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爸媽沈迷手機,只有壞處,就該沒收手機?

2024-10-18辟謠

流言

「老年人短影片‘上癮 有害身心,需要‘戒斷

老年人很容易沈迷刷手機,是上了年紀意誌力下降了,為了他們好,需要幫他們「戒斷」,最好讓老人遠離智能電話。

流言分析

這種說法過於武斷。

一方面,現在的很多短影片APP會使用渾身解數來讓人盡可能多看,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沈迷。另一方面,適度使用手機,包括看短影片,對晚年生活有好處,因此,不能簡單地「一刀切」。

「我的媽媽被短影片搶走了」

「怎麽辦,短影片已經把爸媽幹廢了」

「有沒有老年人的戒網癮學校,給我爸媽報個名」

……

老年人手機上癮,特別是沈迷短影片,近兩年來在網絡上經常被呼籲關註,已經成了一部份家庭的痛點。這只是因為老年人失掉自控力了嗎?答案當然沒這麽簡單。

今天,咱們就簡單聊一聊,老年人對短影片太上頭到底是為啥。

推薦演算法讓人沈迷

短影片產品的演算法背後有一套精密的機制——推薦演算法。這些演算法會統計使用者的行為數據,推薦符合興趣和註意力的內容,不斷推播讓人停不下來的短影片。

而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時間越長,累積的行為數據越多,系統也就越了解你,推薦演算法越精準。老年人退休後,閑暇時間本就多,所以一旦接觸了短影片,爸媽每天比咱們多出來好幾倍的時間玩手機,上癮的速度當然更快。

而且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可能相對沒有那麽廣泛的興趣,也不太了解推薦演算法,更不太清楚如何應對推薦演算法,因此一旦被卷入某一類內容,可能很容易陷入重復的觀看迴圈。

那麽,該怎樣讓爸媽意識到這一點呢?

短影片就是電子版的「嗑瓜子」

可以用「嗑瓜子」來比喻短影片推薦系統,幫助爸媽理解——「短影片像瓜子,嗑起來沒負擔,一口不多,但不知不覺就吃了一整袋。」 這個比喻能說明短影片內容雖短小,卻讓人停不下來。一次次刷短影片,就像不停嗑瓜子或吃薯片——很快「吃撐」,時間也悄然流逝。

這種上癮機制可以用大腦的「獎賞回路」來解釋。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就像遊戲中通關後的獎勵。每當做了讓自己開心的事,比如看短影片或吃零食,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促使我們不斷重復這些行為。而短影片的「反饋回路」很短,幾秒鐘的影片就能產生多巴胺的快速分泌,類似於兩秒鐘吃下薯片或輕松嗑開瓜子殼。這個即時反饋讓人上癮,渴望更多的「小獎勵」。

這種持續的小獎勵會讓人刷到停不下來,直到一整盤瓜子嗑完,或者一天的短影片看完。這就是因為多巴胺讓大腦覺得重復這個行為是有價值的,所以人們會不自覺地不斷重復這種行為。

短影片又像盲盒和彩票

短影片讓人難以停下,還因為它采用了「盲盒機制」——每次滑動螢幕時,你不知道下一個影片是什麽,可能很有趣,也可能普通。這種不確定性讓人忍不住一直刷,就像開盲盒,充滿期待和偶爾的驚喜。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如果跟爸媽解釋,可以用「買彩票」打比方:「刷短影片就像買彩票,明知中獎機率低,但忍不住買下一張。短影片也是如此,每滑一次,總覺得下一個影片可能會更有趣。」這種「隨機獎勵」機制透過不斷使人產生期待和偶爾的獎勵讓人上癮。雖然大多數影片平平無奇,但每刷一個新影片,大腦會產生期待,認為下一個可能更精彩。

平台甚至會故意在幾條普通影片後推播一個特別精彩的影片,給你一種「中獎」的感覺,增加驚喜感。這種不固定的獎勵機制被稱為「間歇性強化」,與賭博或遊戲中的獎勵機制相似。偶爾出現的「好內容」會讓人覺得繼續刷下去能看到更多精彩內容,讓人更難以抗拒,更停不下來。

透過這種偶爾的「好內容」獎勵,短影片平台讓使用者感到不斷刷影片是值得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讓你驚喜。

所以說,不是老人「意誌薄弱」,而是這類產品實在是做到了使用者心巴上。

需要「沒收」老年人的

智能電話嗎?

雖然前面說了半天短影片帶來的「上癮」問題,但話說回來,我們也沒有必要將短影片視為讓老年人上癮的「洪水猛獸」,更不用讓老年人和互聯網完全隔離。畢竟資訊時代就像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轟隆隆地向前。咱們所有人都在同一趟列車上,當然也包括家裏的老人,一味地不讓他們用既不現實也沒必要。

一方面,數碼產品確實也給老年人帶來了一些好處。有一些社會和心理調查研究顯示,老年人使用各類數碼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獲得豐富的資訊,使他們的生活更健康豐富,也有助於減輕抑郁,其中就包括觀看短影片。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孤獨是老年人網絡成癮的一個重要潛在原因。由於離開工作環境、身體機能下降、現實社交網絡薄弱等原因,老年人更容易經歷孤獨等負面情緒 ,使他們傾向於透過互聯網尋求社互動動或娛樂來緩解孤獨感。

而且除了短影片和遊戲為代表的娛樂內容,網絡工具內容分為很多方面,還有聊天軟件、影片電話等代表的通訊和社交內容。

咱們也得客觀分析,移動資訊時代,還是給生活帶來不少便利的。智能電話也給爸媽提供了很多幫助和娛樂。當然,我們也得引導、幫助爸媽健康使用。尤其要幫助老年人提高資訊素養,避免各類騙局。

比如筆者的一個方法,爸媽被「資訊繭房」困住了,你把他們「生拉硬拽」出來就完了——物理上拖拽需要你使出「牛勁兒」,但賽博拖拽只需要舉起手機,動動手指。

咱們既然已經知道短影片 App 給每個人推薦的東西不一樣,你可以把你手機裏的科普啊、新鮮有趣的知識啊、新聞啊,強行舉到爸媽眼前看。

「你看,這個多有意思,其實你手機裏的那些影片,摻雜了很多假訊息,有很多人故意欺騙老年人而制作的。短影片 App 推薦給大城市的大學生、白領啊,是一些更有趣有用的內容呢,不信你看看。」

你可以這樣跟爸媽說,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手機裏的影片,並不是這個世界的真相,也不是這個世界的一切。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當然,如果發現爸媽日常使用手機,尤其是短影片時間太長了,已經影響正常生活了,比如視力衰退、久坐不動等健康風險,那咱還是應當多陪伴、勸解,幫他們讓生活盡可能豐富一點,不要老是看短影片。比如可以帶爸媽多去戶外走走,一來離開 WiFi 網絡,二來戶外自然環境,能夠讓人少看手機。

跟老年人溝通和跟孩子溝通一樣,不能一味指責,畢竟,這也根本不是他們的錯。

照「謠」鏡

「戒手機」這種偏見忽視了手機對老年人的積極作用,誇大了負面影響,缺乏科學依據。我們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老年人使用手機的問題,幫助他們正確、健康地使用手機,提高生活質素。有時,老人看似不合理的行為,背後卻是情有可原的訴求。對長輩我們不妨多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幫他們滿足需求,不要一味指責強求。

參考文獻

[1]4. Cui, K., Zou, W., Ji, X. et al. Does digital technology make people healthier: the impact of digital use on the life style of Chinese older adults. BMC Geriatr 24, 85 (2024). https://doi.org/10.1186/s12877-023-04651-1

[2]Wolfram Schultz .Predictive Reward Signal of Dopamine Neurons.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998 80:1, 1-27

[3]Wang, D., Liu, X., Chen, K. et al. Risks and protec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factor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elderly residents in Southwest China communities. BMC Public Health 24, 531 (2024).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4-17980-6

[4]Zhao X, Wang L, Ge C, Zhen X, Chen Z, Wang J, et al. Smartphone application training program improves smartphone usage competency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the elderly in an elder university in Chin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J Med Inform. (2020) 133:104010. doi: 10.1016/j.ijmedinf.2019.104010

[5]Jia Y, Liu T and Yang Y (20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life social support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China. Front. Public Health 10:981307. doi: 10.3389/fpubh.2022.981307

策劃制作

作者丨木木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專業 資深產品經理 人工智能創業者

稽核丨楊小洋 四川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策劃丨丁崝

責編丨丁崝

審校丨徐來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