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探尋成都新質生產力|「光儲充放」一體化,這個「網紅」充電基地「很來電」

2024-03-21辟謠

在天府軟件園C區西北角,一個智慧充電場站極具科技感:光伏雨棚挺拔舒展,猶如大鳥張開雙翼;充電裝置采用智能群管群控系統,可支持56台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

這是西部地區首個集碲化鎘光伏、梯次儲能、電動汽車充放電於一體的新能源智慧微網專案,由成都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成都特來電」)與成都高投聯合打造,於去年9月開始營運,已經成為「網紅」充電基地。

除了「看得見」的示範專案,其「看不見」的一線業務已經如毛細血管般融入城市:在成都區域,特來電已接入充電場站1600余座,充電終端30000余個。作為成都市首批虛擬電廠營運平台聚合商,這些網點就是「來電」根基:聚合容量達53萬千瓦,可調節負荷近20萬千瓦。

「未來,特來電將常態化參與調峰輔助服務、需求側響應等互動業務,助力城市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成都特來電總經理陳亮表示。

「光儲充放」智慧微網專案現場

「光儲充放」一體化

打造數碼新基建典型專案

近日,在「光儲充放」智慧微網專案現場,記者看到幾排新能源汽車正在有序充電。星鉆形+鏤空設計的光伏雨棚新穎別致,吸引了不少司機拍照打卡。

據介紹,雨棚設計的靈感來源於雷雨雲中劃過長空的閃電,對映出硬朗、科技、未來的形象。雨棚的立面透過模組化三角面的拼接,呈現出「Y」字造型,邊界透過折線柔性化處理,打破傳統雨棚生硬呆板的固有印象。

除了外在突出,更「硬核」的是其內在技術。陳亮從光、儲、充、放等幾個維度,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這一專案的「智慧」之處。

光:光伏雨棚采用碲化鎘太陽能電池板,其對弱光敏感度高,具有較好的弱光效應,無論在清晨、傍晚,還是陰雲雨天等弱光環境下都能發電,符合成都地區光照時長不足的實際,實作了光伏發電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專案光伏裝機總功率52kWp, 年發電量約4.3萬度,碳減排約34噸

儲:在專案角落裏,有一個類似貨櫃的器材,即儲能裝置。開啟箱門,只見一排「退役」電池被豎向吊裝,繼續利用。它采用的是特來電退役電池整包梯次利用技術,充分挖掘電池剩余價值,降低儲能用能成本。電池下方還創新設定了消防水池,在出現起火的情況下,電池機械會脫扣,跌落水中,起到消防功能。

充: 專案配置了2個液冷超充、33個直流快充、21個交直流慢充,可支持56台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 。充電系統采用特來電智能群管群控系統,可根據不同車輛類別智能分配充電功率,滿足社會車輛及園區員工車輛的充電需求。

放:專案配備了4個80kW充放電終端,套用V2G(Vehicle-to-Grid,即汽車對電網)車網互動技術, 每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都可以「移動儲能」 。當電網負荷過高時,由電動汽車儲能源向電網饋電;當電網負荷低時,可用來儲存電網過剩的發電量。透過這種方式,車輛可在夜間低谷電價充電,日間上班期間高價放電,既能降低用車成本,也可以緩解高峰期電網壓力。

陳亮表示,整套系統實作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一體化互聯互通,具備光伏發電、移動儲能、梯次儲能、有序充電、車網互動等功能,是虛擬電廠的重要載體。他介紹,有關部門正在制定雙向充放電標準及車網互動聚合商參與電力交易具體細則,期待下一步進行商業化推廣。

儲能裝置

布局成都1000多個小區、辦公區

成為首批虛擬電廠聚合商

作為對外展示的門面,「光儲充放」智慧微網專案吸引了廣泛關註,不斷有高校師生、外地考察團等前來參觀交流。

而在陳亮看來,特來電更廣泛的業務支撐,在於其遍布成都1000多個小區、辦公區的新能源汽車充放電業務。正是依靠這張龐大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特來電可以充分調動資源,參與虛擬電廠建設。

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虛擬化的電廠,它不直接發電,卻起到了「電廠」的作用。

陳亮介紹,虛擬電廠是一種基於先進資訊通訊技術和軟件系統的能源管理系統,它透過聚合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等資源,形成一個統一的虛擬化電力生產和排程系統,參與電網的排程執行,並為電力市場提供靈活性服務。

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6.0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552萬輛,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6.04%。

成都市綠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圈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 成都汽車保有量超6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62.7萬輛,位居全國城市第六、非汽車限購城市第一

在陳亮看來,電動汽車數量不斷增加,其巨大、不確定且即時的充電需求,對電網的影響不可忽視,只要有效管理起來,就是一種資源。

「電動汽車是天生的虛擬電廠載體,就像一塊‘充電寶’。」陳亮表示,在動力電池生命周期內,能支撐約2000次滿充滿放,但一般私家車在其生命周期中最多滿充滿放約1000次,也就是說還有約1000次充放電能力可以開發出來,用作能源互動。

據介紹,2023年,特來電虛擬電廠參與四川電力需求側響應7次,參與充電場站100余座,排程容量達140MW,透過調節充電負荷進行電力削峰,緩解供電壓力。

2024年3月,特來電作為成都市首批虛擬電廠營運平台聚合商,率先與四川省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成都市虛擬電廠展開技術測試與對接。目前, 特來電虛擬電廠在成都區域已接入充電場站1600余座,充電終端30000余個,聚合容量達53萬千瓦,可調節負荷近20萬千瓦

新能源汽車正在充電

探索成都發展路徑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作為行業先行者,特來電構建了國內最大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據介紹,目前特來電已與20個省地級調控中心/負荷管理中心對接打通,接入場站1739個,在全國形成超過1324MW的響應調節能力,累計響應次數超500次,響應量超180MW。

「透過提供多場景綜合能源解決方案,特來電能夠在全國360個城市實作分布式光伏、儲能、電動汽車等需求側資源的聚合、協調、最佳化,形成規模化調節能力。」陳亮介紹,特來電將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聚合為新型虛擬電廠,支撐電力系統安全可靠執行,推動電力系統安全降碳、提效降耗,助力實作「雙碳」目標。

亮眼的數據背後,是多年的探索與攻堅。回顧特來電業務發展歷程,陳亮對成都市場尤其自豪。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充電難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小區充電難,更是困擾行業和消費者多年的難題。一方面,傳統大功率公共充電設施無法滿足未來規模化私人領域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另一方面,小區充電樁「自建模式」面臨著負荷不夠、建設質素參差不齊、運維管理缺失、缺乏規劃導致「先到先得,後到不得」等多方面難題。

因此,幾年前陳亮和他的團隊嘗試用新的方式在居民小區建設充電樁,並最終形成了小區充電的成都路徑——「統建統管、兩級調控」,利用特來電的平台和技術優勢,對居民小區充電基礎設施進行統一的建設和維護管理,讓老百姓像安裝燃氣和寬頻一樣便捷地安裝充電樁,確保小區充電需求和電力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充放電器材

「在充電樁推廣時期,成都走出了‘統建統管’模式,這個模式從成都推廣到全國,得到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和十幾個省市的認可和支持,是第一個從成都走出的充電行業標桿模式。今後的虛擬電廠建設階段,我們希望成都依然能起到示範引領作用。」陳亮說。

在去年底印發的【四川省2024年省內電力市場交易總體方案】中,零售市場交易主體增加了車網互動聚合商。陳亮介紹,透過車網互動方式,電動汽車使用者可以在電價低時從電網買電,電價高時向電網售電,這樣不僅能讓使用者獲得一定收益,也能發揮虛擬電廠的作用,削峰填谷、緩解電網壓力。

陳亮表示,特來電也在積極獻智獻力,推動車網互動交易細則落地、創新不同場景車網互動商業模式。待真正實作商業化、規模化推廣套用時,特來電布局的終端網絡將再次被啟用,猶如新投運一座座發電廠。

在他看來,不斷套用新的技術、新的模式,為電動汽車的推廣提供更多的套用場景,為虛擬電廠切實發揮作用提供「來電」支撐,正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直觀體現。

充電設施

記者手記:創新並非一蹴而就,要相信積累的力量

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大最強充電網營運商——在官網首頁,特來電寫下了這樣的目標。

作為中國創業板第一股特銳德的控股子公司,特來電於2014年創立,率先進入電動汽車充電領域,構建了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數據網「四網融合」的新能源和新交通雙向互動的全新產業。

它在許多方面引領行業發展,比如從成都走出的「統建統管」模式,有效破解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探求「雙碳」路徑最優解。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特來電取得的創新成果,並非從天而降,而是有章可循。其官網顯示,特來電創立以來,9年累計投資110億、研發投資20億、研發團隊1100人、知識產權1300余項(內含專利、軟件著作權、註冊商標),承擔和參與了10余項國家級重大科研專案,攻克了世界20項充電網核心及卡脖子關鍵技術。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場生產力躍遷,主要力量在企業。中國企業升級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內涵式發展,依靠品質提升、品牌提升、科技硬實力提升,與國際一流企業同台競爭。

在這個過程中,要堅信萬丈高樓平地起,最需要也是最靠譜的,就是勇立潮頭、加大投入、不斷創新,相信積累的力量、相信時間的力量。

積累足夠之時,也就是創新成果「來電」之日。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實習記者 王俊峰 攝影報道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