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美國經濟之惑:通脹率降了,為啥物價居高不下?

2024-01-08辟謠

當41歲的凱爾·康諾利回顧2023年時,她認為這是充滿變化和挑戰的一年。這位新晉單親媽媽重新進入職場,卻在去年11月被公司解雇。

與此同時,康諾利看到各種東西都在漲價,她和三個孩子不僅減少了外出就餐或看電影等消費,剛剛過去的年末節假日也是能省就省。

康諾利說:「當我們在雜貨店結賬時,孩子們求我為他們買點額外的東西,而我不得不告訴他們,‘對不起,不行,我們不能’,這種感覺很糟糕。」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道截圖

在康諾利生活的佛羅裏達州狹長地帶社區,經濟困境似乎更為明顯。路上的豪車越來越少,很多私家船主要麽賣掉遊艇,要麽為了節省燃料不開,家長們則在社交媒體群裏交流如何更好地省錢或是賺點外快。

17年來最高比例的負面看法

耐人尋味的是,去年年底新近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似乎讓白宮覺得很「提氣」——美國政府聲稱以低失業率、穩定的經濟增長和明顯放緩的通脹結束了2023年。但是,這卻沒能得到民眾的支持。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上月釋出的「全美經濟調查」結果顯示,66%的受訪者對美國當前經濟狀況和前景持負面看法,這是該調查開展17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美聯社-美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AP-NORC)新年伊始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也顯示,美國民眾現在最擔憂的依然是經濟,超過四分之三(約76%)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著力解決與經濟有關的問題。

相比一年前同一民調的結果75%,最新數據基本沒有變化。這說明老百姓的實際感受與美國政府對2023年經濟的看法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美聯社報道截圖

說白了,雖然美國目前的通脹率相比去年的創紀錄高位降了不少,但一直居高不下的物價給大多數美國人帶來的「雜貨店痛苦」並未減輕。

△路透社報道:盡管拜登政府稱經濟現狀良好,但多數民眾認為情況並非如此,他們抱怨薪金漲幅趕不上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當白宮談論經濟時,美國人考慮的是承受能力而非經濟指標。

密芝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美國人仍然對美國經濟感到沮喪。

長期通脹給美國人留下「憤怒後遺癥」

美國勞工部例行釋出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反映的是總體通脹率,其中占大頭的三大塊分別是住房(房價和房租)、交通(油價和車價)和食品,其中住房的權重最高。

而目前美國通脹降溫的最大驅動力來自汽油和二手車價格的下降,也就是三大塊中的交通部份,而另外兩項:住房和食品卻一直保持價格堅挺。

△美國勞工部提供的美國住房通脹數據圖

經濟學家認為,對經濟感到樂觀的往往是更富裕的群體,比如有房產的人;而收入較低的人可能會感到生活更拮據。

去年早些時候從波特蘭搬到住房成本更低的鳳凰城的瑪麗莎·麗達一家對此深有體會。

「我看新聞,看到專家們說‘最好的收益,有很大的增長’……我就想,那些收益都去哪兒了?」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道截圖

雖然經濟學家和美聯儲會關註通脹率、也就是物價的變化振幅,但美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關註所需商品的絕對價格。從這方面講,許多商品漲價的速度可能慢下來了,但絕對價格依然遠遠高於疫情暴發前或暴發之初時的水平,而且不太可能回落。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截圖

除了物價因素外,一些政府福利「說有就有說沒就沒」也是重要原因。

疫情期間,數百萬計的家庭得到了政府的支票,擴大了的兒童稅收抵免直接存入他們的賬戶。而現在失去了政府的疫情援助,人們變得更窮。再加上薪金漲幅永遠跑不贏通脹,情況就更不樂觀了。

美國中低收入階層民眾中的相當一部份人要靠透支信用卡維持生活。美國信用卡欠款余額在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信用卡還款逾期比例從一季度的6.5%升至三季度的8%,達到十余年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道截圖

在哈佛大學教授、美國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卡倫·戴南看來,失控的本輪通脹打破了此前長期低至正常水平的價格漲幅,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如今,盡管年通脹率已降至更容易接受的水平,但隨著物價繼續攀升,消費者仍感到不安。因為本輪高通脹持續時間太長,而且升幅總是高於薪金漲幅。

「人們仍然對美國在2021年和2022年的通脹感到憤怒。與一年一次有限的加薪相比,你每天看到的午餐賬單在你的腦海中產生的共鳴更加強烈。」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