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農業新質生產力大家談|任妮: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2024-03-18辟謠

【編者按】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當下熱議話題。在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如何催生、怎樣發展?3月15日,由省鄉村振興研究會、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主辦的「發展新質生產力與農業現代化走在前」專家研討會在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圍繞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生物育種、智能裝備、智慧農業、人才培養等話題展開熱烈探討。

在省農科院的番茄種植溫室大棚內,番茄果實和藤蔓間,安裝著不少傳感器和網絡攝影機,省農科院農業資訊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任妮和她的團隊正在「智小農」App上觀測大棚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即時數據,番茄的生長情況由傳感器收集的即時數據精準傳達。

除了番茄生長過程的即時數據,智慧溫室還設有包括水肥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內含水肥機、滴灌等裝置器材。根據季節不同、番茄的生長等各種情況,水肥的調節模式也隨之而變,同時套用基質栽培、生物防控等智能手段,番茄在這樣的智慧溫室大棚中長勢喜人。

「我們透過即時數據收集、水肥一體化灌溉以及智能機器人監測等技術手段,對不同種類的番茄進行全周期監測和管控,將先進的資訊科技與農機農藝結合起來,輸出智能種植的整體解決方案,助力農業產業智改數轉和推動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任妮說。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任妮介紹,智慧農業顛覆了傳統農業的諸多認知,「傳統農業以勞動力為主體,依靠主觀經驗判斷,使用大藥、大水、大肥,高產但低價。而智慧農業以智能裝備為主體,依靠數據智能決策,精準高效綠色安全,實作優質優價、提質增效。」

早在2017年,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能化就被寫入中央一號檔,經過多年的發展,各級單位在建設聯合體、推動專案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政產學研用之間,基礎研究、套用研究與推廣服務之間,跨區域、跨機構、跨團隊之間仍存在差距,高效協同仍然困擾智慧農業領域的科研團隊,這也是智慧農業技術落地難的重要原因。

「智慧農業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任妮介紹,基於此,她的團隊正致力於「場景+鏈式」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的自主研發,奮力推動農業產業數碼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場景+鏈式’模式,是一套智慧農業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正是為了實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目標。」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姚政宇 王建朋 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