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老舊小區怎麽改造?自然資源部:既要「面子」,也要「裏子」

2024-06-14辟謠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6月13日,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在解讀【關於進一步加強規劃土地政策支持老舊小區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時說,「不僅要改造外表的‘面子’,改得好看,更要做好惠民的‘裏子’,讓居民住得舒心。」

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規劃土地政策支持老舊小區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破解在老舊小區改造當中存在的困難、堵點問題,從規劃和土地政策角度深入研究,積極回應地方有關訴求。【通知】從深化調查評估、加強規劃統籌、強化政策支持、最佳化審批流程等四個方面提出舉措要求,完善老舊小區改造相關的規劃土地政策,並提出加強專業服務的有關要求。

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出部署,在全國老舊小區改造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在此後的調研中,有關部門發現,老舊小區改造中的規劃管理、標準規範、政策工具、商業模式等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匹配,亟待打通,以調動政府、市場、社會積極性。

張兵表示,老舊小區改造不是簡單地翻新屋子、修補立面、增加綠化等工程,更重要的是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配套的系統改善和實施推進。面對著復雜的權益資產關系,需要透過調查評估摸清底子,才能準確把握改造方向。

此次【通知】指出,要加強調查評估,各地要透過規劃單元及社區層面的規劃實施評估,充分了解改造更新需求和利益相關方意見,按照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宜學、宜養」社區生活圈要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補足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針對傳統老舊小區改造中運用城市盤活存量空間的規劃、用地和資產政策不夠,一些地方的改造受到規劃容積率、建築高度等的限制,很難透過提高小區容積率方式來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實作改造的財務平衡等問題。【通知】強調,要加強規劃統籌,允許在單元中統籌空間功能和建築量,在不突破上位規劃底線要求和強制性內容的前提下,可明確建築量跨單元統籌的規則,處理好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

值得註意的是,【通知】還提出,要強化政策支持,鼓勵各地制定既有城市土地混合使用和存量建築空間功能轉換的規則,老舊小區及周邊邊角地等零星用地經論證不具備單獨供地條件的,可按劃撥或者協定有償方式供地,優先用於增加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

以北京市昌平區城南街道的昌盛園社區為例,該社區建成於20世紀90年代,占地面積約26公頃,常住居民約2341戶,共有住宅樓40棟,分屬21個產權單位,設有出入口36個。改造前因失管棄管嚴重,社區環境臟亂差、私搭亂建泛濫、公共設施陳舊、交通組織混亂,居民訴求集中、屬地負擔沈重,成為昌平區基層治理的痛點和難點。

此後,改造拆除了私搭亂建和內部圍墻,把地域集中、產權分散的小區重新進行布局,將21個小區合並為一個小區,重新整合使用了2萬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社區便民廣場、居民議事廳、童心苑、健康小屋等高品質公共空間1800余平方米。實作老舊小區環境風貌的大幅提升。

「老舊小區與新建小區不同,居民權益保障是推進改造工作的前提。」張兵告訴記者,【通知】強調針對老舊小區不同情形明確規劃特許辦理程式和分類管控規則。各地要制定具體細則,需要分清哪些是不用辦理特許,哪些是需要辦理,哪些是簡化辦理。此外,【通知】還鼓勵各地積極引導註冊城鄉規劃師等規劃專業人員進社區,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服務,促進共治共享。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