在土木專業整體的就業情況怎麽樣,這幾年大家的就業出路跟之前相比有什麽變化?

管東芝 :總體來講,土木領域整個產業鏈所涉及的產業、企業非常廣,學生的就業選擇非常多,但確實可以看到,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學生就業的方向還是有所變化的。

早幾年國家基建發展高潮,特別是房地產發展興盛的時候,設計院、施工企業、營運企業等都非常熱門。近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下滑,學生去房地產行業就業確實少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例如施工企業、工程咨詢企業、基建處等,正在往智能方向發展,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甚至遊戲行業需要建造場景模型,類似產品經理的職位,學生也會去爭取。

我們東南大學學生的就業率還是比較高的,很多企業都希望進學校來校招,學生的就業沒什麽問題,就是就業方向發生了變化。從全國總體來看,這個行業正在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就業的規模和質素仍然是非常大的。

學生會去不同的工作崗位,有一些崗位可能工作比較辛苦,確實有這個情況,這跟個人的職業選擇、歷練等等都有關系。我覺得不能說企業不行了,應該說就業方向、就業條件變了,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變化。這個行業對於人員的需求不像以前那麽大,但也是有就業機會的,尤其對一些高層次的學生需求還是比較大的。

澎湃新聞 :東南大學首屆智能建造專業學生今年順利畢業,他們跟土木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又有什麽不同?

管東芝 :因為我們學校培養的人才是往高層次領軍人才方向去培養的,所以首屆畢業生絕大多數選擇繼續升學深造,這個比例占到近80%。少量選擇就業的學生,他們的就業方向主要還是在建造領域,比如國際的工程咨詢公司、文旅集團的工程建設,以及施工企業的智能化崗位、電子半導體的資訊化企業。從就業來看,整個行業也處於轉型的態勢。

東南大學2024屆智能建造專業畢業設計展。

澎湃新聞 :我們之前采訪了不同院校的多位學生,總體來看土木工程和智能建造這兩個專業的學生對於未來發展還是比較迷茫。您對於這兩個專業的學生就業和人生規劃有何建議?

管東芝 :首先對於土木專業的同學來說,我覺得還是要學好自己的專業,土木專業是一門技術型專業,在任何地方任何時期,有一技傍身都是核心競爭力。我建議同學們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目標和想法,盡可能深入學習,獲得更多技能。真正學得好的學生到哪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發展。土木領域工程建造的天花板是很高的,就業面也非常廣,機會還是很多的,要客觀分析自己的優勢,不能過多被各方的言論影響,保持初心、保持定力,學好專業。

對於智能建造專業的同學來說,要堅定信心,只要堅持,在未來會走上坡路的,職業生涯可以很長,天花板可以很高。不同於電腦專業,智能建造專業對工程建造的理解更深入,對於工程建造的技術掌握得更精通。工程建造和智能技術相結合,會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其他專業的學生和從業者比不上的。同學們要保持開放的態度,拓展自己的事業,積極擁抱各種新興技術,同時不忘初心,為智能建造的發展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