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胡思亂想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使用妄想這個詞,代表虛妄的想法或胡思亂想。但作為一種醫學診斷癥狀,妄想不等於胡思亂想,而是有其具體的定義。許又新教授所著【精神病理學】將妄想定義為:一種個人所獨有的和與自我有切身關系的堅信,它不接受事實和理性的糾正。
這是什麽意思呢?首先,妄想是關於「我」的,妄想的內容與個人的需要、恐懼或安全密切相關。例如,「我」偉大,「我」有罪,「我」的配偶與某人有曖昧關系,有人要加害「我」,某人鐘情於「我」,人們咳嗽是針對「我」等。
所以,不管一個想法看起來多麽荒謬離奇,如果內容不是關於「我」的,就算不得精神病學上的妄想。
其次,妄想必須是一種「堅信」,它不接受事實和理性的糾正,可以說是不可動搖、不可糾正的。 在臨床上,常常看到患者對其妄想內容有100%的篤定,不管他人拿出怎樣的鐵證來證偽,不管關於其妄想內容不可能性的推理如何嚴絲合縫,妄想者都不會有絲毫動搖。
相反,有些患者有時會描述自己的一些奇怪想法,但自己並不堅信,這就不是妄想。比如一名精神官能症患者說多年來自己頭上都有一個洞,十分難受,而且影響記憶。這聽起來言之鑿鑿,然而,如果醫生認真與其核實,是「一定」有個洞,還是對某種「感覺」的描述,患者就會承認,他自己也不確定。
了解妄想性障礙
事實上,沒有醫生會給患者做出妄想癥這個診斷。因為,精神疾病的診斷系統中並沒有妄想癥。與一般意義上的妄想癥最貼近的精神科診斷,是妄想性障礙。
妄想性障礙又稱偏執性障礙,以一種或一整套相互關聯的系統的妄想為主要表現。
要診斷為妄想性障礙,患者的妄想要持續3個月以上。妄想是系統的、圍繞一定主題的,其內容並不「古怪」,常與現實有某種程度上可理解的聯系。妄想性障礙患者如果有其他癥狀,比如幻覺、錯覺等,也與妄想主題一致。當不涉及妄想內容時,患者的生活、工作大多與常人無異,但涉及妄想時又堅信不疑,完全無法接受事實和理性的糾正。
另外,妄想性障礙並不常見。2019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牽頭完成的【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妄想性障礙終生患病率小於0.1%。美國普通人群為0.2%~0.3%,每10萬人口年新發患者數為1~3人。妄想性障礙最常見的亞型是被害型。在嫉妒型妄想性障礙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
除妄想性障礙外,精神科很多疾病的患者都可能有妄想的癥狀,比如精神分裂癥、雙相障礙、抑郁癥、癡呆、酒藥依賴等患者。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作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 姜思思
稽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疾病康復中心主任 程嘉
策劃:余運西 王寧
編輯: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