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災難事件、炮製安全類謠言、歪解誤讀官方政策、炒作社會熱點……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昨天對8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並針對9月的特點,提醒廣大網民需保持頭腦清醒,切勿偏聽偏信。
圖源:東方IC
在「流量經濟」的驅動下,為了吸引更多關註和點選量,謠言釋出者不斷挖掘新的、熱點的話題,甚至不惜編造聳人聽聞的虛假資訊,以迎合公眾的獵奇心理。在剛剛過去的8月,涉自然災害、事故等公共安全類謠言,引發群眾焦慮恐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像「南平松溪縣遭遇嚴重大風襲擊,造成棗嶺街一人死亡」這則謠言,釋出者透過人工智能軟件生成,完全顛覆了「有圖有真相」「有影片有真相」的傳統觀念。
進入9月,中秋節將至,國慶假期也不遠,涉及節日消費、旅遊出行等虛假資訊可能增多。而白露之後,秋季養生話題也引人關註,涉流行性疾病防治、健康養生的謠言也容易滋生。許多謠言可能就是改頭換面,像「‘春捂秋凍’強體質」等不嚴謹不準確的資訊,春天能用,到了秋天還可以發,讓公眾逐漸失去了對真實資訊的敏感度和判斷力,難以區分真假,甚至可能對真實資訊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除了舊帖重發,網絡謠言的套路還有憑空杜撰、誇大其詞、斷章取義、拼湊剪接、半真半假、假戲真拍等。對於公眾來說,識破網絡謠言的套路,需要從資訊來源、內容分析、傳播方式等多個角度入手,學會從多個角度審視資訊來源和內容真實性,不輕信單一來源的資訊,保持冷靜和理性思考。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每個人都能當好「謠言粉碎機」。「智」止謠言,也需要有關部門及時釋出辟謠訊息,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謠言的傳播,共同維護一個健康、穩定、和諧的網絡環境。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