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聚焦專精特新|萬泰電力劉寶玉:把一家電纜廠帶到芯片賽道

2024-02-07辟謠

在重慶萬泰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辦公室見到劉寶玉時,他頭發有些花白,聲音爽朗,一身工裝看起來十分幹練,跟此前見過的任何一位做芯片產業的企業家形象都大相徑庭。

在他的辦公室裏,不要說茶具,連辦公桌都沒有,一張拼湊起來的會議長桌,上面堆滿了各種技術檔,仿佛置身一場大型招投標準備現場。

實業家,而非企業家,這是劉寶玉給人的第一印象。

正是這位實業家,帶著萬泰電力,從傳統電線電纜制造業升級為高端芯片封裝測試產業,用MEMS傳感器上的技術突破,讓這家中小企業成為中芯國際、中電科等國內半導體巨頭的供應商,並被工信部評選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璧山高新區這片不大的廠房裏,劉寶玉正用他自己的理解和堅持,推動著西南地區半導體封測產業的發展。

今天的收獲大多來自過去那些「虛頭巴腦」的事

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萬泰電力這家傳統電力電纜企業的競爭力,卻來自半導體,這讓許多人都沒看明白。

劉寶玉慢慢道來:「你看我們叫萬泰電力,最開始只做電力電纜這個產品。到了2013年左右,因為電力安全監測系統中需要使用光傳感器,後面又升級到晶圓級芯片的MEMS傳統器,於是開始做這方面的芯片封裝,接著又發展了一些消費領域的封裝業務,慢慢就把生產線和業務都做起來了。」

說完他又笑笑,「說起很輕松,過程很難受。」

畢竟是從一家做電纜的企業,轉型去做半導體。這一切,源於劉寶玉那顆很早就不安分的心。

事實上,萬泰電力很早就在嘗試融入光傳感和半導體相關的技術圈子,「我們當時雖然是個小企業,但是立誌很高遠,哈哈。」

劉寶玉回憶,十幾年前他沒事就往北京跑,各種研究院、大學到處看,「冤枉路不知道走了多少回,(看回來)真正能賣錢的東西沒幾個」。

2013年,劉寶玉又跑到天津,當時光纖傳感這個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天津大學,萬泰電力決定跟天津大學以及另外幾家企業合作,一起做國家標準。

現在很多企業家都知道,做企業的最高境界就是做標準,但做企業的人都知道這很難。特別是那個年代,願意來做標準的企業更少,因為這對企業實際的技術和產品,在漫長的孵化期都是沒有太大的幫助,沒產出,沒利潤。

「但是我們願意來做,因為透過這個方式,讓我們建立了高度,了解了這個行業裏最牛的人和最好的技術應該是什麽樣子的。所以後來才有我們跟清華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的合作。雖然這些合作成果不一定能直接做成產品去銷售,但是對於我們開拓這個行業的視野非常重要,知道未來技術路徑怎麽發展,哪些方面可能有市場。」

截至目前,萬泰電力參與編撰和頒布了2項地方標準,參與制訂了一項國家標準,還與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開展多項產學研專案,拿下了重慶市和國內的多個技術創新進步獎項,並推動了西南地區半導體封測、MEMS技術傳感器和光纖傳感器的產業發展。

劉寶玉說:「萬泰電力能有今天,確實得益於早幾年做了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投入一定是有的,算起來金錢的投入可能還不算什麽,但是時間的投入是挺漫長的,但我們從來不去算細賬,好多企業不願意去做這個事,就是因為十年、十幾年這麽耗下來,算得太細就沒法幹了。」

「沒有一個能在行業領先的技術或者產品,是從天下掉下來的,不可能的。」

在傳統業務還能掙錢的時候,就應該一點點去創新

芯片行業十分龐雜,細分領域數不勝數。盡管有了技術高度,有了一些產品和客戶,還為此招來了工人,建起了生產線,但怎麽把產線「餵飽」,又是接踵而至的另一個難題。「市場非常殘酷,它不會因為你有技術就給你市場。」可以說,企業空有技術但死在市場上,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

劉寶玉的做法非常簡單,只有一招:試。

「一個產品一個產品的試,這個做出來,不行,沒市場,那就換下一個。」劉寶玉說,在傳感器和MEMS這個細分領域裏面,一開始也搞不清楚究竟哪個產品最受歡迎,最能成為爆款,除了一個個去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劉寶玉提到了「爆款」這個很互聯網化的詞,這或特許以給其他中小企業一些啟發,那就是勇於試錯,用互聯網思維去做實業的市場。

沒有哪個互聯網大v可以做到天天出爆款,勝在以量取勝,天天更新,根據反饋數據不斷調整,不斷最佳化產品細節,最終試出一個爆款。和互聯網不同的是,在制造業裏,一旦你擁有一個爆款,生命力和生命周期會比互聯網產品強大很多。

在芯片行業裏尤其如此。萬泰電力總工程師田永超說,芯片行業就是一個可以以小博大的行業,「它的特色就是可以指數級成長,今年還是一個小公司,明年就可能成長為一個非常大的公司。」

這是萬泰電力堅決轉型做芯片的理由,但試錯就會有成本,劉寶玉說:「都說轉型窮3年,我們是窮5年,初期過得很艱難。我們幸運地熬過來了,我之前種的那些小樹苗,現在有些已經生根發芽了。」

「怎麽熬過來的?」劉寶玉笑笑,「電纜這種傳統產業聽上去不那麽高精尖,但是現金流很好。拿著做電纜賺的錢,就去燒芯片,做封裝唄。」

雖然聽起來有點「凡爾賽」,但像劉寶玉這樣真正敢拿賺錢的業務去「不務正業」的企業家,並沒有幾個。劉寶玉說,這幾年他70%的精力都放在做芯片封裝上,電纜業務幾乎沒管,他自己測算,如果不搞芯片,把這些錢和精力都放在電纜業務上,可能規模早就做大做強了,「產值翻一番絕對沒問題」。

「我一直有個觀點,在傳統產業還能掙錢的時候,就要開始一點點去創新,去做新業務,等到飯都吃不起了再去創新找新業務新市場,就晚了。」劉寶玉說,「這裏要特別感謝璧山高新區,很包容,給了我們很大支持,既沒有覺得我們是瞎折騰,也沒有要求我們單純做大產值。」

2023年,萬泰電力在芯片板塊的業務收入,大概做到了5000萬元,不僅不再需要靠電纜業務反哺,並且預計在未來將很快反超電纜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

「我們的目標是在這個細分領域做到全國前三,爭取早日上市。」劉寶玉樂呵呵地說,能在中國做到前三,那咱在世界上就都不怕了,對吧?

上遊新聞記者 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