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真誠建議:熬夜後不要做重要的決定

2024-01-10辟謠

我們的人生中經常要面臨各種重要的決策,去取經還是回高老莊?愛橘貓還是愛果子貍?藥丸選紅色還是藍色?to be 還是不 to be……都是難題。

需要決策的事情很多,但人並不總是理性的。情緒、認知偏差、社會壓力、時間限制以及各種客觀因素都會影響決策的理性程度。我們都知道不能在情緒上頭或資訊不足的時候進行重要決策,也知道盡量不要在時間緊迫的時候倉促決定重要的事情。但你註意到了嗎?個人的身體狀態也是影響理性的重要因素。最近一項研究就揭示了睡眠不足會增加決策的風險[1]。

這項研究將正常休息的人和通宵熬夜的人進行對照,結果發現:急性睡眠不足會損害大腦與行為之間的關聯,減弱大腦對決策結果的反應。換句話說,睡眠不足可能使我們更難判斷決策的風險和後果,從而更容易作出錯誤決策。

當然,這並不是人們第一次註意到睡眠和決策的關系,截至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文獻從多個角度探尋睡眠不足對人決策能力的影響。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睡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即便不看科研文獻,直觀的生活體驗也能讓所有人認識到這一點。每次主動或者被動熬夜過後,大家多少都出現過疲憊、反應變慢、情緒異常等情況,有些人還有頭暈、頭痛、心慌、胸前區悶痛等生理不適。既往的科學研究中,睡眠對認知功能、記憶水平、情緒健康、內分泌水平、代謝功能以及各種疾病的影響的相關性研究也是浩如煙海。

具體到認知層面,過去的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增加人的冒險傾向[2],透過改變大腦的一些區域的活動和多巴胺的分泌情況,缺乏睡眠會讓大腦對風險的判斷發生誤差[3]。人們可能會過於對獎勵的概率和價值過於樂觀,卻低估了可能的風險和損失。

睡眠不足讓大腦中與獎勵相關的區域對獎勵的反應變得過度強烈。這意味著即使是較小的獎勵,也會被過度放大,使人們對它們過於感興趣。同時,大腦還更傾向於追求即時的、短期的獎勵,而忽視長期的利益。這就是為什麽熬夜的人總是更渴望炸雞、燒烤、可樂等高熱量的食物並很容易攝入過量,卻很少突然饞雞胸肉和西蘭花。

睡眠不足還會影響大腦中負責認知控制的區域[3],這會導致人們在分析具體問題時反應抑制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外界環境幹擾而分散註意力,難以集中精力完成復雜的思考。人們還會因為難以抑制沖動行為,而在不經過充分思考和評估的情況下更頻繁地作出倉促的決定。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的沖動購物更容易發生在深夜的被窩裏。

除了獎勵機制、風險評估、自控能力、專註度這些「理性」的維度,熬夜或睡眠不足還會透過情緒這一「感性」特征影響人決策的合理性。

例如,睡眠不足會透過影響人腦的杏仁核而放大對負面情緒刺激的反應[4],人們可能會錯誤估計他人的不友好程度,而給出過於激烈的反應。 熬夜還會顯著增加人的焦慮程度 [5],讓人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攻擊性或者抑郁和自毀傾向。這些變化不只會損傷人的情緒健康和社交能力,還會人們在處理日常事務和進行未來規劃時,降低人們判斷的準確度,誘導人們在壓力之下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總之,睡眠不足既影響人的理性思維,又影響人的感性體驗。所以如果要進行什麽重要決策,不僅不要在情緒上頭或者時間倉促的情形下,也最好不要在熬夜或者睡眠不足的時刻。無論如何,睡飽了再說。

參考文獻

[1] Mao, Tianxin et al. 「Sleep deprivation attenuates neural responses to outcomes from risky decision-making.」 Psychophysiology, e14465. 31 Oct. 2023, doi:10.1111/psyp.14465

[2] Lei, Yu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increased risk-taking propensity in sleep-deprived people along with a changing risk level.」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vol. 11,6 (2017): 1910-1921. doi:10.1007/s11682-016-9658-7

[3] Krause AJ, Simon EB, Mander BA, et al. The sleep-deprived human brain. Nat Rev Neurosci. 2017;18(7):404-418. doi:10.1038/nrn.2017.55

[4] Yoo SS, Gujar N, Hu P, Jolesz FA, Walker MP. The human emotional brain without sleep--a prefrontal amygdala disconnect. Curr Biol. 2007;17(20):R877-R878. doi:10.1016/j.cub.2007.08.007

[5] Ben Simon E, Rossi A, Harvey AG, Walker MP. Overanxious and underslept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at Hum Behav. 2020 Dec;4(12):1321]. Nat Hum Behav. 2020;4(1):100-110. doi:10.1038/s41562-019-0754-8

策劃制作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飛刀斷雨 醫生

稽核丨李菁晶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教授、主任醫師

策劃丨徐來

責編丨楊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